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海派玉雕的发展与传承

2020-10-26陈申乐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非遗

陈申乐

摘要:海派玉雕是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以“海纳”和“精作”闻名,海派玉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与发展是非遗保护过程的两大环节,作为从业者,笔者通过海派玉雕的产生缘起、发展脉络,探析了其兼收并蓄、独具魅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就其发展状、传承保护等问题做了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海派玉雕;发展传承;非遗保护

一、海派玉雕的缘起与发展

海派玉雕作为我国玉雕行业的一支中坚力量,从1843年上海开埠算起,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伴随着上海的成长而兴起、伴随着上海的繁荣而辉煌,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上海玉雕的厚积薄发。上海玉雕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深厚的上海文化历史上。上海地区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海派”最先在绘画领域兴起,后影响至文学、戏剧等领域,当上海成为玉器制品最重要的集散港口,扬州玉工、苏州玉工等周边地区的玉雕艺人纷至沓来,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海派玉雕风格。

1915年,海派玉雕代表作《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标志着这种风格被世人认可,也为海派玉雕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借助新中国政府的支持,海派玉雕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逐渐形成了“雕琢细腻、讲究章法、造型严谨、庄重古雅”的艺术特色,作品品类繁多,尤其在炉瓶、兽件以及玉石俏色等方面别具地方特色,在全国的玉雕行业有了相当高的声誉。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玉雕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期,出口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多,生产总值上升,玉雕精品迭出,《黑白玉调色器》 《珊瑚释迦牟尼降生图》 《碧玉周仲驹卣》等不少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及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玉雕厂的解体,海派玉雕从以往那种大规模、企业化的生产模式,逐步被个人及工作室的独立经营模式所取代,这也促使上海玉雕的技术力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发展,综合了扬帮、苏帮、南帮以及宫廷玉雕的工艺特点,继承了中国玉雕精华,博采众长,在“细腻”上下功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品质,这也正是海派玉雕的个性所在,魅力所在。

二、海派玉雕的传承模式

海派玉雕以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征,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深远历史底蕴。从最早以吴越文化为主,到后期受南北方,甚至海外文化的熏染,展现了特定时期的文化融合的结晶。从开埠时候的苏扬帮能工巧匠技艺,到东南亚竹、木、牙雕的技术融合,可谓是博众之所长,集其大成。海派玉雕因式造型,故很大程度上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海派玉雕精工制作技艺很大程度上依靠手工制作,这里面凝聚着玉工的高超智慧和辛勤劳动,这是海派玉雕工艺最可宝贵的价值。玉雕工人,一般要经过四年技术学校专业训练,学习绘画、雕塑等和玉雕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然后再进入工厂由师傅传艺教导,从基础磨料、割料做起,经过8年左右的培训学习,从边角料到好料,从小把件到中型件,才有可能成为玉雕特异人才。如此说来,通常培养一位优秀的制作人才,至少需10年时间,要从20岁以下就开始培养。

海派传统玉雕技艺的传承,一直以师徒关系为技艺传承的主要脉系,以个人掌握的玉雕技术为技艺传承的核心内容。有的在玉雕的艺术造型上有独特风格,有的在选料、解玉、磨玉、雕刻、抛光等几个步骤中有祖传绝技。这些技艺的核心内容只在师徒关系中传承。口口相传的技术和工艺有原生态的格局和独特的文化风格,但是也有保守、落后的弊端。因此,既要尊重和保护师徒传承方式,也要适当拓展其文化视野,拓展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这种传承方式能在现代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师徒传承方式的保护就是对玉雕文化的原生态传承状态的保护。但就社会这一人类共同体来说,通过沟通交往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需要永远存在,即使是由个人发现或发明的技巧或技术,在产权意识和包括产权在内的自由产权制度形成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总会经由学习、模仿和交流或快或慢地传播开来,从而使技术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东西。

现代玉雕工作室制玉的过程,也是一种规模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技艺传承的过程。技术从个人技能转变为社会力量,需要经由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表现出其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技术的发展告别了单个人的发明创造阶段,不断向知识、经验集成和合作研发阶段发展。但是现在的海派玉雕传承实际情况是尚未形成梯队力量,一旦市场做大,制作力量则青黄不接。

三、海派玉雕的非遗发展之路

海派玉雕人才辈出,精品纷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精神内涵与基本特征。其精神内涵归纳为十二个字:海纳百川、传承创新、追求卓越。这种精神实质,保证了海派玉雕的发展长久和生生不息。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传承性,海派玉雕的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玉雕技艺的传承者,以其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表现了了各个时期中国技艺的风貌。从仿青铜器类的炉瓶到珊瑚雕“麻姑献寿”,无一不是传承古老的技艺;2.引领性,海派玉雕在20世纪是国家重要的出口外汇项目,不但为国家外汇创收,更是赢得国内外的赞誉;3.包容性,融合苏帮、扬帮乃至东南亚的技艺,真正是南北融合,中西结合海纳百川的胸怀;4.创新性,玉雕作品“八骏马瓶”、“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等均是行业翘楚,不仅丰富了技法,更是质的飞跃。5.精致性;做工严谨,精巧实用,技艺上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雕刻层次清楚、规矩,端庄中又不失动感,体现海派玉雕的精工细作。

综上所述,海派玉雕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在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包含了隐含在其中的历史、民俗、审美、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的符号价值和意义模式。海派玉雕技艺只有建立在传统、历史与以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唤起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本土性的现代化也才能够最终得以实现。海派玉雕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最终通过工艺环节来体现。海派玉雕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其文化性并得到有效保护。这种文化性保护不仅符合海派玉雕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能使海派玉雕不断创新。通过文化性保护,可以使海派玉雕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为其发展与传承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手工艺承载的文化传统[J].邱春林.艺术评论.2017(10)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非遗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