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现状和改革思考

2020-10-26刘莹莹

剑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改革

刘莹莹

(哈尔滨剑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69)

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选专业、课程、教师和修业年限等方式,以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实现教育规格多样化和过程管理灵活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从国内外分析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的研究和改革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先进经验,研究探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理论和实践,针对社会需求,充分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深化高等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一、完全学分制的有关概念及改革现状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8 世纪首创于德国的选课制是指学生根据学校课程安排,自主选择学科、专业及课程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上课时间、授课教师,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学分制则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育管理制度,一般以每学期的授课学时、实验和实习学时等来计算学分,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要求核算不同的学分,每个专业按照规定的总学分数来衡量学生是否满足毕业标准。

完全学分制最早在19 世纪的美国哈佛大学实行,随后推广到全世界。我国的北京大学最先引进了选课制。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试行学分制,部分高校启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施学年学分制,即在学年制基础上,将学生所学课程折算成学分,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把规定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据报道,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出台《完全学分制实施办法》,从2015 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职学生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2018年,西北大学出台《西北大学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方案》,“完全学分制”在2018 级新生入校后正式施行,学校将建立按学年注册、按学分收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予学位的学籍与学费管理机制,建立“以选课制- 导师制为核心,以重修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为辅助”的教学管理模式;2019年,哈尔滨剑桥学院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自2019 级新生入学后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学习年限变为3-6年,学生修满学分可以提前1年毕业,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近年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深圳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相继开始施行完全学分制,将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学生在选专业、选学程、选课程、选教师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除此之外,完全学分制打破了4年的固定学制,而是采取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修满规定学分毕业。

完全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通过弹性学制、专业选择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免修重修制、学业预警制、学业导师制等方式,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教师和修业年限,是实现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资源、考核体系、师资等多方面问题。实施完全学分制是一项具有“蝴蝶效应”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模式的改革。与学年学分制相比,完全学分制按类招生,招生时不确定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在录取类中自愿选择一个专业,也没有严格的年级、班级概念,学费按所选课程的学分缴纳,先交学费后获得选课资格。

作为高等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托完全学分制建立选课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教师和修业年限,这给了学生更多选择权,避开一些不感兴趣的课或没干货的“水课”,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更多的自由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完全学分制也更考验学生对自己当前学习以及未来就业的规划和思考。完全学分制模式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资源、考核体系、师资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创新和发展教学管理及教学信息服务体系。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可选择弹性学制,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校院两级的实验、实践环境将大面积面向本科生开放,享受专业自主选择机制;学生在达到主修专业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辅修其他专业。

二、完全学分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美国学者主要集中对学分制和学位制度、学分制下课程设置、学分制与远程教育的研究。美国的学分制研究注重学分与学位质量相结合,在学分制下保证学位质量。美国亚特兰大乔治亚理工学院戴维德·乔伊纳(2018)指出,目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吸引了大量人参加,但极少MOOC 计算学分。为此,他针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人工智能AI 系统,构成课程教学设计及评价过程,并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成果高,成绩反馈真实。既保证了选择该类MOOC 课程的广泛学生人数,又使得学生学习成果反馈在学分上得到了认可。英国利兹大学罗德里格·洛扎诺(2013)在《评估大学课程可持续性:通过探索学生选课人数与学分关系》一文中,利用三个假设和不同的工具,研究高校选课人数或课程学分对学位权重的两种影响,对课程的评估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大学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改变课程,使之更加面向可持续性,并最终达到最大限度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凯思林·伯恩斯与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威廉·A·埃尔古德(2018)等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考察了美国早期不同大学学分制对美国中西部大学学生学位获得时间的影响,他们建立了关于大学生学位获得时间的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为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们早期参与学分制学习的函数,分析了影响学生获得学位时间的诸多因素。美国研究所的特雷·米勒、美国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霍利·科西维以及美国研究所的考特尼·坦宁鲍姆(2018)等人在《德克萨斯州双学分制教育计划》,研究了美国德克萨斯州高中与大学学分制教育对接,实施双学分教育计划对学生未来的成功和有效完成学位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参与、所获课程成绩以及双学分教育方案的实施变化,探讨双学分课程与大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业、教学方法、分级实践等方面存在的系统性差异,量化了双学分制教育的成本等内容,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济南大学葛金田(2017)教授指出,培养大学本科生的根本目的是既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又要锻炼和培养其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探索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而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抹杀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等诸多问题,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探索、改革、创新。大学推行学分制教育改革,辅以导师制、选课制等辅助措施,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新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成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传生(2016)教授指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是高校有效开展分级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对人才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获得学分为学习结果的评定标准。东北财经大学孟鸽、孙玉环(2014)在《对外经贸》上发表的《学分制下财经类高校本科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状况调查—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一文,以数据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学分制下,地方高校本科生对选课导师制、教师教学能力、学习满意度以及授课效果等情况,提出了高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加强和完善选课导师制的措施。燕京理工学院刘元园教授(2018)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民办高校的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途径》中认为,设置充足数量且高质量的课程,将这些课程全开放或半开放,与其它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保证每个学分的含金量,增大教学资源利用率,这都是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三、高等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研究路线

在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改革过程中,要敢于正视面对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先进经验,研究探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理论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域教育观,以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和信息化管理为关键,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的完全学分制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改革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研究路线

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完全学分制的国内外实施情况,分析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必然性、可行性和意义,探讨应用型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路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改革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在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完全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新思路与具体措施,整合校企资源,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四、高等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意义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立足社会需求,推进真正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个性化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成长为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社会需要的战略型、管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高校就要跟进,就要以平台、大数据等这样的情境型教学手段为载体提升培养质量。实施完全学分制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针对社会需求,充分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利用完全学分制开展高校间、院系间教学资源的共享,这对学生“双创”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探讨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丰富了国内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力图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强可操作性,为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可以借鉴的对策与建议。

五、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产业需求。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完全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最新尝试,又对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改革方面得出更具新意的研究结论。实施完全学分制将扩大选修课所占比重,缩小必修课所占比重,要求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壮大的教师队伍,诸如教室资源紧张、专业人数少而导致专业选修课开课及排课难、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差、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学生管理困难等一系列共性问题,直接阻碍了完全学分制的进一步实施,在高校间共享教学资源、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合作科研、合作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也都提出了新挑战,也是对此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点。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改革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之路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