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是对梦想最好的注解
2020-10-24五一
●五 一
2003年,他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的一个幸福家庭。小时候,他就对各类机械很感兴趣,父母为此专门买来了很多汽车模型让他玩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能将家里的各种玩具、废弃电视机、电话等设备拆卸后再准确无误地组装好。
初中一年级时,他在网上购买了一辆电动滑板进行探索改良,制造出了自己所谓的“第一代新能源车”。但这台“新能源车”仅仅是实现了电力制动,并没有其他功能,而且操控性也比较差,更令人不满意的是,这辆所谓的新能源车只能站着开,其舒适性和安全性根本无法与实际意义上的新能源车相媲美。
之后,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又用锂电池、电机、方向盘、灯光等零部件,制作了一辆新能源“卡丁车”,并在车身上设置了座位,满足了能坐着开车的愿望。但他知道,这并不能说明自己已经具备了制造出新能源车的能力。
初中毕业时,他怀揣着“制造新能源车”的梦想,来到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学习汽修专业,他希望通过系统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来圆自己的造车梦。
2019年9月份,在前两次制作新能源车积累的知识和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查阅的大量资料,他开始尝试设计新能源车的图纸。经过十多天的刻苦努力,他设计出了一款被专业人士认可的新能源车图纸。于是,他马上在商店和网上选购了1000多个相关零配件进行组装。
然而,造车的过程中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可用的专业工具欠缺,零部件的安装和调试一度成了阻碍他制造这辆新能源车的难题。车刚勉强组装起来,他就兴奋而忐忑地去试驾。没想到刚起步行驶不到10米,他就发现方向盘受控性不好;尝试着加速前进了几十米后,他又发现后刹车因部件错位而失灵;他只好减速慢行,谁知道因四个车轮定位不准,车子竟然产生了飘行的感觉;于是他准备调头返回,可这时车子却不动了。下车检查一番后,才发现原来是蓄电池的续航容量不足,刚才只顾着试车,而没有及时充电。
摆在眼前的这些问题再一次让他觉得制造一辆车的不易,更何况在这样小的年龄里去实现自己的造车梦。接下来的十多天,除了上课和睡觉,他都泡在造车的车间里。车子全部拆解后,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地重新定位固定,前后刹车反复校准,并做了多次调试,想办法更换了容量充足的蓄电池……经过一次次尝试,一点点改进,他逐项攻克了各个难关。
2019年11月中旬,他的新能源车终于成功面世,驶上了学校的操场。这辆宝蓝色外观的新能源车长2.1米,宽0.65米,高0.7米,油门、刹车、方向盘、转向指示灯、后视镜等一应俱全。车重约60余斤,充满电后最高时速达45公里,可持续行驶30公里。
他,就是于俊勇,一个实现了自己亲手制造新能源车梦想的中学生。
(张愚摘自《高考季》2020年第7期/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