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课后服务 助力“三点半”

2020-10-26符建斌

知识文库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内容家长

符建斌

三点半问题是新课改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过程中的特定产物,也是教育发展与社会结构相协调的必然阶段。本文主要从开展课外活动,丰富课后服务的角度来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三点半问题的解决难点,并结合实际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与解决办法。

1 三点半难题的应对现状

为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地开始推行实施。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的矛盾愈发加剧,三点半下课后至家长下班前有一段“看护真空期”,孩子的安全监护问题成为了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这就是困扰众多家长的“三点半难题”。

通过调研与访谈,笔者也了解到益阳市赫山区迎宾小学的许多家长在“三点半问题”上饱受困扰,八成以上的家长都表示工作与孩子接送问题很难协调,而家长们应对这一难题大致采取的方案分为四种:让孩子自行回家、让家里老人接送、进行课后托管以及提前下班亲自接送。其中,比例更高的是家中老人接送的方式,占总调查数的40%,所以每到上下学高峰期都能在校外看到一道独特的“奶奶灰”风景线,四种方案之间被选择的比例大致为2:4:3:1。

尽管在这一问题的应对上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家长们在接送问题上都表示有他们自己的担心:让孩子自行回家的家长会有安全方面的忧虑,进行课后托管则担心孩子是否适应陌生环境,亲自接送的家长更是疲于在工作和孩子接送之间的奔命。由此可见,三点半问题已经逐渐衍化为社会性难题,不论家长面对这段时间差所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总是存在安全监护方面的诸多问题。

在近几年,三点半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也让社会各界愈发重视这一社会现象,在国家两会上也引起了高度重视,针对三点半现象该如何解决展开了多次讨论,同时也初步得出三点半问题应该由政府、学校以及家庭三方共同协作解决的结论。并且,自2018年开始,各地教育局开始积极响应并筹划有关战略部署,拟通过补强学校教育资源,形成以课后活动和兴趣班为主的课后形式,来增加学生放学时间的弹性,缓解家长在时间安排上的压力。在北京、上海等的许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对三点半问题的策略也已经投入实践。从试点结果来看,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的确让家长在应对三点半问题时更显从容,绝大多数家长也十分支持课后服务。开展课后活动,优化课后服务的尝试为我国“三点半难题”的解决指明了新的道路,但就目前而言,将这一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与实施还需要更多努力,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教育改革,平衡教育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彻底解决小学生“三点半”难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2 三点半问题下课外活动开展的难点

2.1 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成长塑型

三点半问题背景下所衍生的课后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活动有所不同,其直接目的是通过开设活动来延长学生离校时间,以缓解家长在接送学生方面的压力,因此,活动开展在策划时更多考量的是时间安排上的问题,而对于活动本身的思考相应被弱化,课后活动成为了单纯的延缓学生离校时间的工具。而实际上小学是学生年龄跨度最大的学习阶段,学生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工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则很难满足学生不同情况下的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的课后活动只是让学生们在学校白白消耗了几个小时,而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帮助很小。

2.2 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化,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

在实践课后活动的学校,有家长反应:孩子一周五天的活动,天天都是做手工,以前给孩子买的手工玩具现在孩子在家也不愿意碰。家长的反馈也暴露出目前课外活动开展存在内容太过单一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所主导开展的课后服务与课堂之外的兴趣班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课后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像课外报班一样能将教学内容详细分解,像学校课后的科学演示活动,只能够挑选平时接触到的简单现象进行讲解与演示,手工活动则一般选择如剪纸、捏泥等比较方便规模开展的小手工。

2.3 校方资源存在局限性,不便于课外活动开展

从目前各试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在开设兴趣小组活动时,领头老师一般是校内对相关内容具备特长或是感兴趣的老师,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学生在兴趣内容上的指导,但较于有指导经验的专业老师还是存在差距,且可能存在专业性内容的理解与教学上的偏差,难免会对学生在部分内容上存在误导,课后活动以及课后服务内容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比如大多数学校在开展类似科学实验活动时,为避免实验场地和器材等资源因素的限制,会通过视频展示或教师演示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兴趣,但实质上学生们缺乏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如看电影一般过段时间便遗忘了。校方资源的局限性会影响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并且会限制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从而让课后活动失去原有价值,实际上多数试点校区在进行课后服务体系建设时都或多或少暴露出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限制课后服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3 解决办法以及策略研究

3.1 坚持平等教育原则,明确活动开展目的与方向

虽然课后活动与课后服务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解决家长工作和孩子放学间的时间矛盾,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在安排课后活动时,必须坚持平等教育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活动内容的筹划,必须做到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普惠性、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同等的课后服务资源,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有区分度的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减少并消除因课后资源分配不均或是服务内容不当而产生的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不利的影响因素。在给家长提供放心的学生看护工作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生动并且深刻的课后活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2 多维度立体化活动开展,营造愉悦活动氛围

如今的教育理念愈发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单薄的教育内容是无法满足这一理念的。因此,在开展课后活动时,我们要更加重视学校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和运动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活动部署,建立综合性的课后服务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每天的活动时间进行细分,前半段时间进行知识辅导强化,后半段时间则开展一些娱乐或者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调节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体氛围,并且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度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不同而进行调整,让活动开展张弛有度。另一方面,丰富社团种类、增加学生的横向选择。不论学生是热爱阅读、书法还是喜欢手工或者运动都能够有丰富的社团选择。

3.3 适度引入校外力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针对校内资源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适度的引入外援师资,以增强整体师资力量的灵活度,同时为兴趣团体活动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指导。在进行引援工作时,首先可以考虑引入有相关经验的教育者进行指导,在进行活动部署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从业经验来减少部署过程中的经验性投入,并且也可以为校内教师带来先进经验以供学习。其次,有关兴趣社团的管理方面可以尝试与当地高校合作,利用高校长期积累的社团管理经验来实现对活动管理的优化,以降低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成本投入,并保障课后活动的连续性以及课后服务的质量。另外,在进行校外引援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对校内教师在相应岗位上的任职予以肯定,从而充分调动所有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课后活动的整体质量,实现真正能够解决“三点半问题”的课后服务体系。

4 结论

三点半问题是教育性问题,但同时也是社会性民生问题,是复杂背景下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碰撞的产物。三点半问题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在美国、日本、欧美等地区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困扰。而三点半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仰赖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学校主导下,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得以实现。在进行课后服务工作时,我们不能只把课后活动的开展视作对学生的简单照看,而应该更加重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育性意义,形成以学生为本、内容多元的课后活动形式,来助力解决全国范围内三点半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困扰,并深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课题“开展课外活动助力解决小学生“三点半”问题的策略研究”(XJK18CJC072)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迎宾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内容家长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家长错了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