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与建库探析
2020-10-26凡建林高叶吴彬彬
凡建林 高叶 吴彬彬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1 引言
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用地供不应求和后备资源不足的状况日趋严重。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存量建设用地。全面查清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状况可以为宅基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提供数据支持,进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
2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的方法
2.1 总体流程
基本调查单元采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地类图斑,首先对村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数据进行套合分析并现场核实,将调查单元分为保留型、撤并型、集聚型。然后制作工作底图,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施调查并测算潜力,最后建立数据库,实现以图管地。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如图1 所示。
2.2 调查单元类型的判断
判断调查单元类型需要内业判图和外业核查相结合,首先将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以及相关规划数据在同一坐标参考系中叠加套合,然后进行内业分析。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村庄图斑为基本调查单元,将位于村庄规划中撤并型村庄、土地规划复垦地块、农整项目拆旧区、人口流出型的图斑预判为撤并型单元,将位于村庄规划基层村(控制型)、土地规划保留点的图斑预判为保留型单元,将位于村庄规划中心村、土地规划新增布点区的图斑预判为集聚型单元。将预判的各类型调查单元图斑套合遥感影像、行政区界线等要素形成调查工作底图,其中,调查单元类型、城镇扩展边界面的着色示例如图2 所示。
图2 调查工作底图示意图
2.3 存量建设用地现状调查
外业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摸清存量建设用地与人口概况,着重调查重点调查单元类型,调查单元类型分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设施、管理建设用地,存量宅基地和其他存量建设用地。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调查分布、年限、面积、用途和效益,可就业人数和产值等衡量集约利用状况[1]。
(2)公共设施、管理建设用地 :主要调查土地用途,建筑面积、时间、位置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等。
(3)存量宅基地:保留型和集聚型单元侧重排查可盘活宅基地状况,撤并型单元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判断是否为复垦区,然后全面调查规模、用地状态、建筑情况(类型、时间、层数和面积)。
(4)其他存量建设用地:保留型和集聚型单元侧重排查可以盘活利用的土地[2],撤并型单元需要全部调查。
对于地籍数据未覆盖、亦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存量建设用地,可采用现场实测补绘,并在工作底图上标记清楚存量图斑的类型,便于为内业上图提供准确信息。
3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数据建库
将外业调查成果整理形成各调查单元类型内不同用途农村建设用地宗地信息,经核实无误后进行数据建库。
3.1 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包含数据库内容、交换格式、存储方式及调查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要素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
3.1.1 空间要素分层
采用分层的方法组织管理空间信息要素,分层方法如表1 所示。
序号 层类 层要素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行政区(乡镇) Polygon XZQ_XZ M行政区(村级) Polygon XZQ_XZC M行政区界线 Line XZQJX M 2 1 行政区(XZQH)调查单元图斑 Polygon DCDYTB M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 (NCCLJSYDDC)
3.1.2 非空间要素分类
非空间要素分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存量宅基地和其他存量建设用地,调查单位属性结构如表2 所示。
序号 表名 别名 约束条件1 NCCLJSYDZTQK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总体情况 M 2 CLZJD 存量宅基地 M 3 JYXJSYD 经营性建设用地 M 4 GGGL_GGFWSSYD 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M 5 QTCLJSYD 其他存量建设用地 M
3.1.3 非空间要素属性
非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基本属性来源于已有农村地籍信息及外业调查产生的调查表,主要包括使用权人名称、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宗地号、土地用途等字段信息,并补充调查图斑编号、建筑层数、建筑类型、家庭人口、建造时间、利用状态、有效使用面积等信息。
3.2 数据库建立
依据《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标准》,建立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基础数据库。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位置、分布情况,在符合数据库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落实不同用途的存量地块位置,满足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精准化管理的需要[3]。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数据库结构如图3 所示。
3.3 属性录入
在符合调查精度的条件下,利用ArcGIS 软件,对农村地籍数据信息、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等进行套合分析、信息提取,形成属性较为完整的调查数据,然后直接提取形成调查单元图斑的属性结构信息(如宗地号、户主、建筑占地面积等基本情况信息),减少外业调查表填报的工作量。
对于需要实地调查的信息,需要用无人机等相关技术拍摄村庄的典型实景图,以实现内外联动、互相印证。在制作工作底图时,标注地块宗地号,为后期填表、数据提取提供关联,在调查时同步完成调查内容的信息化,核实无误后即可将外业调查成果整理入库,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化管理[4],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如图4 所示。
图4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4 基于ArcGIS 格网的面积占比统计分析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统计分析[5]用到了ArcGIS 的一个关键工具【面积制表】,这个工具可以计算两个数据集交叉区域数值并输出表。以ArcGIS 10.5 为例,本次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农村宅基地、科教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机关团体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其他存量建设用地,VALUE 分别赋值为1、2、3……,创建5 km×5 km 的方形格网,方法如下:
打开【数据管理工具】→【采样】→【创建渔网】工具,输出要素类选择某个文件夹,文件命名为格网5km.shp,模板范围选择边界,像元高宽度选择5000 m,几何类型选择POLYGON。点击【确定】得到格网数据。为了计算每个格网内各用地类型的面积与占比,首先计算每个格网内的每种用地类型的面积总和: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区域分析】→【面积制表】,根据格网数据的FID 字段对土地利用数据的用地代码(这里用VALUE 值)进行汇总,参数设置如图5 所示。
图5 面积制表参数设置
点击【确定】,生成表格文件,每个格网都有了各种用地类型的面积总和,如图6 所示。
图6 各种用地类型面积属性表
然后,将这个表格链接到【格网5km】数据,得到每个网格内各类用地的面积总和。链接之后打开符号系统进行符号化,每个格网内某类用地面积占比等于格网内该类用地面积总和除以格网面积:X 类用地面积占比=X 类用地的总面积/格网面积。
同理,其他类型的存量建设用地也分别除以格网面积,最后可以得到全部类型用地的面积占比。以农村宅基地面积占比为例,进行分类可视化,面积占比如图7 所示。
图7 农村宅基地面积占比
5 建议
5.1 “多规”衔接,统筹管控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完成后,可叠加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形成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建立全程带图作业机制,在三维空间引擎下,实现GIS、栅格、倾斜摄影、BIM、文本等多类型数据的统一调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与管理过程中对基础地理、自然资源、规划、审批、监测等各类空间的数据叠加、比对、关联、分析、统计等需求,支撑业务管理工作。
5.2 实施综合整治利用
要推动农村各类用地科学布局,鼓励农用地按循环经济模式引导、组合各类生产功能,实现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利用。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循序渐进,保持乡村特色。要建立健全涉及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法律制度、流转政策,规范建设用地交易行为,优化操作流程,确保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5.3 定期更新,确保成果现势性和来源可追溯性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成果,可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又是成果可用性的基本前提。为此,应当对存量调查成果进行必要的定期更新,设定相应权限,实现定期的数据导入、抽取,追踪指标来源,以确保成果的现势性和来源可追溯性,发挥成果的日常应用价值。
6 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建库方法,总结了内外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可供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作业人员参考,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工作,完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数据库,进而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