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大地质”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10-24高彩霞李红王明秋刘鸿燕成六三蒋洪亮覃伟朱朝霞裴灵张茂超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资源库职业院校培训

高彩霞,李红,王明秋,刘鸿燕,成六三,蒋洪亮,覃伟,朱朝霞,裴灵,张茂超

基于“互联网+大地质”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高彩霞,李红,王明秋,刘鸿燕,成六三,蒋洪亮,覃伟,朱朝霞,裴灵,张茂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是教育部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与资源共享、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举措,也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当前地质勘查行业围绕国家需求进行转型升级,构筑“大地质”观,极力寻求大地质领域和社会多产业的结合,保持传统资源勘查的优势,加大地质技术服务、测绘、工程勘查、水工环等领域的开拓力量,促进地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重庆市级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课题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大地质”,面对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校校联合、校企合作,落实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构建基于“互联网+大地质”的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领,带动、推动全国地质类中职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互联网;大地质;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教职成厅〔2019〕5号)布置的重要建设任务,是教育部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与资源共享、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举措,也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1 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在2016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重庆市级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课题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大地质”,针对职业教育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实践。当前地质勘查行业围绕国家需求进行转型升级,构筑“大地质”观,极力寻求大地质领域和社会多产业的结合,保持传统资源勘查的优势,加大地质技术服务、测绘、工程勘查、水工环等领域的开拓力量,促进地质产业结构的调整。鉴于前人对不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启发[1-9],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此次地质类职业院校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是“学历课程与培训课程的共同开发”,然后是“学历课程与培训课程的深度使用”。本研究从“协同绿色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初心着手,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对地质类职业教育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2 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的的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关键问题突破与难题解决越来越诉求于信息化,比如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实践教学难题的有效解决,动态的过程性的学习评价等。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要扩大互联网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效应,将资源库建成一个立体化、综合性强的应用平台,即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支持学生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支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库明确“能学、辅教”的基本功能定位,为专业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提供范例和优质资源,带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改革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教学过程的可测性和量化,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源于教学需求,应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收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精细刻画师生教与学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推送教学内容与服务,评价方式从传统的一次性、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伴随式评价,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2 改革教学模式

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建院校将通过学习研究,拟定《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管理办法》,以改变教学局限干课堂的固有思维和以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学习(线下)与在线学习(线上)相结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教学资源有机连接与即时调用,进行时间和空间自由度的合理搭配,实现教与学的实时交互,有机地整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学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体为: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包括授课视频、PPT课件、练习、测验等。学生课前可反复观看授课视频、课件,完成课程练习和测验,并可在线提问。教师可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以便提供实时指导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中在课堂教学模块,改变以往灌输知识的讲授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引导。讲课内容根据新的授课方式进行调整。课堂上教师应对某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或拓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考。其次,教师对学生中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课后总结提升。课后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和测试。教师根据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施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持续改进。

2.3 解决实践教学难题

2.4 提升学习效果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适应联建院校、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适用度及学习满意度。为高职扩招人群、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也提供了多渠道学习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2.5 推进学习成果认证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项目联建院校将签订《资源库共建共用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了《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在线学习学分互认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基于资源库应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在学校教学中的落地,使网络在线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直接借助资源库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三种学习方式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让通过不同学习渠道取得的学习成果均能获得公平认可。

2.6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参与资源库项目建设和应用,将提高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组织教学素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师生交流能力等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2.7 增加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覆盖面

通过专业资源库建设,将开发大量优质教学资源,要扩大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包括两层含义:①资源层面。既包括库内资源对本专业知识点、技能点的覆盖情况,也包括资源库对大地质专业群资源库建设的支持程度。②用户层面。主要指资源库对广大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在职业院校领域,要逐渐实现大地质专业点应用资源库开展教学的全覆盖,同时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企业,要逐渐实现有效支撑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2.8 推动地质职业院校对企业开展职业培训

2019-10-23,教育部等14个部委及相关机构联合印发了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把开展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门负责培训的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将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情况作为职业院校办学能力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和职业教育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建设一大批培训资源包。”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将按照《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在围绕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做好学历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发一批满足地质行业需求的培训资源包,并在“职业院校标准化培训基地、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就业创业基地)、校企共建企业大学、典型培训项目、培训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为资源库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做好准备。加快形成大地质专业领域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3 取得成果

3.1 校校联合,共同开发了“产学紧密结合”的学历课程

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大地质”领域,全国地质中高职业院校15所,结合自身办学优势,整合优质资源,融入企业项目实例,已共同开发14门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信息化、标准化、示范性课程,分别为“普通地质学”“GIS与地质制图”“工程岩土与测试”“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岩土与测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基处理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矿床类型识别”等。2019-12,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矿物岩石”“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基础”“MapGIS与地质制图”5门课程被纳入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拟于2020-05正式出版并择机申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出版物。

3.2 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发了培训课程

结合当前大地质岗位需求,校企共建立了14个技能训练模块,分别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地质制图技能训练”“地质罗盘使用技能训练”“不良边坡稳定性计算技能训练”“工程地质勘察技能训练”“岩土测试技能训练”“地质灾害评价技能训练”“项目导向实践”“学期综合实训”等。并开发“岩矿鉴定员”“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信息化技能培训课程;同时联合开发了“岩土工程试验教学实训”、“岩土工程勘察仿真实训”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探寻“BIM地质建模”等地质类专业“1+X”证书的培训,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3.3 推动地质类中高职教学改革

共有来自全国近30所中高职业院校,通过线上课程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布置,运用智慧职教中心平台35门课程,根据自身需求,组建职教云小班教学课程93门,智慧职教MOOC学院上线4门专业课,分别为“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岩土与测试”。在扩大资源库课程共享范围的同时,为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做积极准备。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

1、标题完整,作者明确,多位作者分属不同单位时作者与单位应一一标注,单位要求具体到科室,地市齐全,邮编正确。

2017-05,通过专任教师视频资源以及实操的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并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2018-05,通过专任教师视频资源以及实操的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并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地质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参加了由中国地质学会、 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组织委员会联合举办 的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

3.4 形成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大地质”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互联网+大地质”,将开发的学历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有机结合,形成育人与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力、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从事地质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本领,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同时可以为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继续教育学习。以本校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领,带动、推动全国地质类中职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成果得到国土资源行指委、水工环专指委、地质调查专指委、地质专家、教育专家及同行的肯定。

4 成果特色及创新点

落实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基于“互联网+大地质”的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教学创新

开发大地质专业学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推动以“教师、教材、教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引入多媒体形式和交互手段,将更多的教学设计引入教学环境中,建成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于一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数字课程。全国高校学生均可以通过MOOC学院课程的学习,获得证书,实现学分互认,推动“学分银行”建设。

4.2 培训创新

开发实训技能培训包,便于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人员等不同学习者线上自主学习。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发“岩矿鉴定员”“地质调查员”“地质实验员”技能培训课程,探寻“BIM地质建模”等地质类专业“1+X”证书的培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4.3 建设创新

以向国家级大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目标为切入点,整合优质资源,将开发的学历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基于“互联网+大地质”的育人与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本校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领,带动、推动全国地质类中职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5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5.1 受益人群数量大、分布广

资源库采用边建边用的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其受益人群也逐渐从核心参与单位向其他有地质类专业设置(包括与地质类相关的专业)的职业院校和有培训需求的企业辐射展开。目前,资源库的使用人员包括高职教师、高职在校学生、行业人员、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通过院校针对性推广和网络运用推广等途径,截至2020-06-14,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资源库的应用已覆盖全国200余所院校、注册用户为10 625位,如图1所示。受益人群分布范围广,使用院校将达400多个,跨越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图1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资源库注册用户类型分布情况

5.2 资源库标准化课程调用率高,应用效果良好

利用智慧职教·职教云(含云课堂APP)和MOOC学院,可调用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已构建的14门标准化课程,在此基础上搭建个性化课程,满足不同院校、不同教师的个性化线上教学需求。重庆市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自上线以来,截至2020-06-13,共有来自25所中高职院校的80名教师利用该资源库标准化课程在职教云平台组建了127门个性化SPOC课程,在MOOC学院共组建了12门MOOC课程。所有课程都具有完整的教学周期,运行效果良好。

5.3 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保证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资源库在线资源的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高校,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资源库开发了地质类专业的14门课程和14个技能训练模块,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资源库上线以来,有14门以上的线下课程利用资源库中的课程和资源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2020-01-27印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开学推迟后,如何因地制宜安排学生学习,保证“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工作部署重点。在此背景下,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保证“停课不停学”工作顺利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2为资源库最近60 d的用户使用日志数量。

从图2中可以看到,2020-02下旬以来,学校线上教学日志数量明显升高。

图2 资源库2020-01-01—2020-06-09的用户使用日志数量

6 小结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是教育部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与资源共享、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举措,也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当前地质勘查行业围绕国家需求进行转型升级,构筑“大地质”观,极力寻求大地质领域和社会多产业的结合,保持传统资源勘查的优势,加大地质技术服务、测绘、工程勘查、水工环等领域的开拓力量,促进地质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重庆市级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资源库课题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大地质”,面对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的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校校联合、校企合作,落实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构建基于“互联网+大地质”的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本校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领,带动、推动全国地质类中职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文雯,周博,胡家栋,等.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科教论坛,2019(6):61.

[2]叶文胜,彭亚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分析和优化建议[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5): 35-38.

[3]高立,谭业发,苏正炼.新形势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求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205-206.

[4]熊建宇,吴金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8(11):108-111.

[5]李漪.基于“互联网+”的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6):46-49.

[6]艾雨兵,贾让成,郭春燕,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本效益探讨——以浙江省20个立项资源库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41-47.

[7]张芬香.“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其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8):63-66.

[8]周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183-184.

[9]张美娜,王彤,欧阳伟,等.高职道桥专业信息化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2-40.

*重庆高职院校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42087)联合资助

*发明专利:一种教学资源库的综合应用云平台(专利号:201911046086.0)、一种教学资源库的综合管理系统(专利号:201911046086.0)、用于教学云平台的动态监控系统(专利号:201911046086.0)

2095-6835(2020)20-0027-04

G712.4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09

高彩霞(1983—),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地质学,从事地质类职业教育研究。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资源库职业院校培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五女拜寿》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