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护理实践
2020-10-22胡佳佳
胡佳佳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201)
消化内镜是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或经附带超声或X线设备获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影像,从而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医疗设备[1]。消化内镜受结构、材质特殊性等限制,其清洗消毒质量一直是重要问题[2]。当下已知的报道中,由消化内镜应用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占所有院内感染的0.01~0.2%,因此必须加强重视,提高管控质量。本文将探究分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有效方法与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监测方法
每月统计院内感染发生率,并分析院内感染发生原因,筛选由消化内镜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依据相关部门相应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集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制度,每一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均要有完善的记录,完成清洗消毒后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合格监测,对于不合格的必须返工重新进行清洗消毒。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对于清洗消毒规范、质量不合格的需进行必要的考核,对于因此引起医院感染后果的要严格追溯相关责任人员责任,进行必要惩罚。
1.2 消化内镜院内感染控制方法
内镜中心设立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专区,配置清洗槽、全管道灌流器,各种内镜专用刷、压力水枪、压力气枪、侧漏仪等。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内镜进行消毒浸泡,清洗干燥后再行灭菌处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严格执行预处理、侧漏、清洗、漂白、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处理五步法。依据医院防护技术规范(WS/T311)标准做好护理人员个人防护工作,必须穿戴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橡胶手套、防护面罩等。新冠疫情期间,需常规应用防护服、N95口罩、双层橡胶手套等。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涵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标准化操作流程、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实施方案和意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管理规定等。每月要求所有人员至少参与一次培训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相关培训内容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相应人员绩效奖金挂钩。
1.3 观察指标
在实施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及控制前后各随机抽选经清洗消毒后的胃镜50件,各类肠镜共100件,前后各共抽检150件经清洗消毒处理的消化内镜。按照卫生部标准监测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后 所抽选样品中经检查不合格样品共3件,其中包括胃镜1件、肠镜2件,抽检合格率为98%。实施前抽选样本中不合格样品共15件,包括胃镜5件、肠镜10件,其抽检结果合格率为90%。经统计学检验,实施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后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前,x2=5.6738,P=0.0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内镜是直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工作的诊疗设备,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受到患者体内微生物污染。同时消化内镜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实现一次性使用,大部分内镜及其附件均为重复使用。而消化内镜由于结构复杂、管道冗长,彻底进行清洗、消毒的难度较大,从而出现清洗消毒不合格的情况[3]。一旦清洗消毒不合格的消化内镜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极易引发医院感染,无法保证医疗安全[4]。因此我院十分重视对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严格按照卫生部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加强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注重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清洗消毒标准化操作培训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严格进行相关质量管控。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实施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监测与控制,可以帮助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
综上所述,实施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监测与控制,可以帮助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从而利于控制院内感染。为控制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标准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定时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进行培训教育,严把质量关,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