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2020-10-26谢红梅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点位环境监测

谢红梅

(广州新金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51053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多,土壤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对土壤环境有着清楚的把握,以便更好的对土壤进行治理。为了保证土壤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还必须要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

1 土壤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企业和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发展的方式较为粗放,对企业污染的治理不够完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土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三废物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质和尘土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大土壤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力度,做好土壤环境监测过程,提升土壤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的监测范围,最终实现土壤环境监测的全覆盖。土壤环境监测中最为重要的一定是质量控制,其对于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精确性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好质量控制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1]。

2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流程

2.1 点位布置

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时,需要首先对取样点位进行布置,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合理性。在对点位进行布置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随机布置法。监测人员在达到需要进行取样的场地后,可以对场地按照网格的形式分成多个不同的小块,并对每一个网格进行排序,给每个网格一个编号,随后工作人员采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号码,抽取号码的数量应当和规定的取样点数相同,在抽取号码的网格处进行取样,这样来保证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公平性,保证监测的质量。第二,分块随机法。对于需要对多个不同的土壤环境进行取样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分块随机法来对点位进行布置,将监测区域按照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在划分的小区域上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点位布置。点位布置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点位布置的数量。一般影响点位布置数量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取样监测的目的,第二是土壤监测所要求的精确度,第三是取样区域实际的环境。点位布置数量越多,其精确度越高,数据的可信度越高。

2.2 样品采集

在完成点位布置工作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点位中进行样品采集。在对样品进行采集时,工作人员应当要注意以下三个流程:首先,工作人员可以进行预先分析,在监测区域内采集少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根据结果来对监测区域进行预先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制定样品采集的方案。其次,工作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样品采集方案,并按照方案来对监测区域进行样品采集工作。最后,在样品采集结束后,有时候可能发现不同点位的样品其数据的差别较大,这时候就应当要进行补充采样,适当的增加补助点位的数量,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再次进行采样工作,这样来保证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2]。

2.3 样品检测和保存

在采样结束后,需要将样品送到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在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首先,要对实验室和检测仪器进行清洁,保证样品检测环境良好。然后,对样品进行编号,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样品混淆的情况,并对样品进行处理以便更好的放置到检测仪器中。最后,将样品放置在仪器中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进行整理。若不能够及时对样品进行检测,需要将样品保存起来,保证样品在之后进行检测时不会产生变化,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

3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图1 质量控制要点

3.1 样品采集和制备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是土壤环境监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监测过程最为基础的一项内容,样品采集对监测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样品采集质量控制。首先应当要科学合理的对采集点位进行设置,可以采用上述点位控制的方法进行布置,保证点位布置的随机性,确保样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而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布点数量也需要合理的进行规划,若布点数量较少,则不能保证所采集样品的随机性。在进行采集过程中,采集的方法对样品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当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采集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步骤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要对样品进行包装和标记,明确样品的采集点位和种类等信息,在经过检查没有错误后再进行运输。在对样品进行制备时,需要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性,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还要尽量缩短制备的时间,减少样品中物质的挥发,避免出现因制备时间过长样品准确性下降的现象,降低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若样品不能够及时进行制备,应当对样品进行保存。对于不同的样品其保存的温度和容器等要求会出现差异,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样品采用合适的保存方法,并及时对样品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3.2 实验室质量控制

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流程和规定进行。土壤样品与其他样品在进行分析时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样品分析准备时,要针对不同的测定项目采取相应的样品处理方法,将样品制成符合规定的试剂溶液,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在进行预前处理时,很多时候会出现检测样品流失的现象,因此还需要进行集体加标回收实验,以保证检测样品数量的完整性,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进行检测时要遵循统一变量原则,设置相应的空白实验进行对照,用于更加准确的对样品中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若空白实验的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则可认为实验条件或者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检测实验的精密度较差,检测结果不够准确,需要重新制备土壤样品检测液,分析实验用水是否受到污染,检查仪器是否出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重新清理仪器之后可再次对样品进行检测试验。我国对土壤环境检测实验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在对样品进行实验时,应当至少要做五分之一的对照实验,若对照实验的方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则可以认为实验具有可行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还需要进行标准样品实验与土壤样品实验作对比,若标准样品实验的测定值处于规定的范围之内,则可认为实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定数据进行制图,便于接下来的分析[3]。

3.3 监测人员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监测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于样品检测数据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还要注重检测人员的质量控制,更好的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在监测人员进行工作之前,相关部门要对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监测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知相关操作规定,保证采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时,要保证工作人员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避免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责任制度,确认每个工作人员所需要肩负的责任,若出现问题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

4 结语

当前我国对于土壤环境监测极为重视,因此必须要保证监测质量,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监测质量控制措施,保证采集样品和制备的科学合理性,检测实验的准确性,并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好的为土壤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点位环境监测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钻孔点位法矢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浅谈舞台灯光工程配电回路设计
大盘仍在强烈下跌趋势中
淮南市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