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人纪念类博物馆如何展示和宣传名人文化

2020-10-22周永胜

锦绣·上旬刊 2020年7期

摘 要:名人纪念类博物馆是保存、研究和宣传名人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好名人纪念类博物馆作用对宣传名人文化意义重大。安徽名人馆通过做好“有”的工作,在宣传和弘扬名人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名人纪念类博物馆;名人文化;安徽名人馆

前言

名人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做出过较大贡献,起过重大作用并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的杰出人物。名人故居及纪念类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占有较大比重,讲好名人故事对建设好名人纪念类博物馆意义重大,本文以安徽名人馆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发挥名人纪念类博物馆作用,讲好名人故事。

名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如何讲好名人故事,需要化“无”为“有”。只有做好“有”的工作,才能吸引游客持续不断的参观热情,才能更好的传播名人文化。安徽名人馆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有”的的工作。

首先,有良好的发展理念。安徽名人馆在建设之初便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评价博物馆时,人们往往习惯从馆藏文物数量及馆藏珍品来衡量。对不少新建博物馆来说,文物数量及级别往往先天不足。新博物馆理念注重社区与民众的需求,并将其作为博物馆经营的最高准则。新博物馆理念讲究的是以人为核心,从重“物”转向重“人”,注重服务人及社会。把博物馆推向人们日常生活,不是让人们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参观古物,而是通过展示为个人发展服务,为文化创新服务。安徽名人馆在建设时注重将场馆打造成市民活动中心,成为人们了解安徽历史名人的窗口和“城市会客廳”。

其次,有一流的场馆设施。早在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在合肥大蜀山下就建设了安徽名人馆,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老馆场地狭小,设备老化问题凸显。安徽名人馆新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占地面积65851.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422.71平方米。安徽名人馆新馆采用了徽派建筑特色,场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建筑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15子项,并自主创新省级工法1项、国家专利2项。在安徽省公共建筑领域首次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安徽名人馆还荣获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第三,有科学严谨的入选标准。安徽名人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安徽名人众多,在1987年出版的《安徽历代名人》中,就收录自先秦至现代安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农民起义领袖、能工巧匠等历史名人728人。如何选取重点展出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哪些人物最能代表安徽?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将安徽名人介绍给游客。安徽名人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严谨为准绳。在尽量整合各种资源后选取展出人物,经过专家学者多次讨论和刷选,最终确定集中展示95组有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

第四,有丰富新颖的展陈形式。陈列是博物馆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讲好安徽名人故事,需要有好的陈列展览来实现。安徽名人馆在展陈设计上,通过展板、图片、实物、人物雕塑、投影等多种形式对名人进行立体全面介绍;通过场景设置,让人们更直观感受如太公垂钓、鸿门宴、木兰还乡等名人故事。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用投影成像技术生动的展示了包拯辞官孝亲的故事。还专门制作3D影片《名人馆奇遇记》,用动画形式,生动再现了安徽名人馆的展陈主题。徽黄艺苑灯光、投影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舞台灯光的完美融合。注重游客互动体验,让游客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名人文化,享受参观乐趣。安徽名人馆主题陈列“江淮代有名人出”荣获了安徽省第四届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

第五,有标准化的场馆服务。常参观博物馆的人应该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就是进入场馆之后感觉就没人“管”了。安徽名人馆努力打造标准化服务,科学的导览服务,定时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同时开通智能讲解系统,游客通过手机智能系统便能够免费听到场馆内容介绍。积极推进无障碍建设,增设残疾人通道标记指示牌、残疾人服务台、参观路线指示牌、绿化指示牌、饮用水、游客休闲区等等,保障日常接待和公众参观质量。发放游客参观意见反馈表,及时收集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第六,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安徽名人馆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有力地宣传了名人文化。先后举办安徽首届手绘艺术大赛;与苏州名人馆、杭州名人馆、重庆名人馆合作,共同举办名人名篇诵读大赛;与合肥师范附小合作,每年开展诵读活动;与合肥市体育局合作在重阳节举办华佗“五禽戏”健身气功展演;在合肥市委宣传部支持下与安徽省文联合作,邀请当代安徽艺术名家创作与安徽名人相关的书画作品等活动。

结论

总之,安徽名人馆秉持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以事实为依据,以场馆为载体,将安徽历史和文化精髓相融合,通过展现史前到现代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体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形象。既是重要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重要窗口。2015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后,仅2016年就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有力宣传了安徽名人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鹏、张嘉.安徽历代名人〔M〕,合肥:黄山书社,1986.

[2]丁剑、汪书贵.皖人轶事〔M〕,合肥:黄山书社,2005.

[3]单霁翔.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0.

[4]沙永胜.名人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1.

[5]赵心宪.基于历史认同的“名人文化”概念界定问题——巴渝文化名人研究学术思考之二〔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

[6]徐坚.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M〕,北京:科学出版,2016.

[7]葛刚.浅析“安徽名人馆”之变迁〔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5.

作者简介:

周永胜(1989),男,汉族,安徽金寨人,硕士,安徽名人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区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