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作文

2020-10-21孟莉娟

科技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考查

孟莉娟

摘 要:作文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半壁江山”,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就必须重视作文,高考作文越来越贴近生活,呼唤真情。我觉得写文章亦如此,只有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和思考,文章才能与众不同,脱颖而出,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真情为文,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

关键词:命题意图和特点;指导和训练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试卷上的重头戏,哪位考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哪就能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语文,甚至赢得高考。所以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一定不会放松对作文的指导和训练。那么怎样的指导和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呢?

我觉得首先得研究高考作文的考查意图和考查特点。

近年来,高考作文从检验遣词造句,考查诗情画意,逐渐转移到关注社会、直面生活和责任担当,让人感到这是个可喜的变化。为什么说这是可喜的变化呢?因为那些充满诗意,文采斐然的作文题往往给人一种脱离现实“漫步云端”之感,比如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曾引发议论。全国卷的“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的“春夜细雨”,浙江卷的“行走在消失中”,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等等都给人这种感觉。无须讳言,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最大的失意不过是考试没考好,运动会班级没取得好名次等这类小事,他们能深切体会“人生的失意”是什么吗?于是,在作文时只能空发感慨,无病呻吟。

高考的公平性要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教育资源缺乏地区的考生都能有平等的答题机会,于是有话可说就应该是作文命题的追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2016年高考关于“分数”的漫画考查;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品德养成,比如今年全国一卷关于“勤劳”有关错误认识的评价;越来越关注学生应用文的考查,比如2015年给老陈或小陈等写信的考查和2019年高考针对关于勤劳的错误认识给复兴中学 一篇演讲稿的考查。好的作文题目一定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让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人云亦云。

既然高考命题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让考生展现自我精彩的平台,我们就该很好抓住这个机会。规划好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内容。

那么第二部就是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指导和训练。

可是,在评改学生的习作时常常让老师感到,很多学生在作文中既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没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比如在评改半命题作文《想起那件事,我就__》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纯属“虚假为文”“矫情为文”甚至“游戏为文”,文中根本就没有“我”的影子。由此我想到,在历次作文中都有学生靠“编造”“蒙骗”手段来作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及其训练陷入了“功利性”“技术化”的泥淖。我们不能正确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高考等级评分标准内容分明确规定:一等作文要求感情真挚,二等作文要求感情真实,三等作文要求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的被定为四等文),只是时刻想着怎样通过运用写作技巧获得高分,使学生潜意识上以为写作文只要掌握了写作技巧就能得高分,至于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好像无关紧要。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中学生的作文观,甚至也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只重形式,轻视内容;只重语言,轻视思想,以致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畸变。

就拿这篇作文来说,确实有题目上的限定,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求学生审清给定部分的内容,如“想起那件事”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文中必须明确写一件事,这件事必须发生过且在我的脑海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想起他我就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说文中一定有“我”。其次,一定要将给定题目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否则不符合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那件事所引起的“我”的感受,在空缺部分填上表达情感的字眼,如“伤心”“高兴”“怦然心动”“欣喜若狂”“潸然泪下”“寝食不安”“信心百倍”“美滋滋的”等等。

分析好題目后就该很好地追述一件往事,然后写好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可是很多习作中的故事明显是编造的,情感也是虚假的,使老师明显感到只是有个“我”在写作文,但作文中却没有“我”的影子,没有“我”的情感体验,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学生为什么生活在没有“我”的生活状态中呢?

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有一颗易于感动的心。因为感动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有可能洗尽人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可能斩断人心中的某一段深深的劣根。而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乏感动,比如学生放月假回到家时看到的妈妈欣喜的笑脸以及一桌丰盛的饭菜,比如考试失利情绪低落时朋友的安慰和鼓励,比如晕车呕吐时车上素不相识的人递过来的面巾纸等。如果这些东西都被收藏起来,那么无论为文还是做人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又何须“无病呻吟”“虚假为文”呢?

其次,要有让学生有“咀嚼情感”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往事会在记忆中淡去或消失,所以我们必须经常咀嚼曾经的情感体验。这样,既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感,又可以检阅自己积累了多少写作素材和人生体验,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话:遇悲喜而生情,遇佳境而兴感,本来是人人所同的。这差不多是莫能自解的,当情兴起的时候,浑然地就只有这个情这个感,没有工夫去剖析或说明。待这时候已过,才能回转去想,于是觉得先前的时候悲哀极了,或者喜悦极了,或者欣赏了美的东西了。

再次,要让学生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其实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甚至感谢困难挫折的磨砺之恩,感谢竞争对手的刺激之恩。这样文中何愁没有真情实感呢?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感动之心,感恩之情移到作文中,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是情感的表达,无情则无文,情真则文真。

正所谓“文品即人品”,学生能在文章中有“我”,既有“我”的真情实感,又有“我”的独到见解,那有怎么会千人一腔,万人一面,了无新意可言呢?国家又何愁选拔不到具有良好品德、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呢?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考查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