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动态

2020-10-26李昕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李昕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舞蹈教育摒弃了传统的“师徒相袭”“口传身授”,开始步入现代舞蹈教育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将舞蹈中专教育提升为本科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大力发展舞蹈专业研究生教育,大量学校开设舞蹈专业及相关课程。进入新世纪,舞蹈教育的目标从培养舞蹈家的专业型教育转变为提高全民族艺术文化素养的普及型教育,在这一时期,我国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摆脱了单一的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普及型舞蹈取得了巨大发展。建国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出可以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舞蹈事业的德才兼备的舞蹈类人才,新时期,我国舞蹈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舞蹈类综合人才。

【关键词】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135-02

一、我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体系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吴晓邦的“舞运班”成立为标志。在此背景下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学校,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专业的舞蹈人员较少,缺乏成立协会的条件,因此将其划入戏曲部门。随着舞蹈行业蓬勃发展,急需舞蹈编导和教师,在吴晓邦先生的努力下,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舞蹈运动干部培训班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专业舞蹈体系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广东、沈阳、四川、安徽、广西、内蒙古相继成立艺术学校,纷纷建立舞蹈科系,专业舞蹈演员的培养工作快速发展,各地相继成立的舞蹈专业学校和舞蹈系,构成了中国当代舞蹈教育的风景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1985年北京舞蹈学院设立舞蹈编导系,1993年成立现代舞专业班,至此打破了苏联芭蕾艺术教育模式的禁锢,逐步实现吴晓邦先生倡导的全面开发舞者编、演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自1982年吴晓邦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开始招收第一批舞蹈类硕士研究生,至1995年高校舞蹈类硕士点达54所,1998年袁禾拜读于德高望重的舞蹈史学家王克芬门下,从而成为中国舞蹈学第一位博士生。

20世纪90年代末是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型的院校开办舞蹈系、舞蹈专业,或者设置舞蹈课程,以上海戏剧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分别在1997年和2003年设立舞蹈系为代表,部分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专业或设置选修课程,同时组建校级舞蹈团体并逐步发展为相对专业的舞蹈表演团,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二、现阶段我国职业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将中专舞蹈教育提升为本科教育,标志着我国舞蹈教育正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前者主要是舞蹈类院校兴办的专科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舞蹈艺术性与专业性。后者包含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兴办的本科舞蹈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以培养舞蹈教师为目标。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舞蹈教育事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舞蹈人才,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混乱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仍然借鉴本科类院校的模式,这个模式下培养出的毕业生与职业舞蹈教育的初衷不符。在进行舞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长期规划,无法做到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

舞蹈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现阶段,由于各地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较大,导致部分职业院校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这也从侧面阻碍了舞蹈人才的培养。

三、现阶段我国普通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普通舞蹈教育为全国各大类院校、艺术团体、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的舞蹈教师,同时也为国内外比赛输送了优秀的选手。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培养舞蹈人才方面仍存在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规范

由于受到自身师资力量的影响,不同学校在同一专业上开设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以武汉体育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为例,两所学校均开设了音乐舞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武汉体育学院倾向于对学生舞蹈学方面的培养,而武汉音乐学院则更注重音乐学的培养。

(二)舞蹈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对应产业需求侧在质量上不相适应

当前高等舞蹈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此外,有关学生教学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目的性不强,无法有效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切换。

(三)轻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道德和个人品德,德育教育等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德育蕴含一定的意识形态及阶级性,在我国教育方针中,德育教育处于首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以培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舞蹈事业的德才兼备的舞蹈人才为目标。受传统的“智育”第一的思想影响,一个优秀的舞蹈家只需要掌握舞蹈技术和知识即可,因此无论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还是在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都没有受到重视。

四、现阶段舞蹈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国家为了保证教育目的、方针的贯彻所建立的,当前舞蹈教育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二是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

(一)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

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又称为精英型舞蹈教育,以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为目标。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对舞蹈演员的身材比例、身体素质、表演能力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精英,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精”“尖”的舞蹈家。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对于场馆设施等硬件条件及教师队伍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此外,稳定的教材、严格的考试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类学校多数由国家创办。现阶段,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依然处于落后阶段,全国独立的高等舞蹈教育学校只有一所——北京舞蹈学院,其他的主要以综合性大学及艺术类院校开设的舞蹈专业为主。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为我国培养了较多的尖端舞蹈人才,促进了舞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门槛较高,无形間拉开了舞蹈与大部分人的距离,使舞蹈成为少数人的“艺术”。

第二,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下高等舞蹈教育脱离了我国舞蹈教育体系,现阶段,高等舞蹈教育依然是我国整个舞蹈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初等舞蹈教育的空白。而中等舞蹈教育在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相继成立的艺术院校及舞蹈科系,为中等舞蹈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普及型舞蹈教育

普及型舞蹈教育强调将舞蹈教育植根于普通教育中,将舞蹈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传播,提升国民舞蹈艺术水平,提升国民的审美素养,促进国民全面发展。普及型舞蹈教育将舞蹈与体育相结合,认为舞蹈是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在兼具体育课程优点的同时,对学生心理成长等都有益处,这种观念摒弃了外界对舞蹈的刻板印象,有利于推动舞蹈课程的开设。普及型舞蹈教育在我国开展较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受体制因素影响。建国初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全盘“苏化”,导致以“苏联芭蕾艺术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发展。

第二,普及型舞蹈教育主张将“舞蹈”与“体育”相结合,虽然可以帮助舞蹈长期合理存在于各级学校课程设置中,但是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兼具舞蹈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

五、机制创新引领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一)总体思路

当前,我国舞蹈专业毕业生往往更倾向于进入高校任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日渐严苛,现阶段,各大院校对于招聘教师有着严格的学历要求与专业要求,而各高校对舞蹈类学生的培养,往往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无法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主要目标: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需求导向。舞蹈行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日趋多元化,不仅要求毕业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对接。以音乐舞蹈学专业为例,高校应合理分配音乐学课程与舞蹈学课程的课时,同时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制定长期合理的培养方案。高等舞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可以壮大和加快发展现代舞蹈体系的人才,因此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推动普及型舞蹈教育与早期专业舞蹈教育制度的结合。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舞蹈演员,其严格的选人标准,使得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舞蹈教育,由此也导致我国舞蹈教育后备力量不足,出现人才断代的现象。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美育教育的号召,积极开设具有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增加舞蹈课程的课时,将舞蹈教育纳入体育课程中,明确舞蹈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解决师资问题的同时,使舞蹈教育的理念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六、结语

我国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但是,受制于体制因素的影响,所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在质量、结构上无法完全适应。深化产业与教育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是新形势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舞蹈产业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重视普及型舞蹈的发展。我国舞蹈教育不是服务于某个团体的,舞蹈艺术由人民大众所创造,最终应该归于人民大众,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舞蹈艺术的成果,这应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现今,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应当以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为目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当中,进而真正推动舞蹈在全社会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勇.论综合类高校的舞蹈教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钱舒.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9):68+71.

[3]李晓燕.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10(4):182-184.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