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者,浩然之气

2020-10-22刘万鸣

老年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画者气韵作画

□刘万鸣

封侯大吉

绘画乃闲情逸致之抒发,笔墨确乎娱人娱己。若仅以娱人娱己,乃为易事;若欲明事理,通阴阳,美教化,助人伦,则难矣!然作画愈久,困惑愈深。长年累月,笔墨技法之娴熟,精神思想之空乏,知与情,形与神,矛盾相戈。

余静心独悟,反省自身,洞见深浅,深知作画并非单纯自娱,而重在明理。唐颜真卿,刚正不阿,心正不邪,行为端正,性情奔放,其书法,法度森严,厚重雄强,端正平整,大气磅礴,雄秀独出。余每读其《祭侄文稿》,常心灵震撼,盖气之所至也;北宋苏轼,文政一身,政见不群,阅历卓然,坎坷多难,其绘画事真知灼见,其书法敦厚俊意,其诗文浩然正气,凛凛然大丈夫也;清郑板桥,勤谨从政,同情于民,其纸上之竹,自然流露,清新可爱,挺拔不屈,后人谓之心中之竹也。上述诸家,其作品之容量、广度、深度,非至于娱人娱己笔墨之目的,乃关乎民族之思想、文化、意识、情感之承载。

故画技并非紧要事,只有“肤浅庸俗之流,徒知悦目为美,工细为上”。(傅雷语)

绘事,笔墨趣味?人生境界?吾作画二十余年,常为此沉思,时而趋重于此,时而趋重于彼,如此辗转增上,循环累进而不已。所幸期间未离生活、未辍读书,虽多重画理画论,鲜博览群书,亦免于随俗浅薄,画不盲目,想不空想,幸甚。

中国绘画体现气韵,乃依线条而求精神之意境。清人华翼《画说》云:“画无精神,非但当时不足以动目,亦不能历久,而精神在浓处,犹在淡处。”凡画,气韵皆游于心,乃画者人格之再现。

为人一生,异于鸟兽,作画虽应有“功名于我如浮云”之心态,然心底时常涌出人生之箴言,“君子疾没世而名不显”。以清高明世,终不离“名声”二字。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心居清高,名流千史。赵孟仕元,希冀于将自身学识用之于国,亦如此也。若言文人书画之功利恐在于此,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体现社会之价值。

香瓜图

冠上加冠图

安月图

天下之事,知其己然不知其将然者,众人也;因其己然而将然未然,逆而知之,非能识远虑者不能。颜真卿、苏轼、赵孟、黄宾虹、徐悲鸿,皆为后者之人杰,知事变穷达之理。“变理阴阳,为良相事”。政事如此,绘事亦不例外。

生机勃然之作,依于生活,游于心境。余坚信,于绘画,于明理,于人生,漫漫远兮之求索,终将恍然有悟,明阴阳之灿然有变。至于画作,笔迹随心,略晓阴阳,只期许同道共享,以安抚心灵为盼!

猜你喜欢

画者气韵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折段麦秆来作画
“气韵非师”辨
墨水作画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指纹来作画
蒙马特与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