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0-10-26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生化

陈 阳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血液是为人体中各个器官运送营养物质的重要结缔组织,也担负着运输各器官代谢产物到所需器官中的重要功能。同时,血液中存的免疫细胞可释放免疫因子消灭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害[1]。因此,血液中含有的物质较为丰富、复杂。在人体某个器官出现问题时,对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及相关代谢产物的释放会出现问题,导致血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发生改变。通过对血液进行生化检查,可了解血液中各物质的水平,进而推断出发生损伤的脏器,并分析出脏器损伤的程度。由此可知血液生化检测的准确性影响着疾病的诊治,为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本研究对血液样本的采集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43例,女57例,年龄18~69岁,平均(43.71±10.98)岁。

1.2 研究方法

要求研究对象在采血前空腹12 h,于清晨对其进行采血。

先为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方法为:确定穿刺定后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置入穿刺针抽取静脉血1 mL。才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后,为其进行末梢采血,方法为:两次采血分别选择研究对象的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内侧,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破手指用微量吸管吸收指尖血20 μL。使用两种采血方式进行分别进行两次采血。

将采集到的血液置入真空采血管中,并进行生化检查,方法为: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置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使用不同采血法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结果。对比的生化检验结果项目可分为红细胞相关指标(MCH、HGB、HCT、MCHC)、血小板相关指标(PLT、PCT、MPV、PDW)及白细胞相关指标(LY、MO、WBC、NE)。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进行t检验、x2检验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用(±s)和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结果血常规检验相关评分的对比

两组结果中MCH、PCT、MPV、PDW、LY、MO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果中HGB、HCT、MCHC、PLT的水平高于B组,WBC、NE的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两次检查结果与B组两次检查结果相比,数据波动情况更小,检查结果更加稳定。详见表1。

表1 A组患者血常规重复检验结果的对比(±s)

表1 A组患者血常规重复检验结果的对比(±s)

注:#与A组第一次检测结果相比,P<0.05;*与A组第二次检测结果相比,P<0.05。

血常规项目 A组 B组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红细胞相关指标检测结果MCH(pg) 27.68±2.07 27.66±2.09 28.01±2.03 27.85±1.99 HGB(g/L) 15.08±1.37 15.10±1.40 11.01±1.24# 10.51±1.39*HCT(%) 0.59±0.01 0.56±0.01 0.48±0.01# 0.41±0.01*MCHC(g/L) 320.71±11.79 321.08±11.61 299.81±13.07# 303.98±12.91*血小板相关指标检测结果PLT(×109/L) 230.26±61.55 230.65±60.97 206.75±81.75# 216.64±80.27*PCT(%) 0.17±0.01 0.18±0.01 0.15±0.01 0.16±0.02 MPV(fL) 8.90±0.99 8.95±1.01 8.01±0.79 8.11±0.83 PDW(%) 13.01±1.14 13.27±1.09 12.97±1.73 12.25±1.25白细胞相关指标检测结果WBC(×109/L) 5.02±1.10 5.11±1.17 7.01±1.99# 6.82±2.05*NE(×109/L) 8.41±4.00 8.51±3.71 11.76±4.25# 12.19±3.74*LY(×109/L) 7.69±3.39 7.64±3.41 7.66±2.98 7.71±3.62 MO(×109/L) 0.38±0.11 0.40±0.13 0.37±0.09 0.41±0.20

3 讨 论

由于血液循环会参与到人体各器官的代谢循环中,血液中个物质水平可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入院接受健康检查时均会进行血常规检验。相关研究表明,血液样本的采集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2]。本研究对临床上常见的静脉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在血液生化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在本研究结果中可知,两种采血方法在两次次检测中MCH、PCT、MPV、PDW、LY、MO的水平相比差异较小,这充分表明了两种采血方式均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在第一次检测中,A组HGB(15.08±1.37)g/L、HCT(0.59±0.01)%、MCHC(320.71±11.79)g/L、PLT(230.26±61.55)×109/L的水平高于B组HGB(11.01±1.24)g/L、HCT(0.48±0.01)%、MCHC(299.81±13.07)g/L、PLT(206.75±81.75)×109/L的水平,WBC(7.01±1.99)×109/L、NE(0.37±0.09)×109/L的水平低于B组,且第二次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同时,A组两次检查结果与B组两次检查结果相比,数据波动情况更小,检查结果更加稳定。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末梢采血法在采血时是通过刺破指尖进行,指尖属于人体血液循环中的末梢,血液循环作用较差,血液收集较为困难,有时需反复挤压才能获得足够血液,会导致血液样本中细胞内液及组织液增多,使标本被稀释,降低检测准确性。相比之下,静脉采血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收集到足够血液样本。除此之外,末梢采血位置特殊,与静脉采血相比,操作可重复性较低。虽然末梢采血法的准确性略低于静脉采血法,但是使用末梢采血法进行采血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口更小,对于癌症晚期、严重烧伤等处于特殊情况下的患者,此种采血方式更加安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由于末梢采血法只需要采集少量血液制成样本,对于肥胖、贫血等机体血液含量较少的人同样具有优越性。

综上所述,两种采血方式应用于血常规检验均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但静脉采血法的准确性更高,检测结果更加稳定。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生化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