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钉的力量
2020-10-24俞和江
● 俞和江
在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中,主讲人刘燕华谈到T型人才时说,T是一个形象,就像一个图钉,图钉有个钉,有个帽,帽的面积较大,压强分散,最终分散的力量集中在钉上,所以才能够把图钉压下去。这启示我们,T型人才既要做到学科融合、知识面宽,又要做到某一个方面的专,这样的知识结构才有利于最终整合发力,出成效。
刘燕华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想起小时候,有时以手拇指用力压桌面上的一只蚂蚁,却压不死,用同样方式同样的力却可以把图钉压进木板桌面。难道是蚂蚁比木板更坚硬?非也!问题就出在力量有没有集中到一目标点上。用手拇指压蚂蚁,作用面大,真正作用在蚂蚁身上的力量不大,因而不能压死蚂蚁。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在全世界有42种语言的版本,成为全球畅销书,连比尔·盖茨都成为他的拥趸。赫拉利为什么这么牛?这是因为他写历史,不仅涉及历史,对化学、人类学、生物学、宗教、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前沿发展都了如指掌,最后才能整合和运用丰富的跨领域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以庖丁解牛般的手法写就《人类简史》。再如,《红楼梦》为什么能成为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就是因为作者曹雪芹又博又专,不仅掌握并熟用广博的知识,而且深谙文学写作。
赫拉利、曹雪芹做到博而专,并把广博的知识整合“为我所用”,聚力于目标点,才能成就不凡。可以说,不论赫拉利还是曹雪芹,都是典型的又博又专的T型人才,他们的成就是“图钉的力量原理”最好的诠释。
常看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论述。或者是着重讲知识面要广博,要全面,要“知天下事”,才能成功;或者强调要能专注,要有匠心,要成唯一,才能成功。把博与专,进行二元化简单对立。其实,博与专并不矛盾。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获取广博知识,同时又要专,做强做精专业,更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整合在“目标”的大框架之下,同向发力,聚力对准目标。如此,才有可能将知识变为力量。
其实,我们生活中,“图钉的力量原理”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能够围绕既定目标,广泛整合各种各样的人力、物力、智力,就很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变“不可能”为“可能”。甚至,我们也可能像赫拉利、曹雪芹一样取得辉煌的成就。
(郝景田摘自《三明日报》/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