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10-22王晓玲张燕妮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口病炎症

王晓玲,李 珲,张燕妮

(1.陇东学院 岐伯医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手足口病(HFMD)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V16)感染引起[1],婴幼儿好发。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无痛无痒性斑丘疹、疱疹,病情轻者可在一周内自行痊愈[2],重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甚至死亡[3]。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防止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及紧急抢救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与免疫疾病时应用广泛[4],同时炎性因子水平也是判断感染性疾病病程进展的重要实验室指标。本研究观察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及TNF-α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庆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收住的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断治疗指南(2010版)》[5]的诊断标准,排除有感染心、肺、脑、肝、肾疾病、过敏性病史及不同意治疗方案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隔离、休息、补充营养、皮肤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抗病毒,甘露醇10ml/(kg·d)脱水降低颅内压,若合并细菌感染,使用抗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3天。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

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神经系统(呕吐、精神萎靡、惊厥、肢体阵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好转时间,循环系统(四肢发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大于140次/分)好转时间,呼吸系统(咳嗽,呼吸浅促、节律不齐,咯粉红色泡沫痰,湿啰音)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

1.4.2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两组患儿入院治疗3天后采集患儿静脉血2ml送检验科,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

1.5 疗效标准

根据手足口病疗效评价标准[6],痊愈: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无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体征消失;好转:发热有所降低但体温未恢复到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口腔溃疡缩小,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痊愈率=痊愈数/总病例数×100%,有效率=(痊愈数+好转数)/总病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黏膜疹愈合时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与住院时间比较(χ±s)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中CRP、IL-6及TN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RP、IL-6及TNF-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患儿血清CRP、IL-6及TNF-a水平比较(χ±s)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97.14%,痊愈率71.43%;对照组有效率77.14%,痊愈率45.7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易感人群为3岁以下儿童,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较低,病毒经口或呼吸道侵入,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繁殖并入血引起病毒血症,严重时可侵犯心、肺等组织。同时,小儿血脑屏障阻挡病毒能力低下,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分别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肺炎、脑炎、脑膜炎等,甚至导致心、肺、脑功能衰竭,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患儿死亡。目前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研究屡见报端,但其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与肠道病毒侵入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促炎症因子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出现有关[7]。有研究认为手足口病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发挥着主要作用,感染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8],炎症因子产生越多,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就越严重。同时发现,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也有免疫异常和炎症因子的失调参与[9]。可见,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控制免疫异常反应,抑制炎症因子过多产生是治疗手足口病的关键。

丙种球蛋白又称血清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体的血清中提取而来,其中95%免疫球蛋白为IgG,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杀灭细菌、中和毒素并能抑制其他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而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损伤,尤其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减轻脑损伤有效,是因为丙种球蛋白有:①丙种球蛋白中含有病毒特异性抗体,其与病毒表面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从而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及抑制病毒复制,这样不但排病毒时间缩短、排量减少,而且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病毒抗体,中和病毒和炎症因子,缓解高浓度炎症因子对机体的损害。②调节免疫应答,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从而抑制了炎症递质释放,控制炎症反应[10],使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减轻。③丙种球蛋白可抑制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进一步调节炎症因子水平。④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不但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液中IgG浓度,迅速有效加大抗感染[11]能力,而且吞噬血清中炎症因子,对免疫功能进行再次调节,从而阻止病情恶化,同时能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以缓解组织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症状,减轻脑部损伤。有关资料报道丙种球蛋白不但能够减轻病毒及病理免疫对脑组织的损伤,而且能控制肺炎和心肌炎症。Yael Shaclor-Meyouhas等论述病毒性支气管炎、肺炎合并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能够迅速减轻重症肺部表现、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并且无毒副作用[12]。焦福勇等研究证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能量合剂的应用,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防止病情加重[13-14]。可见,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降低脑、肺、心多个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同时对血清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是在抗病毒、对症及支持等一般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14%;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黏膜愈合时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CRP、IL-6、TNF-α水平降低,但是观察组患儿血清因子CRP、IL-6、TNF-α水平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阻止病情恶化,从而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口病炎症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