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药物麻醉用于胃肠道肿瘤切除术临床评价*
2020-10-26樊风叶程国强王志刚江军芳冯蕊红
樊风叶,程国强,王志刚,江军芳,冯蕊红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河北 邯郸056400)
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是临床高龄患者腹部外科常见术式,患者由于基础脏器功能下降及手术应激创伤,导致围术期出现严重的氧化应激发应,血管内皮细胞不稳定,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1]。围术期高龄患者大量应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药物,会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及加重炎性反应程度,导致机体处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增加术后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2-3]。针刺麻醉是利用传统针刺镇痛方法完全或部分替代药物麻醉以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与传统药物麻醉相比,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4]。本研究中探讨了针刺麻醉联合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主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指征;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合并其他肿瘤、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对本研究拟用药物过敏。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按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全麻组与复合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60)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术前依次静脉注射50μg/kg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规格为每支2 mL∶2 mg)、4μ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为每支2 mL∶0.1 mg)、1.5 m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为每支10 mL∶100 mg)、0.1 mg/kg注射用维库溴铵(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41,规格为每支4 m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为每支1 mg),同时面罩半紧闭式吸入浓度为4%的吸入用七氟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规格为每支120 mL),氧流量为3 L/min,维持麻醉。复合组患者于维持麻醉前20 min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左耳神门、交感、内分泌穴及手术部位穴等进针,接通电针仪进行刺激,设置峰电流约5 mA,频率4~20 Hz,诱导约2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别抽取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48 h的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48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25+)水平。
安全性: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4。
3 讨论
全麻是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最常见的麻醉方式[5]。但手术和麻醉对机体的刺激会引起应激反应,导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而围术期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炎性反应程度加重,会导致机体处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升高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6-7]。
针刺麻醉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既往研究显示,其具有较长的诱导期与效应期及应激调适效应,并有镇痛作用及对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9-10]。针刺麻醉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可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有利于快速痊愈。同时,针刺麻醉主要用于拔牙、扁桃体麻醉,伤科整骨等中小手术,而疾病谱较广的大中型手术中多采用针刺复合全麻的麻醉方式[11-12]。
表2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μg/L,n=60)
表2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μg/L,n=60)
?
表3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n=60)
表3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n=60)
?
表4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6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随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且复合组显著低于全麻组。创伤引起应激反应的机制是各种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导致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处于较高水平。而针刺麻醉联合药物维持麻醉可降低应激时交感中枢兴奋水平,明显抑制儿茶酚胺反应,从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13]。
另外,免疫系统在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免疫细胞在各种抗原刺激下可合成并释放一些典型的内分泌激素和神经肽类,参与调节应激反应[14]。手术应激所致免疫抑制术后可逐渐恢复,恢复时长主要取决于手术创伤的大小[15-16]。而针刺麻醉联合维持麻醉可增强围术期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CD4+及CD4+CD25+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且复合组均显著高于全麻组。此外,复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切除术中以针刺麻醉联合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有利于降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外周血CD4+及CD4+CD25+水平,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