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更有效
2020-10-23李志
李志
7月1日-3日,安康市教体局、安康市人社局组织开展2020年安康市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我有幸担任评委工作。通过观摩小学数学部分选手们的说课、答辩和上课。我有如下几点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课、答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对策
(一)理论基础略显薄弱
教师的理论功底主要包括教学论与课程论的相关学科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程度。教学论的掌握程度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等;课程论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的掌握,思想方法的渗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整合等方面。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数学学习资源的开发等。从我所在的小组参赛选手说课、答辩的表现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说课环节中,教法阐述不够清楚。主要表现在说课过程中,有的选手对教法学法的表述不够准确,有的选择的教法学法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不匹配,贴标签式的教法学法普遍存在。有的方法看似是独立称谓,其实它与这些常见的方法实际是包含关系。如教师自创的“察言观色法”“读读写写法”“想想算算法”“圈勾点画法”等都不属于教学法的大类,只能算作探究法之列。过于具体,显得章法混乱,容易引发听者的歧义,成了画蛇添足之举。有很多课堂中教师们自创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就不是教学法,只能算为教学启发和思考而已。
2.说课语言表达不够严谨。有的教师说课喜欢过多地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固然很好,但是一定要引用得体,切合现实。一般说课引用名人、名家、名言的地方最好不要超过3处,否则就有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之嫌。在引用名家名人名言时要弄清生活的年代和主要教育观,切不可张冠李戴。对中国教育影响比较大的教育名人有古代教育家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朱熹等;现代教育家有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厉麟似、吴大猷等;当代教育家有于漪、魏书生、杜桂梅、吴正宪等。如果是引用外国教育名家,最好能够熟悉其教育思想。比如,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问答式教育法)、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注重德育)、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杜威(教育即生长、生活、经验的变革)、夸美纽斯(泛智论)等世界名家的教育思想。否则,评委提问某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或者所引用的这句话所折射的教育理念,参评教师就有可能会答不上来。
(二)研修成果略显单薄
近年来,答辩话题都聚焦在校本研修30问和校本研修的做法、成果上。为此,教师要能够结合工作实际,把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把自己所参与、承担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简要概述、并能够说出特色亮点、疑惑与不足。
1.教学教研成果少。多数研修成果是常规教学中的一部分,缺少创新与思考,提炼与升华,综合与应用。有论文发表的教师人数比较少,主持完成的省、市级课题也比较少,仅有少数教师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研究。多数教师只主持过县(区)级课题,对于撰写的教学反思、随笔等,发表的都比较少,教研的成果仅仅是自己在学校参与教研活动的简单罗列,缺乏自己参与活动或者组织活动的思考,缺少课堂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提炼,实验与推广,而且课题研究发表、获奖的成果也比较少。本组16位教师汇报个人校本研修所取得的成果,只有一位教师的教研成果在我省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教育理论成果少,发表的文章非常少。很少有选手在答辩中谈到个人的研修成果时提到自己发表的文章有几篇,发到了哪些重要的杂志上了。最多也只是在县(区)级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3.课题研究成果少。对自己参与或者主持的课题的核心思想不能够很好地提炼出来。没有一个简洁的思路可以让听者听明白,你研究的核心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推广的价值。而这一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三)对教材的挖掘理解不深刻
1.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刻。例如,有个选手抽到的课题是五年级“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选手对课时划分不准确,导致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不能按期完成。五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展开图”一课,对于展开图教学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展开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立体地建立长方体的表象,为下一节课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分的类别也不同。
2.对练习的设计不够灵活。对于20分钟赛教课而言,练习的设计尤为重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一般包括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提升练习。计算课的教学中很少有在练习中出几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尝试来做一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使用教材缺乏理性。创造性使用教材不到位、不恰当、不合理,有些牵强附会。比如,“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的教学,教师用学生考试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引入,感觉与抽象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不太相符,有偷换概念之嫌。
(四)教案书写不够规范
教师的教案书写可以体现教师的基本功,一位好的数学教师,既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数学思维的启迪者。包括一个数学概念的归纳,一道解题方法的探讨,一个几何图形的展现都要彰显数学的思维之美、逻辑之美、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
1.教案设计未能体现教学风格。教案是把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构想,用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和数学式等进行文字组合与表达的过程。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规范,准确且能够体现一定的教学风格与特點,教学个性与艺术。要能够体现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
2.教案书写不规范。
(1)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力求准确,切合实际。
仍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为例,原稿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为:a.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c.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修改后的教学目标为:a.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知道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b.经历涂色、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归纳总结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c.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修改以后,确定的教学目标更为具体,从而使教学过程更顺畅,教学效果更明显。
(2)内容编排要科学合理。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环节有遗漏。二是教学过程安排过于简单;缺乏核心关键问题的引领。三是教学内容安排缺少层次。四是教学语言描述不够准确。五是行文格式不符合书面教案书写的规范要求。
(3)教案书写要整洁美观。有个别教师提交的教案不够整洁,涂抹修改的痕迹较多,字迹潦草,缺少美感;电子教案没有认真仔细校对,有错别字,数学符号标注不准确,板书留白不恰当等。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够到位
1.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有待加强,课堂中核心问题,教师缺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提问,自主来探究,自觉来思考的意识。例如“乘法运算定律”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主题图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老师想考考大家,我也向大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这样的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如通过引导学生看主题图,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更有意义。
“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是一节探究规律类型的课,学生已经上过这节课,在这种学情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科学的旧课新上,是教师们在备课中琢磨和研究的重点,课堂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百数表找出3的倍数并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感觉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完全打开,认识停留原有的认知上,应该顺势而为,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就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教师可借助数形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算理,真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2.学生之间协作精神培养不到位。学生的讨论多数停留在表面上,比如,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为了体现合作学习,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对于讨论的价值,讨论的时机,讨论的必要性都没有很好兼顾。有时候,一节有深度、有思想的数学课,让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冲得七零八落。
3.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要加强。要充分理解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教学,无论是通过教材内容编排进行教学,还是创造性设计成活动的形式,都应该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由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类推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归纳概括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而不是比较整数大小比较与小数大小比较的异同上。
(二)要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点
1.要体现学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分别从说、做、思、悟、练中体现。说是讲课,做是示范,二者结合做到行动和言语上的引领,行为与行动上的示范,学生便会终身受益;思是思考,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上的思考,要从目标定位、方法手段选择,内容结构安排,练习评价设置上先行做到学为中心、师为先导。悟是感悟,只要感悟真切了,就一定能够将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活动进行到底,彰显学生个性,活跃学习思维,灵动课堂氛围。练是练习,是对教学逻辑体系的再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再领会,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练习,对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包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现象的解释,对数学本质的抽象概括,对数学模型的建构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会不同形式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课堂上逐步积累经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2.要追求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的安排,要简洁明了,层层递进。有个别的数学课,导入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不紧密的,例题与练习的设计是简单重复的,缺少有层次的、有综合、有拓展的开放思想意识。
3.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信马由缰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机械呆板的课堂。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预设到位了,生成才会精彩,生成精彩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者才能回味。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類”一课的教学,本课在教学的预设中,在教学实际中有两处错过了体现知识生成的过程。第一,在知识引入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室的人分分类,学生把分类的人群只局限在学生之间,其实教师可以稍微引导一下,让他们把视角再扩大一点,把分类的人群扩展到教师和评委。这样更能够印证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分类别也会不同。
还是这一节课,当教师见到学生后,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没有充分准备好教具,只有少许几个同学带了直尺、三角板等学习用具。这时教师如果引导学生,给每人发一张长方形纸,让他们创造一个自己心中的三角形。按照常理,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但是教师课堂预设是合作完成,就让学生按照预设进行合作学习。这一环节的调整,感觉没有与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实际相适应。如果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境,适当让学生或者借助手中的工具画一个三角形,或者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个三角形,或者撕一个三角形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素材,只可惜这样好的生成,没有被教师及时捕捉到。
(三)智慧数学与课程德育应融为一体
1.大胆融合,全面开放。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大胆融合,全面开放程。教学活动在课前互动,课中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中,应遵循“德育课程化,课程德育化”的思想引领。小学数学学科学习活动安排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知识拓展等方面要适时融合德育知识,让学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引导他们把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实际行动化为将来积极投身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一腔热情。使其奋发有为、立志创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积极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学习品质。
2.互联网+与传统教学应紧密结合。做好互联网+时代数学课堂教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力求做到媒体使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要展现教师教学基本功,又要体现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把数学学科教学的睿智、思辨和创新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逻辑思维训练,又感受到成长快乐,从而爱上数学,树立自信。
3.以质量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大学科观。大学科观,即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知识背景之中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力、眼界和思想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从数学课堂中单一思维模式到多元思维模式的转变;从注重数学符号表达到注重言语表达,从灌输式到积极主动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都可以看到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通过参加本年度的市级教学能手评审活动,从参赛教师的整体来看,我认为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数学实验等方面有了很多转变。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参评选手课堂教学还不够全面,很多地方还需要补充完善。但数学课堂教学本质正在凸显:数学教学的形式贵在思维的、行动的一一对应;数学教学的奇妙贵在发现与猜想的谜底最终被揭晓;数学教学的作用贵在解决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问题;数学教学的诱惑贵在解决学生入门前的焦虑与烦恼;数学教学的幸福贵在解决学生入门后的探索与思考。只要付出总会有回报,只要行动定有收获。只要选手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反思每一节课,把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与伟大融为一体,构成体系,相信他们将会进步越来越快。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教育战线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作者单位:安康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