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0-10-22王秀娟张龙梅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层多普勒彩色

王秀娟,张龙梅,傅 民,魏 芸

(1.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0;2.陇东学院 岐伯医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子宫内膜是子宫内壁的一层粘膜组织,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和脱落[1]。子宫内膜病变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各类病变的总称,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癌等。子宫内膜病变初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因此比较容易被忽视,但疾病的发展演变较为迅速,随病情加重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传统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方式普遍以刮宫、宫腔镜检查等为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与发展,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效果显著,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与好评[2]。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腹部超声、输卵管造影、宫腔声学造影、阴道超声检查等,其中,以经阴道超声检查操作最为便捷[3],现在应用较为广泛,分辨力高、成像清晰,风险较小,无创伤,经济实惠,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有着重要意义[4]。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优越性及准确率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之间在庆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妇科检查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78例,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年龄在20到64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患病周期1-5年不等,平均患病周期为3年。

1.2 方法

1.2.1 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

对所选患者均采用GEE6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其探头频率在5-10MHZ之间[5]。检查床铺一次性垫巾,受检患者排尿后采用膀胱截石位躺于检查床上,暴露外阴部,适当垫高臀部,对阴道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涂抹耦合剂,套安全套(每个患者更换一次),再次给探头表面涂抹消毒耦合剂,从阴道外口经阴道轻轻放入探头至阴道穹窿处,分别采用纵切、横切、斜切面,并旋转探头多个切面和角度对患者的子宫进行完整的扫描。通过对子宫内膜位置、厚度、回声、形态、血流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情况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对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做出超声影像诊断。

1.2.2 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78例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计算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3 观察指标

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及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100.00%)对比,观察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子宫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等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以此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的价值及其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的数据均通过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采取t检验数据,并且用百分比进行表示,当P<0.05时,则说明本次试验满足了统计要求。

2 结果

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准确率100.00%)对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如表1所示)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症诊断准确率为95.34%,子宫内膜息诊断准确率为83.33%,子宫腺肌症诊断准确率为84.85%,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准确率为97.56%,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率为92.00%。平均诊断准确率为91.10%。通过对比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无较大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也不断增加,饮食起居不规律,影响生活习惯及身体机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加了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导致子宫内膜病变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5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及超声影像如下:

3.1 子宫内膜增生主要是指患者子宫肌层和腺体的异常增生[6],临床表现可见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不典型性增生癌变率较高,一般在8%~45%左右,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一般表现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晰,厚度超过15mm,呈高回声均匀型和不均匀型回声,有时也可见无回声,CDFI:彩色血流信号不明显。在本次研究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子宫内膜增生诊断准确率为95.34%。

3.2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导致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小腹坠痛,分泌物增多或血性分泌物。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表现为宫腔内可见单个或多个高回声团块,或可见不均匀低回声团块,其病变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周围可见较弱回声环绕或高回声气体线,子宫内膜基底完整,CDFI:彩色血流信号不明显或可见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在本次研究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准确率为83.33%。

3.3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内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可见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严重者可引起贫血,甚至可导致不孕不育,有时也可形成子宫腺肌瘤。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呈球形增大,子宫内膜线居中,回声增高,子宫肌层回声普遍性增高,分布不均匀,有时可见子宫肌层回声减低,病变局域分布以后壁多见,不对称性子宫增大,前后壁不对称,后方隆起,子宫内膜可前移,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及回声正常,后壁增厚,回声多不均;子宫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可见局限性回声减低区,与正常肌层分界不清,有出血时,肌层内可见局灶性不规则无回声,大小不等,内部呈云雾状,CDFI:子宫内可见星点状、条状、放射状排列较正常增多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常大于0.50,在严重的子宫腺肌症中偶尔可见低阻力型动脉频谱,静脉频谱常见。子宫腺肌症较轻时,超声仅可见子宫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肌层回声欠均匀,无明显特异性,声像图改变不典型,所以子宫腺肌症的漏诊率比较高,临床诊断中要结合有无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病史。在本次研究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子宫腺肌症诊断准确率为84.85%。

3.4 子宫粘膜下肌瘤作为现阶段常见的一种妇科良性肌瘤[7]135-136,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或周期紊乱。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子宫粘膜层常可见偏低回声团块,或可见强回声及不均匀回声团块,表面覆盖黏膜层,向子宫内膜及宫腔凸入,边界清晰,形态多规则,内部回声多均匀,较大肌瘤可导致子宫内膜移位,子宫内膜基底不完整,CDFI:瘤体周围可见与子宫肌层相连的条状较丰富血流信号。在本次研究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准确率为97.56%。

3.5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上皮恶性肿瘤,仅次于宫颈癌[8],多发生于绝经期女性,是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较高。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早期病灶细小,仅表现为子宫内膜少许增厚,回声均匀,与内膜增生过长难以鉴别,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较均匀或不均匀,表现为高回声,边界不清晰[7]135-136。生育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2mm,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大于5mm,增厚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弱回声或强弱不等的局灶性或弥漫性混合回声。当病变堵塞宫颈管时,可见宫腔线分离,腔内见液性暗区或散在弱回声,宫腔积液;病变累及肌层时,局部子宫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肌层呈局限性不均匀低回声,与正常肌层边界不清。当病变面积较大时,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减低,正常子宫结构难以辨认。早期子宫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晚期可见子宫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清,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宫颈肥大或变形,回声杂乱增强,宫颈管显示不清,当肿物向宫腔内生长时,引起宫腔扩张、子宫变形、肌层变薄,超声难以将其与真正浸润的肌层相区别,从而造成诊断错误[9];CDFI:可见较丰富的条状、短棒状或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见异常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舒张期血流丰富,阻力指数低于0.40,大多低至0.35以下,收缩期血流速度常高于20cm/s,有时可达40cm/s以上。在本次研究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率为92.00%。

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主要是采用分段诊刮法,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判断患者病变程度,此诊断方法对小病灶疾病诊断漏诊率较高。因为医生在临床操作中的盲目性易产生较大的创伤,致使患者的出血量增多,引发子宫穿孔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快捷方便、无创安全、实时显像、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是因为与传统的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探头频率较高,检查时探头紧贴宫颈,无需膀胱充盈,探查角度较大,不受多重反射和肥胖、肠气等因素影响,干扰少,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盆腔脏器的声像图,在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诊断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回声、形态、厚度及有无占位性病变情况,可清晰地了解到子宫内膜病变的血流、与肌层关系及子宫内膜边界之间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项目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高达91.10%,对进行早期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病理检查诊断虽然诊断准确率高,检查需要依靠医生的主观经验判断,操作具有盲目性及局限性,对病灶范围较小者漏诊率高[10],且存在一定创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在应用较为广泛,检查方便快捷,同时风险较小,无创伤,经济实惠,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层多普勒彩色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