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家新作品受到追捧
2020-10-23善发
善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书画界不乏很多百岁大师,其中最长寿的画家之一,那就是朱屺瞻先生了。朱老活了105岁,但105岁的时候仍在作画,一生都在致力于艺术创作。类似这样的老先生在海派画家中还有许多,特别是他们在古稀之年还在追求变化,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稀变法 守正创新
新水墨的开拓者、海派水墨的代表性人物,年逾八旬的陈家泠今年创作了一幅现代城市题材的尝试之作,就是以贵都大酒店为视觉原点的五联屏彩墨作品《贵美静安》。这也是陈家泠首次将中国传统绘画中描绘亭台楼阁的“界画”手法,运用到钢筋水泥建筑中。
《贵美静安》绘城市建筑如绘桂林山水,玻璃幕墙上晕染出的白云倒影,令观看者恍惚以为氤氲的山水一片,但是现代建筑钢筋水泥的硬朗线条与起伏的天际线,提醒着观看者面对的是汇集现代建筑各个时期符号代表的静安区。在画中,左边有少年先锋队的标志伫立在屋顶,那是中福会少年宫,意喻着未来的希望;右边是中苏友好大厦的红星闪闪,意喻着国际交流;仔细辨认,还有嘉里中心、恒隆广场、璞丽酒店、郁郁葱葱绿树怀抱中的静安寺、静安公园的一池春水,等等。似真似幻,各种标志性建筑重新排列组合,体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意象与主题,也体现着静安的包容与吉祥。现代建筑结构在线条上的不自由,却在玻璃幕墙上得到了解放,层层叠积、交错铺陈的色彩墨韵像大自然的镜像一般,构勒出了悠远清空的意境,轻松又随意。
与陈家泠、张桂铭并称为海上新水墨“三剑客”的杨正新,其作品既具传统海派绘画的笔墨意趣和生活气息,又兼有现代绘画的形式感和表现性。可以说,正是江南文化的传统、海派绘画的积淀以及现代、开放的艺术视野,造就了杨正新具有新风格的水墨艺术。
杨正新说:“人老了,心态不好老,观念不好老,要保持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所谓‘古稀变法,就是要像齐白石那样保持一颗童心,不断地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这样的画,才有生命力。”
近年来,杨正新在画面构成和物象描绘方面既不拘泥于形似,更不为既定的程式所束缚,而是巧妙地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平面构成和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其作品从传统的韵致中生发出富有现代意味的面貌和情趣。他的画传承了海派艺术的大气、开放,自由自然而不拘谨。更为难得的是他的画“和别人不一样”,既迥异于古今,亦区别于中外;既超越了“旧我”,打造出了“新我”,又面貌新颖而独特。
源自生活 高于生活
艺术离不开生活。陈家泠年至耄耋,仍坚持去革命圣地写生,从韶山、井冈山、娄山关到延安、太行山、梁家河,陈家泠的革命圣地之旅,既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自我净化,又是一次目识心记的山水游观体验。随之而来,他的作品褪去了“圣地山水”的神圣光环,使之进入“可望、可居、可游”的状态,成为诗意的栖居之所。一方面,沟壑、崖壁的线条与原野的块面交织,形成画面的主旋律,铿锵有声;另一方面,又是桃花十里,流水花开。人性中对美的需要,超越了认知的界限、国界、地域,诗意无处不在的画面上,是博大恢宏的家国情怀。
陈家泠总说,自己是一个内心极不安分的人。这个不安分,其实是“玩”的一种天性使然,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己的表现。在陈家泠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力量:一种是开放的,一种是传统的,正如他的创作始终坚持传统而又紧扣时代的脉搏,他的作品属于当下与明天。
杨正新欣赏大师毕加索的观念,觉得艺术家是需要保持童心的,儿童的观念通常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更接近人的本性和艺术灵感。杨正新的可贵更在于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开拓一个个起点,似乎没有终点,从形式到技法都是律动的,像水的流动,随物赋形,不拘地势,常行于所当行,止于其不可不止,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为他是一位对传统领会、把握与发挥得极其深刻,对当代文化精神体现得非常到位的艺术家,因此,读他的作品是一种豪气、快乐与振奋的享受。
杨正新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诸国游历和生活,形式多样的西方现代绘画大大刺激了他的艺术灵感。他说:“谁说国画上只可以是山水花鸟?凡是你生活中见到的,渴望展现的东西都可以用笔墨描绘出来,形式也无须拘泥。”长期的绘画实践,使毛笔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为了摆脱熟练的笔性,重新寻找到新鲜感、陌生感、距离感,杨正新尝试了多种方法,他甚至开始用左手作画。油滑、熟练是画的大忌,杨正新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于是,他通过使用左手作画,追求“意到笔不到”的理想效果。
杨先生表示,对现在的画家来说,70~80岁可以说是创作最好的“黄金时代”。“人老了,心态不好老,观念不好老,要保持青春的朝氣和活力。所谓古稀变法,就是要像齐白石那样保持一颗童心,不断地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这样画的画,才有生命力。”
受到追捧 寻觅精品
近年来,在书画市场上,画家在晚年变法时期的作品往往会受到非常大的关注。像齐白石的作品,往往是晚年拍出高价,而像海派画家中,朱屺瞻的艺术,越到晚年,越臻辉煌。朱屺瞻晚年的大量画作,便是在巨鹿路上的旧居“梅花草堂”里创作出来的。1977年,朱屺瞻推出《浮想小写》系列12幅画作,在接近90岁高龄时拉开了“耋年变法”的大幕。他以墨彩淋漓、墨彩交融的新画风将创作推向顶峰。
杨正新指出,现在有钱人收藏画的心态有问题。很多老板把收藏画当股票来做,涨了像股票一样买进,跌了就不敢买。艺术品和股票不一样,艺术品要长期投资,以前老师收藏了很多画,买进以后基本上不卖,研究、欣赏、陶冶情操。
杨正新说,现在的收藏家要学会这种心态。当年有的画家如程十发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拿去买画,就是为了收藏。他还指出,搞收藏的人要懂一点知识,要付点学费。“有人搞收藏,好坏搞不清楚,对好坏不是自己看,而是听别人说。你必须要学一点中国画的知识,要学一点中国画的技法,要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中国画非常深奥,看不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