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探究

2020-10-26宫艳君

知识文库 2020年19期
关键词:倒数圆柱电视机

宫艳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长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推理能力的高低,对于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呢?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知往往是旧知的延伸和补充。根据学习中的迁移规律来看,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找到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即将研究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回顾以下知识:(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统一的体积公式又是什么?(2)、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将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计算出它的体积呢?并猜想一下可能转化的图形是什么?这样可让学生在旧知的驱动下,积极的思考如何转化。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具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切一切、拼一拼、议一议,总结出小组结论。最后:通过小组汇报,同学们发现,圆柱可以转化为长方体,得到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讨论归纳,经历了化曲为直,化难为易的探索过程。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转化思想、极限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多次经历类似“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后,我发现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2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生活”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这种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快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教学《利率》一节时,老师让每个学生课前跟着家长去银行把自己的零花钱存款一次,准备一张银行存款单,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存款单上都有什么?我发现,由于学生手里的存款单不同,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数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样本来比较抽象的利息、本金、利率概念,经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就变得具体、清楚,再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能顺畅的验证出自己存单上的利息答案。通过对利息的计算,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快速掌握了解决这类生活中应用题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轻松的解答出这样一道比较复杂的利率问题:妈妈有5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3.2%,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是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较高?从学生解答这道题的思路和做题速度上,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推理能力真正的得到快速提升!

3 在“寻易错之源,觅纠错之道”中提升推理能力

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认知水平的差异,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因此若不理清数学中的易错、易混淆的题型,学生往往依然“重复昨天的错误故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出现错误,深刻剖析錯因,探讨改正方法。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做到慎思、深思,明辨其错误的“是非,”这样就不仅可以做到不让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达到正本清源的功效,而且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辨析和推理能力。如下面一组易混淆题:(1)、商店运来电视机210台,电脑比电视机多1/6,电脑多少台?(2)、商店运来电视机210台,电视机比电脑少1/6,电脑多少台?我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各做一题,发现都列式为:210*(1+1/6)=245(台)。我提出疑问,两道题都这样列式,对吗?立即有部分同学回答:“不对”。有部分同学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还有个别同学坚定回答:“对”。此时,我让回答对的一位同学说说理由。这位同学说:“第二题中,电视机比电脑少1/6这个信息,不就可以理解为电脑比电视机多1/6这个信息吗?这样第二题也就变成了第一题,所以都可以列成同样的算式。”回答问题的同学还没坐下,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张浩群回答的不对。因为他把(2)题中的单位“1”变了,比出来的分数不相同”。此时,我顺势问:“谁能具体说一下,(2)题中,单位“1”变化后,比出来的分数应是多少”。邵泽洋同学立刻站起来回答:“(2)题中,是以电脑台数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电视机台数有6—1=5份,如果单位“1”变成电视机台数后,电脑比电视机多几分之几就可用电脑比电视机多的份数1份÷电视机的份数5份=1/5。从而证明了电视机比电脑少1/6,不能理解为电脑比电视机多1/6,而是多1/5。此时,我欣慰的发现错误之源已找到,那下一步的觅纠错之道就轻松起来。有的同学说:“第二题可以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还有的同学说:“也可以根据等量关系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列除法算式解答……”象上面同学们出现的易错、易混淆的例子,我发现拿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之后,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类似错误再次发生的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同学们的解题思路,分析推理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4 在“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习得基础性知识的同时,提出遇到的疑难问题。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到小组答案。第三:小组集体展示,师生共同总结明确答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为了巩固新知,进行自主练习,达到强化新知的目的。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节时,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要明确自己习得了哪些知识,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8分钟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答出知道了:1、互为倒数的意义;2、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3、倒数存在的相对性,一个数不能称其为倒数。提出的疑难问题:1和0有倒数吗?原因是什么?怎样求小数的倒数……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解决,然后让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如: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的结论。理由为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得到答案。在小组代表汇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结论,让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加以强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为了巩固新知,老师出了变式题:1/3的倒数是多少?0.25的倒数是多少……让同学们练习,发现学习效果良好,不仅做题准确率达到90%,而且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课堂气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想必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很大提升。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做到以下几点: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训练,了解题目或事物之间鲜明的本质区别。必然会形成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高效课堂。长期在这样的高效课堂里,不仅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猜测、分析、推理的好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小学)

猜你喜欢

倒数圆柱电视机
圆柱的体积计算
闭眼睛的电视机
闭眼睛的电视机
电视机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