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2020-10-22斗尕措
斗尕措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逸夫民族中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钻研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作文课的首要任务。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1.经常“下水”,分享心得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口吐莲花,使得学生如沐春风、有美的享受,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经常“下水”,将现实的生活变成鲜活的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随笔。将作品拿到班内、校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得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喜欢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
2.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作文题目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中学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某某》不如改写成《和某某说说心里话》《某某,您了解我吗?》等等。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八年级阶段是中学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3.加强情感体验,触发写作真情
中学生大都涉世不深,对生活缺乏认识,教师就应让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用教师之火点燃学生之火,使他们产生写作的需要和欲望。
有些学生常抱怨写腻了《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之类的文章。写来写去,也总是原地踏步,离不开“粗眉浓眼”的巢臼,千人一面,没有个性。我就布置学生将鲁迅先生笔下描写少年闰土的手与中年闰土的手的词句摘抄出来,通过“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的手作对比,启发学生思考:鲁迅先生写闰土的手不单闰土一人的手,而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手的缩影。写这双手,深化了文章中心,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更何况我们要写的是活生生的爸爸、妈妈?同学们纷纷要求再写一次我的爸爸、妈妈。这次习作,一扫以往的短、浅、淡。大家都情真意浓,血肉丰满。活生生的爸爸、妈妈形象跃然纸上。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正反映了一般的写作心理规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的借鉴。满文军有一首流行歌叫《懂你》,抒发了真挚厚重的母爱。于是有一些同学借鉴此歌词的精华,在整篇作文中穿插借用,读来使人感觉母爱绵绵不绝,整篇作文沉浸在浓烈的醇香之中。“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文章的情感来源于“生活视野和情感体验”,生活的感受郁积于心,等待着激发的火花。一首诗,一支歌,一篇散文,一则新闻,一部电影都可以借鉴。在文艺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比照,从而产生了写作的美感和动机,情感有了寄托,不吐不快。
总之,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争取把作文教学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