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2020-10-21刘金翠

科技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协同育人

摘 要: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在行业企业发展中发挥关键的支持作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同样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一条值得关注途径,但当前对种模式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基于中原经济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现状,应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中原经济区;协同育人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崇高使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关键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人才,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当前,“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本科高校以及高职院校的关注热点之一,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这一育人模式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和研究背景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模式的滞后和改革、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利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错位等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如何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亟待重新审视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指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目标用户等相关要素,以其各要素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各自具有的资源优势,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目标用户的市场导向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在我国,“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过程,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的。建国后,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党和政府强调的教育指导方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应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国内专家学者对协同创新、产学研等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大致说来,这个过程经过了从“外”到“内”,即从学习、借鉴和沿用国外的模式到主动探索适应中国社会现状的发展路径,由社会上有组织的探索,到政府主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与此同时,随着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开展,在研究界,对协同育人概念的界定、协同育人的合作类型、模式、实践中的问题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知识产权层面、问题与障碍层面、机制促成环节层面、收益分配层面等,对于产学研运行机制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探究和考察。

二、中原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状况

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普遍重视和强化,当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世界经济中一个普遍的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视和战略布局,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举措,对处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区的河南来说,无疑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河南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对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历史贡献。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人才问题是战略性问题,解决人才资源问题事关中原崛起的全局。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的发展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这与河南省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密不可分。但与此也应该看到,当前河南省在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都对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首先,虽然河南是目前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与此也应该看到,河南省人力資源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尤其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相对短缺。河南省2018年末总人口为10906万人,当年省内毕业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共计55.99万人,研究生为毕业生13556人,(博士生388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0.5%和0.01%。[1]与2017年相比,在2018年,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其中本科学历人才需求量同比增加4.97%,连年保持增长,博士需求量同比增加了45.54%。[2]总之,河南省人口总量较大,相对量较小的特征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观。并且,当前河南省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仍是以普工类为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其次,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发展环境对人才流动有着巨大的作用。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同时也能够为吸收人才提供了相对优越的条件。河南是人口大省,更是流动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位居前列,流出省外人口增速开始放缓。但是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中游偏下水平。因此,“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还很普遍:中原经济区也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流往发达省份和地区,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再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专业分布、行业分布不合理的现状还很突出。由于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河南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地区分布、专业分布和行业分布很不合理:如河南省院士、中原学者、博士后、博士等多数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集中于省会或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各类国有单位是高技能人才的就业首选;第二产业吸收了大部分人才,而第一、三产业人才不相对足,许多新兴行业因人才的缺失而难以发展。以上这些不合理的分布结构,很难激发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研究动力和创新能力,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当前河南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能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在中原崛起的重要時期,要将人才培养的工作放到关键位置上来,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是增强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要举措。

首先,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既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又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当前产业升级加快的背景下,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可以说,产业发展的关键“完全取决于人才竞争力的发展水平”。[3]科研院所、高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多个方面、多种部门通过相互协调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标的一个体系,它适应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涉及政产学研用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想真正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就必须转变思维,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效用,形成多方创新互动平台,从而带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和优化。

其次,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实践育人已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在办学实践中,高校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分析,准确把握市场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积极探索并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根据专业特点和资源,结合企业用人需求,紧紧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做到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政府通过出台地方性的法规和政策,通过政府的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荣誉性奖励等途径,鼓励校企合作,鼓励科研机构的参与,通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互通的立交桥”[4],真正形成互利共赢,实现协同发展。

此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是推动河南省“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抓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双一流”建设,既是河南人民多年以来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又对河南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河南省的“双一流”建设,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各自为战,而是要从河南发展和中原崛起的现实需要,从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政产学研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实现多方共赢,从而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

总之,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河南教育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来全面提升中原地区人才培养质量前景广阔,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新的要求,“政产学研用”的各大主体应该主动出击,积极走出去,采取更为强劲有力的措施,共同促进育人模式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EB/OL].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index.html,2019-06-14.

[2]2018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news.haedu.cn/shengnazixun/2019/0415/1061750.html,2019-04-15.

[3]李雅莉.河南省实施人才竞争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1,(4):139-141.

[4]于杰.浅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媒体时代,2015,(9).

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2019]-JKGHYB-0540)

作者简介:刘金翠(1982-),女,河北衡水人,工学硕士,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