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电相伴 赣鄱大地日日新
2020-10-24邓军平国网宜春供电公司李昊翔
文_本刊记者 邓军平 国网宜春供电公司 李昊翔 王 刚
“目前,江西省25 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不足一年,尚处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阶段。为助力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网江西电力重点推进乡村电气化项目建设。”8 月28 日,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用电部(扶贫办)副主任李新亮说。
今年,江西共有乡村电气化惠农富民重点项目117 个,已建成37 个,涉及10 个地市59 个县,主要集中在绿色有机种植、现代养殖、茶产业等的电气化示范基地和全电景区建设上,使江西这片红土地呈现出小康社会新气象。
定点扶贫 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
上饶市广信区前汪村是国网江西电力定点扶贫村。该村村民居住分散,过去一直存在低电压问题。为彻底解决村民用电的困难,2015 年,国网江西电力派出驻村第一书记、上饶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治安保卫部主任方敏帮扶前汪村。驻村工作后,方敏协调申请农网改造资金300万元,为前汪村8 个台区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村民的户均配变容量从1.38千伏安提高到2.5千伏安,低电压问题彻底解决。不久,前汪村也达到了电气化村标准,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有了更加充足的电力保障。
驻村帮扶以来,方敏共筹集各方资金400余万元用于前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解决前汪村村民的出行难题,方敏制订村路改造方案,筹措资金102.40 万元,为前汪村修建道路。2017 年2 月,高山村小组至大丘坞村小组的公路贯通,前汪村最后一个没通水泥路的自然村也有了水泥路。
“十三五”期间,国网江西电力紧扣地区发展特点,围绕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国网江西电力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资金有220 亿元。其中,83 亿元投入到25个贫困县。2019年,江西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两率一户”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国家要求。在定点扶贫上,国网江西电力共派出驻村第一书记89人、驻村工作人员145 人,累计帮扶6922 户24704 人脱贫。2019 年年底,国网江西电力帮扶的107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如期实现脱贫,此外,累计投入资金4488 万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电网设施,履行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和补贴转付职责,投资3.53 亿元建设光伏扶贫配套电网,累计转付国家补贴13.24亿元。
乡村电气化 农村产业兴旺发达
今年,江西省共有乡村电气化惠农富民重点项目117 个,涉及10 个地市59 个县,其中电能替代项目44 个,服务政府重点工程项目69个。
青龙岩旅游度假区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的赣州市寻乌县,占地面积21 平方千米,由广州潮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1.88 亿元打造,2016 年开始筹建,于2019 年1 月开业,是一家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景区。
青龙岩旅游度假区采取边开发边使用的模式,计划用8 年完成所有景区项目建设。度假区开业后,吸引梅州、潮汕和赣州等地的游客。今年6 月,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度假区用电总容量不断扩大,筹建时使用的是1 台500 千伏安的变压器,现在使用的变压器总容量已经达到了2740千伏安。
南桥供电所副所长黄彩虹介绍,为解决度假区的用电问题,供电所安排了分管生产的副所长对接度假区供电运维工作,自己对接度假区的用电服务工作。
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也带动了养殖产业的兴旺。傲丰农牧有限公司位于吉安市青原区,2018 年在富田镇横坑村建设育肥基地,发展养殖产业。基地现有员工60 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人。
“从基地建设开始,我和新圩供电所富田营业站站长钱日法就成了朋友。当时钱站长他们从10 千伏石墩下支线接了1 千米线路到基地,帮助我们新增了3 台总容量1475 千伏安的专变。”傲丰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明国说,“目前,我们育肥基地生猪存栏量有2 万头,规划存栏量5 万头,每年出栏10 万头。今年10 月底,基地将分两次引进3万头仔猪,用电设备将达到满负荷运行。”
服务特色农业 村民增收有保障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美丽的宜春明月山土壤天然富硒。土壤的硒元素经过农作物的吸收转化为植物活性硒,有利于人体吸收。
2011 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建工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在宜春市成立了江西隆平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次年,隆平有机农业明月山示范区在明月山脚下的温汤镇社埠村建成。示范区涵盖种植业、养殖业、特种经济作物以及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对推进农业产业的价值提升起了很大作用。
加工大米和烘干茶叶需要用电。过去,隆平有机农业公司仅有120 千伏安架空专变。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该企业已经申请增加了一台400千伏安箱变。
“近10 年时间,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周边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隆平有机农业公司副总经理高一波说,“宜春市优硒食品有限公司和宜春市硒将军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都在这里。”
隆平有机农业公司形成的产业集群也为附近的社埠村和彭坊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社埠村有12 人到该公司工作,主要参与特色水稻种植。他们每年工作4 个月,每人收入上万元。在此打工的社埠村村民汤国强说:“在家门口做事,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我现在既能照顾家里,又不用操心产品销售。收入稳定,咱农民的钱袋子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