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作品分析和演唱处理
2020-10-26韩京讯
韩京讯
【摘 要】歌剧《命运之力》是作曲家威尔第的代表作之一,该剧共有四幕,本文将以第四幕中女主人公莱奥诺拉演唱的咏叹调《安宁,安宁》为研究对象。这是一首音域宽广、旋律流畅、富有张力的声乐作品,根据笔者对这首咏叹调的了解和深入学习,对作品以及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演唱者对作品有更清晰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这首咏叹调。
【关键词】《安宁,安宁》;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089-02
一、关于威尔第及其歌剧《命运之力》
(一)威尔第的生平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在西方歌剧史上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和突出声乐歌唱性的意大利传统歌剧而闻名,[1]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在童年的时候就对教堂里的管风琴音乐充满兴趣,由于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条件,威尔第的音乐学习之路充满坎坷,年少时四处求学,居无定所,却未曾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他的坚持也成就了他最终的辉煌。威尔第的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将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带入了巅峰。[2]其中《命运之力》就是他创作中期的作品,他的这部作品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堪称大手笔,[3]将人物冲突的题材发挥到了极致。
(二)歌剧《命运之力》的创作背景与简介
歌剧《命运之力》是威尔第受俄国彼得堡王室剧场的嘱托所创作的一部歌剧,剧本改编于皮亚韦的西班牙舞台戏曲《唐·阿尔瓦罗的命运之力》,1869年在米兰拉斯卡拉剧院,改订版的《命运之力》进行了首演,最终获得了成功。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世纪末西班牙塞维利亚的爱情悲剧,身份高贵的侯爵之女莱奥诺拉与青年阿尔瓦罗相恋,遭到了侯爵的强烈反对。意图私奔的一对恋人被侯爵发现,阿尔瓦罗放弃抵抗并将手枪扔到地上,不料手枪走火将侯爵误杀,从此莱奥诺拉便得到了侯爵的诅咒。莱奥诺拉的哥哥唐卡罗决意要为父亲报仇,为了躲避唐卡罗,两人在出逃中走散,莱奥诺拉女扮男装来到修道院隐居,阿尔瓦罗则化名参军,在军队中与同样化名的唐卡罗成为挚友,然而唐卡罗还是发现了阿尔瓦罗的真实身份,两人在决斗时被驱散,阿尔瓦罗进入修道院忏悔。几年后唐卡罗找到了阿尔瓦罗,并有意激怒他与自己决斗,决斗中唐卡罗受到重创,阿尔瓦罗十万火急到附近寻找一位隐士的帮助,却意外发现失散多年的莱奥诺拉。莱奥诺拉赶去探望哥哥,不料唐卡罗仍未原谅她,临死之际奋力刺向她,兄妹倆双双死去。
二、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的作品分析
(一)《安宁,安宁》的场景介绍
咏叹调《安宁,安宁》出现在歌剧第四幕中的第二场景,这不仅是意大利歌剧中最优美的咏叹调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女高音演唱频率最高的曲目之一,在整部歌剧中,这首咏叹调起到了强化戏剧冲突的艺术效果,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感染力,莱奥诺拉即使在修道院过着清贫的生活,整日向上帝祷告,却依旧无法摆脱往日的伤痛和回忆,表现出了莱奥诺拉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同样敢于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无奈残酷的现实、悲惨的命运让她无法靠近这一切美好的事物,这首咏叹调唱出了莱奥诺拉内心的悲痛和绝望,祈求上帝能够接受她的真诚之心。
(二)《安宁,安宁》的音乐分析
《安宁,安宁》全曲共有93个小节,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前奏1-16小节,谱面标注Allegro agitato(激动的快板),3/8拍,八三拍节奏规律强弱弱,能够体现出动荡摇摆的感觉,让人产生不安的情绪,营造出悲剧的气氛,直接预示了莱奥诺拉的悲惨命运。A乐段划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乐句为17-23小节,在17小节,女主以f力度发出了对上帝的第一声呐喊“Pace”,紧接着长达5拍子的伴奏停止,表现出了莱奥诺拉的沉思和向上帝祈祷的真诚,力度的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显露出了莱奥诺拉不安的心境,B乐段划分为三个乐句,这也是咏叹调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包含了莱奥诺拉对往昔美好爱情的回忆,对往日悲惨事实的懊恼和无奈面对现实的悲痛,以5次转调表述了莱奥诺拉内心不得安宁的痛苦。38-46小节,降B大调;46-52小节,降E大调转降B大调;52-68小节,降b小调转降B大调。
C乐段(69-93)为结束乐段,由间奏、C乐句和尾奏组成,这是整首咏叹调的高潮部分,76小节速度发生了突然的转变,从整个故事情节来讲,就好像莱奥诺拉安静的祈祷被打扰,伴奏织体也转化为和弦震音伴奏音型,能够表现出莱奥诺拉的惊慌失措,为最后的情绪爆发做好铺垫。
(三)《安宁,安宁》的歌词分析
一首咏叹调的歌词承载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通常使用歌词和对白的形式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行为,推动剧情的发展。《安宁,安宁》的歌词戏剧冲突强烈,一方面要描写出莱奥诺拉的善良柔弱,另一方面也要表现出莱奥诺拉内心的不安、痛苦和绝望,整首作品的歌词,能够表现出莱奥诺拉处境的艰难。歌词一开始,就以f的力度发出对上帝的第一句呐喊“Pace”,然后慢慢地进入叙事性的中声区“Cruda svern-tu-ra,Mastringe,ahime a lan-guir……”,用平静的旋律讲述着自己的过往,结束部分连用四次“Ma-le-di-zio-ne”,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已经身处绝境,四次重复,深入人心,感情和语气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了打动观众的效果。
三、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的演唱研究
(一)演唱难点的处理
莱奥诺拉这个角色是威尔第为戏剧女高音而创作的,这首咏叹调篇幅较长,旋律起伏跨越两个八度,这对演唱者的音域、气息、音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能够完整地演绎整首作品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在演唱过程中发现,整首作品中还是存在不少难点。
第一、八度音程的演唱处理。这首咏叹调中多次出现八度音程,这能够表现出咏叹调戏剧性的张力,凸显出莱奥诺拉的性格特征,能够有效地推动剧情的发展。A部分的八度下行,笔者在这部分的演唱处理方式是在下行的过程中加入滑音,这样的演唱方式能够表现出莱奥诺拉的小心翼翼和向上帝祈祷的虔诚,八度下行一定要注意音准,音高不能游移,否则将破坏整体的演唱效果,从高声区向低声区过渡时,一定要保持高位置的状态,否则很容易破坏音色的统一。B部分的八度上行音程,音域明显升高,不同于A部分的处理方式,这部分的演唱语气需要更加坚定,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八度音程要直接到位,能够表现出莱奥诺拉迫切需要得到内心的安宁,情绪进一步升华。从低声区向高声区演唱时,一定要多考虑气息,让声音贴着咽壁向上走,混着的气息向下走,笔者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不断地进行大音程的练声。在练习的过程中,尝试变换不同的母音,要刻意保持松弛又积极的歌唱状态,增强气息的支撑,确保共鸣位置的稳定性,从而在演唱作品时,达到气息更加流动、声音位置更加统一的效果,使作品的演唱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附点节奏的演唱处理。这首咏叹调处处可见附点音符的身影,这些音符大多出现在中声区,在歌唱中,中声区平稳的诉说性较强,附点音符的运用增强了音乐内在的涌动感,加强了节奏的紧张感,能够表现出莱奥诺拉的不安情绪,使乐句更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在演唱附点节奏时,不仅要注意旋律的连贯性,还要将时值唱得精准,将更强的声音力度和更多的气息运用到强拍中,像荡秋千一样,一定是推出去的一瞬间力度更足。同时要注意附点之后的音符,要保持在相同的状态下进行演唱,否则就会导致音色不统一。
第三,音准处理。首先,半音的音准,比如19小节“Pace,pace”连着四个半音的出现,在演唱过程中音高容易偏高或偏低,在演唱之前一定要进行连续半音的练习,稳固固定的音准概念。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左手的伴奏,随时确定音准的准确性。其次,转调的音准,这首咏叹调出现了多次转调,在转调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音准问题,因此在演唱之前一定要确定调性,找到调性的演唱感觉,稳固中声区的发声腔体。最后,持续音的音准,持续音也就是所谓的长音,比如谱面中63-65小节的两次出现保持三拍的“pa-”且都在高声区,稍不注意就会使音高下滑,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把更多的注意力盯在音准上,多次练习同一音高的长音,用“o”母音的嘴型带动“a”母音,这样声音更容易找到共鸣点,使声音听起来会更加圆润、精准。
(二)演唱情感的处理
歌曲演唱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文学艺术和舞台表演艺术,[4]除了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之外,同样需要歌唱情感因素的支撑。这个时期威尔第的作品总是将人物冲突发挥到极致,因此要想完美地演唱好这首咏叹调,必须从莱奥诺拉的性格进行分析,在这部歌剧中,莱奥诺拉的人物性格充满了挣扎与矛盾,这首咏叹调是莱奥诺拉最迷惑、最绝望时演唱的,她内心痛苦不堪,但同时也要注意她的身份,依旧要表现出她名门闺秀的涵养。要将剧情分析彻底,熟悉剧情的发展进程,清楚这首咏叹调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盲目地追求戏剧性效果,整首旋律充满虔诚的祈祷和哀求,并不能从一而終用相同的情感处理,要做到剧情慢慢推动,情感逐渐升华,突出前后对比,最终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并将莱奥诺拉内心的爱恨情仇推向高潮。
四、结语
咏叹调《安宁,安宁》唱出了女主人公莱奥诺拉对爱情的困惑和坚持,为了爱情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本论文通过对咏叹调《安宁,安宁》的学习和分析,认为想要精准完整地演唱一首咏叹调,必须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整首作品乃至整部歌剧,包括歌剧人物的身份、所处的环境和演唱风格,作品的曲式、难点和情感表达,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练习,才能更好地驾驭整首作品。
参考文献:
[1]黄晓和.威尔第及其歌剧<阿伊达>[J].当代音乐,2015,(07):9-12.
[2]陈卉卉.朱塞佩·威尔第早期歌剧风格的研究——以歌剧<麦克白>为例[J].当代音乐,2016,(14):50-51.
[3]游彬彬.如何正确把握歌唱的风格[J].当代音乐,2016,(10):55.
[4]冼俊宏,孙建华.论歌唱中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的关系[J].当代音乐,2019,(09):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