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10-24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王红丽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王红丽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急性脑梗死的发展过程,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数天,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是脑梗死治疗的难点。临床现允许3~4.5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但有血管再闭塞风险,本研究加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PCI患者,而羟乙基淀粉能增加脑灌注量,改善微循环,探讨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 0 1 8年7月~2019年11月我院91例PCI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接受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为研究组。研究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54~74岁,平均(63.35±4.62)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4~76岁,平均(64.71±5.30)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入组标准:符合PCI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MRI证实,发病时间<4.5h,有溶栓指征;排除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意识障碍者。
附表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比较(±s,分)
附表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
1.2 方法 均予以调控血压、血脂、血糖、纠正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rt-PA(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S20160055)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体质,予以0.9mg/kgrt-PA静脉滴注,最大剂量90mg,先1min内推注总量的10%,然后余量泵注1h。24h后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氯吡格雷75mg/d。研究组予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河北天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621)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静脉溶栓方法同对照组,在结束后输注500ml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1 d、7d、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包括意识、共济运动、语言能力、感觉、视野等11条,0~42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治疗后14d依据NIHSS减分范围评价疗效,基本治愈:评分减少91%~100%;显效:评分减少46%~90%;有效: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17%。基本治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d、7d、14d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
2.2 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9 5.6 5%(44/46)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
3 讨论
本研究在应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再加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1d、7d、14d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能有效PCI患者,调节内环境、细胞因子平衡,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作用机制如下: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多以氯化钠溶液形式存在,进入血液后羟乙基淀粉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停留,稀释人体血液,以补充患者血容量,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血黏度,提高脑灌注,进而提高微栓子清除,改善微循环;羟乙基淀粉通过阻碍患者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抑制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进而减轻脑灌注损伤;还可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表达,致使血小板功能降低,抑制血小板功能,进而促进患者脑神经恢复[2]。
综上,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应用于PCI患者,疗效确切,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