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政府创新
2020-10-21王志伟
王志伟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民主政治的进步,政府创新已成为当代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在宣扬大力提倡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之上,借鉴美国“政府创新奖”,设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以实质性的支持鼓励推动政府创新。以杭州市上城区区委区政府改革为例,分析其改革创新优势,以此总结经验,推动政府创新。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改革;驱动力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政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做好基层工作,实现基层政府服务体系的改革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为发现、激励和推广各级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中央设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对于基层政府组织的创新和管理进行表彰。其中杭州市上城区区委区政府改革作为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得者,其在改革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梳理总结现有优秀经验,有助于推广改革经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二、上城区区委改革分析
(一)创新
创新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从当代政治体制改革创新来看,“另起炉灶”式的创新可能更为容易成为政府创新的目标与计划,例如许多乡村基层机构的建立,政府支持下各种社会组织的涌出等都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创新并不是一定是要完全创造一个新的机构或是新的事物,在原有基础之上的改革完善也不可不谓之“新”,而且这种在原有制度的上进行的革新更加难能可贵,也更加应当为政府所重视。上城区委改革通过政府内部制定标准与规则,创新性的借鉴引入企业标准化管理经验,以此达成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化,公共服务质量提优化的目标,可以说是政府内部创新的典型示范,同时也是从内部制度入手改革创新的经典案例,具有创新性与实践性。
(二)参与
政府创新并非政府一方之事,尤其是民主国家,公民具有知情权、政治参与权以及监督权,政府改革不可束之高阁。上城区委改革严格依照“改革为群众,改革有群众”的重要精神,目标之一是扩大群众政治参与,实践方法也是依靠群众,连结政府,在双方的共同参与之下实现“共治,共改,共创”。革新项目自2007年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以来,在上层内部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之上,工作渐渐从政府内部延伸到党群部门以及政协机关,是一个渐入基层,渐入群众的大趋势。尤其是2010年“一化四网”社会服务管理复合联动实践,更是着重建设居家、社区、民办等目标方面,广泛听取民意,使群众积极参与这一次改革创新。随着改革推进,将目标转化为过程逐步实现,这也是政府创新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建设
上城区区委的创新性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善民主法治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首先,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使得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使权力能够真正精简完善的为人民服务;其次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使得公民能够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发展以及政府改革创新能够带来的有利成果;再者加强政府的效益管理与服务,创造廉洁政府,使得政府能够为人民创造提供给更多利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有改革措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
(四)效益
任何改革创新都必须要有一把尺子来衡量其成败与否,當今最能确认一个创新是否适宜时代、适宜社会,最直接的便是以效益来衡量。上城区委改革自04年至13年,基本实现其前期目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权力规范方面,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减少了行政过程中“钻空子”问题,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重点实现了公共服务配置的公平正义,在原有政策上继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廉洁政府方面,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在标准化基础之上创新性的将政府各项工作与绩效评估挂钩,这样将有利于充分调动政府内部的行政效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行政人员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更好的完善政府部门的工作与服务。
(五)节约
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绩效升值,存在搞门面工程、铺张浪费等现象,“为创新而创新”,完全背离的创新的真正目的——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最终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政民双方都无利处。上城区区委改革是内部的一次“洗牌”,制度规范与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并不需要耗费过多;而至于公共服务提供改善方面的花费,则是本身政府应当承担的义务,评估这一项是我们应着重考核效益比,即投入与产出是否处在合适比例。从目前来看,社会大众对于这一次改革创新有着良好的反馈,加之政府内部标准化建设趋于成熟,政府也是真实的为人民与社会在努力服务,且没有什么过度的开支,总体社会效益都是十分可观的、是实实在在的。
(六)推广
从国外发展趋势来看,创新既要注重制度体系的大动作,也要激励当地政府及政府官员去改动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小问题。不能一直企盼花六、七年时间搞一个所谓的大动作而忽略小的内容,也不能看到其他地区政府有了某方面的创新变革就不再考虑完善哪一方面,其实像有些政府创新内容,组办城市书房,建设希望村塾等小型社会创新项目,同样也对于社会建设和政府工作改善有促进作用。所以政府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大小一起抓,也不要忌讳借鉴别人优秀的创新想法,只要拿过来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现当地政府的治理理念,那同样是值得表扬的好创新。
三、总结
总体来说,上城区区委改革能够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实至名归的。通过分析这一事例的成功之处,能够更好地帮助其他地区政府进行创新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这种类型的政府创新能够得到国家鼓励,对于促进激励政府创新也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对于整个社会建设和公共管理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冠平.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存障碍与推动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80-81.
[2]陈家喜,汪永成.政绩驱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04):54.
[3]俞可平.中美两国“政府创新”之比较——基于中国与美国“政府创新奖”的分析[J].学术月刊,2012,44(03):9-10.
[4]何增科.中国政府创新的趋势分析——基于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量化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