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在末节断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商丘临床学院476000李志强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 商丘临床学院(476000)李志强
手指末节断指是手指于远侧指间关节发生平面或远平面离断,临床常用小血管吻合技术进行治疗,但操作难度较大,常因多次吻合失败,致使远端动脉呈网状或口径太细,而失去吻合价值[1]。指腹静脉与近端指动脉吻合,形成静脉化供血可用于挽救患肢,但指腹静脉细小、不易分离,易出现吻合失败。而指侧方静脉粗大、易分离,具有一定解剖优越性。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末节断指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末节断指患者(2017年5月~2019年4月)临床资料,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的为研究组(n=53),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的为对照组(n=41)。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18~49岁,平均(33.26±6.59)岁。研究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19~50岁,平均(34.56±6.12)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动脉经2次及以上吻合均失败;近端动脉与远端静脉口径相当;动脉远近端口径具有差异。②排除标准:可行血管移植者;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
1.3 方法 两组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1.3.1 研究组 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行臂丛阻滞麻醉,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90°平放于手术台,于肉眼直视下进行清创,采用显微镜对患肢血管、神经进行清创;采用直径0.6mm或0.8mm细克氏针,贯穿固定指骨,离断伸屈肌腱;使用5-0无损伤线进行修复,使用9-0无损伤线吻合优势侧指固有神经,使用12-0无损伤线吻合2条非优势侧静脉;修剪并游离优势侧指固有动脉近端,朝同侧方转移,于优势侧方甲沟下偏外侧选择1条口径约0.48mm静脉,游离后略向指腹轻拉;使用12-0无损伤线吻合优势侧方静脉与优势侧指动脉近端,形成指侧方静脉动脉化。
附表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s)
附表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s)
?
1.3.2 对照组 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麻醉方式、体位放置、清创操作、指神经修复等同研究组,修剪并游离优势侧指固有动脉近端,游离后移向指腹中央,于指腹5~7点处游离指腹浅静脉,使用12-0无损伤线吻合指腹静脉远端与指动脉近端,形成指腹静脉动脉化。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再植成活率。②术后6周患者来院复诊,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指甲长度、两点分辨觉、DIPJ活动度)。采用王增涛医师发明的两点分辨觉检查盘测量两点分辨觉,参照关节活动度标准测量DIPJ活动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预后情况以(±s)表示,t检验,
再植成活率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再植成活率 研究组再植成活5 3例,对照组再植成活3 6例,研究组再植成活率100.00%(53/53)高于对照组87.80%(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
2.2 预后情况 研究组指甲长度、DIPJ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两点分辨觉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末节断指因对手部功能及外观影响不大,加之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部分学者不主张进行断指再植,随着显微镜外科技术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手部美观、功能完整要求随之增加,多数末节断指患者对断指再植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临床进行断指再植方法为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具有简单、高效、快捷等优势,可最大能力挽救患者末节断指,但因指腹静脉细小、菲薄、难以分离,且探寻难度大,可造成指腹静脉动脉化失败[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应用于末节断指患者中,可提高再植成活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相比,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具有如下优势:①该术式采用指侧方静脉,口径粗大、较多、恒定,易于探寻、分离。②指侧方静脉分别于掌面、背面相连,两条静脉双管齐下代替远端动脉管道,有助于动脉血于末节静脉系统良好运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3]。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指甲长度、DIPJ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两点分辨觉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应用于末节断指患者中,可促进断指感觉恢复、指甲生长,提高指间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手术应用于末节断指患者中,再植成活率高,可促进断指感觉恢复、指甲生长,提高指间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