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2020-10-26王晓东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瀑布古诗教师应

王晓东

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耀眼明珠,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通过诗词文化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地位日益提升,在语文教材中有关诗词内容也得到了一定扩充。因此,在教学方面应进行一定调整,语文教师也应提高对小学诗词教学的重视,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对此,文章将对开展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有关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拥有“诗之国度”的美誉,回望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岁月长河中留存下很多珍贵的财富。而诗词无疑是其中的绚丽“瑰宝”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更是十分重要。出于达到诗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已经将诗词鉴赏教学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中,其也是对小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之一。

1 简析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生需要面对许多的学习难题,随着难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会更加沉重,进而无法有效掌控自己的学习情绪。特别是小学生,该现象的表现十分凸显。诗词语言和现代汉语对比,不仅凝练深奥而且不易掌握,基于认知视角分析,诗词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意涵,在语言背后隐藏着优美的意象及意境,可因为小学生受到思维发展的限制缺少较高的语言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形成了很大阻碍,而且创作诗词的时代与学生相距遥远,加之诗人自身的心路旅程,小学生更是无法拿捏到位。除此之外,教材与课外中的很多诗词均需要学生去背诵,上述这些情况均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诗词难度,逐渐累积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大大影响了诗词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第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旧采取“灌输式”的诗词教学,这种教学法不仅学生响应教师的次数少,而且教师也难以真正了解学生感受,仅是机械化的对诗词文本加以解读或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讲过某一知识点便会提出“大家会了吗?”等相关无效提问,总而言之,因为教学方法十分枯燥没有新意,导致诗词教学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关于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综合能留培养、知识深度发掘等有关问题,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诗词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其自身“工具性”仍需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除此之外,因为现阶段诗词教学更倾向于对诗词内容及语句含义进行讲解,未能重视对于诗词意境与所表达的情感解读。我们以“低头思故乡”这一小句为例,学生虽然可以翻译可也只是知道表面意思,难以和作者实现情感共鸣,无法真正体会月夜之下那份触动心弦的思念之情。

2 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有关教学路径分析

第一、让学生将诗意“画”出来。所谓“诗情画意”,可以说其道出了诗词和绘画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我国很多诗人也是十分有效的画家,比如:王维、唐寅与郑燮等等。从小学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当中有很多诗词同样也是“诗中有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依据诗词语句内容,将诗词画出来。关于画画,不需要规定形式可以是水彩画、蜡笔画甚至是漫画,只要学生的话可以与诗词的意境与内容相符即可。我们以《山行》这首古诗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晚秋山林”。学生的画中一条蜿蜒曲折的上山小路,白云缭绕遮掩着人家,停下马车观赏风景的作者,绚烂赤红的枫叶。又如《村居》中,诗詞描绘了在早春二月乡下光景,草色青青黄莺婉转、垂柳条条轻拂堤岸,放学早欢快跑着放风筝的孩童。《村居》这首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这首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当中的风景与人物。在学生绘画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山村二月的光景,孩童放风筝的笑声,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画出学生心里的诗与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大脑与想象力,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真正达到“乐中学”的效果。

第二,提高对诗词内涵教学的重视。不同的诗词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把一些诗人词人会“借景抒情”或是“借景说理”。因此,在进行鉴赏教学时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1)诵读训练。在新课标中针对诗词学习方面提出了部分新要求,例如要能够准确把握诗词的节奏与声调,可以借助诗词语调与节奏充分感受诗词涵盖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诵读,为学生搭建和作者可以产生联系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针对学生所进行的诵读指导需体现出针对性,进而增强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2)注重诗词情感的理解。古代诗词中都会蕴藏着较为优美的情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深体会,“诗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情感的有效路径。我们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教学为例,其中的“送”字就是整首诗的“诗眼”,对此教师不应只让学生知道古诗描写了西湖优美的景色,更需要学生知道其是送别诗,诗词中蕴含诗人送别友人的那份不舍。(3)对关键词进行深入赏析与细细品味。我们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在起始句中的“生”字将静态变为动态,传神地呈现了庐山的烟雾缭绕之感,而在接下一句中的“挂”又像读者生动展现了庐山瀑布的景象,将读者感受到瀑布的静态美。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感受这一古诗意境时可以将这些字词作为切入点,使其感受诗人营造的意境美。(4)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当下所进行的语文教学十分重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针对古诗词进行综合性练习锻炼“听、说、读、写”,可以让学生将古诗词转化为作文,或者是让学生都古诗词进行续写等。上述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自身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第三,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需要讲解的诗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和诗词主题情感或是画面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乐曲,比如,在课件中出现细雨之后渐渐放晴的画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西湖姑娘》去渲染这一场景氛围,这一古典音乐中的笛声虽然潇洒清逸可也带着一抹哀愁,随着音乐,将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带到蒙蒙细雨的西子湖畔,而笛声则可以将学生带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古诗的情境中。在《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中,十分直观地呈现了李白在看到瀑布后,被那壮阔瑰丽景象所震撼的感叹,庐山瀑布是怎样的气势浩大,可是很多学生未能亲自看过庐山瀑布,教师一边播放瀑布奔腾而下的声音一边诵读古诗,使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古诗传达的意味。

3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地位逐步提高。在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古诗词在语文教材的占比获得进一步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提高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旨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增强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与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麻莲滩小学)

猜你喜欢

瀑布古诗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劳劳亭
一起看瀑布
瀑布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瀑布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