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蜂蜜之地》中的电影化影像表达

2020-10-21马海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纪录片

马海华

摘  要:《蜂蜜之地》作为2019年纪录片中的一匹黑马,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一经亮相便好评如潮,捧得包括了评审团大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更是同时获得了2020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长片的双提名,这也是第一次有电影同时提名这两个奖项。《蜂蜜之地》作为一部真实记录养蜂人生活的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和其他剧情电影一起角逐最佳外语片,除了精彩的叙事之外,主要归功于影片电影化的影像表达。本片文章就以《蜂蜜之地》为例,着重探讨电影化的影像表达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关键词:《蜂蜜之地》;电影化;纪录片;视听表达

纪录片诞生以来,对其追求的“真实性”的界限有很多的争议,但争议一直聚焦于 拍摄过程和拍摄方式,对于纪录片的最终效果要真实地表现生活始终是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认可。因拍摄内容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纪录片的镜头很难像剧情片一样经过精心的艺术设计,经常会因为准备不充分导致画面效果仅能达到记录的目的,距离艺术性的影像表达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蜂蜜之地》突破了这种限制,在记录养蜂人喀迪丝真实生活的同时,兼顾了影像上的艺术性表达。

游牧家庭的闯入打破了养蜂人喀迪丝平静有序的生活,她和蜜蜂之间“取一半,留一半”的约定、和自然之间平衡制约的关系也被人性的贪婪所摧毁,面对行将就木的母亲和家中残破的四壁,生活的苦楚接踵而至。影片开片的前三个镜头都是介绍环境的远景镜头,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一个大广角的航拍镜头缓缓前推,喀迪丝背着取蜜的工具,独自行走在贫瘠的土地上,一路上路过了戈壁、草原、山脊,最后站在悬崖边缘采集蜂蜜。画面的构图一分为二,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在悬崖边缘行进的喀迪丝,她仿佛完全没有看到左边的危险,熟练自然地行走在狭窄的小道上。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开片前几个镜头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艰苦的环境将渺小的喀迪丝紧紧包围着,可是这位坚强的土耳其女性还是用勤劳的双手在贫瘠的戈壁上开辟出了一条生存的道路,她与自然就这样和谐相处着。

作为家中最后一个女儿,按照当地的习俗,喀迪丝必须负责照顾自己的父母,在父母过世前不能结婚。在她狭窄简陋的房间里,我们看到了喀迪丝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迈的母亲。狭小空间的限制导致所有室内的镜头几乎都保持着同样的角度拍摄喀迪丝和母亲的日常,母亲床边的窗户成为室内唯一的光源,摄制组没有过多地使用人工光源进行干预,室内镜头的明暗反差大,光线柔和,搭配上喀迪丝钟爱的鹅黄色衬衫,意外地呈现了一种十八世纪荷兰油画的效果。喀迪丝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亲切温暖的,即使她也曾渴望另外一种被人关怀的生活,期盼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也只是询问母亲是否将当年上门提亲的人全部都拒绝,坚持从集市上为母亲带回新鲜的水果。她有一张被生活磨砺得粗糙不堪的脸,胸腔里却跳动着热情善良的心。摄制组并没有单纯为了画面的效果而去破坏生活的真实性,更多的是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让摄影机去适应、去配合、去记录。我相信在拍摄的时候,喀迪丝的室内生活肯定拍摄了诸多的角度,但导演最后在海量的素材中做了取舍,仅保留母亲床边的角度作为讲述母女关系和喀迪丝家庭生活的主角度,让床边小窗透进来的光和烛光成为白天和夜晚的唯一光源,在呈现细节和追求画面质感之间选择了后者,进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电影化影像风格。

喀迪丝自给自足的生活被贪婪的邻居打破,他们为了收取更多的蜂蜜,不听取喀迪丝善良的劝告,破坏了蜜蜂赖以生存的环境,喀迪丝即将失去生活来源。邻居的一把火烧掉了喀迪丝最后的希望,这场戏选择在黄昏之后、天黑之前,拍摄让画面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人物形象全部剪影化处理,熊熊燃烧的大火和瘦弱渺小的喀迪丝在视觉形态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即使在曝光不足的光线下看不清人物的表情,也依然能从影像上感受到喀迪丝的无力与伤心。喀迪丝回到家向母亲倾诉,画面一改之前平衡温暖的风格,采用了不对称的构图,左边大面积的空间内只留了两根即将烧尽的蜡烛,为整个画面提供微弱的光源,喀迪丝坐在画面的中间,黯淡的光线下看不清表情,母亲直接处于阴影里,努力用语言宽慰受伤的女儿。

母亲的生命在这个冬天戛然而止,喀迪丝失去了生活中唯一的陪伴,本应是充斥着浓重伤感的煽情戏份,但是《蜂蜜之地》却将母亲去世的段落处理得简单且富有诗意。母亲的离世急促而又突然,尽管前面已经对母亲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做了铺垫,但是当喀迪丝站在院中大声呼唤母亲而始终得不到回应时,还是有一些难以接受,命運将这个女人生命中唯一的牵挂夺走了,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白雪皑皑的山谷中一座孤立的小房子,远景既是对喀迪丝居住环境的表现,也是对喀迪丝日后生活境遇的隐喻。再之后夜幕降临,画外传来喀迪丝难过的哭泣,镜头转到室内,依然是狭窄的环境,喀迪丝坐在母亲的床前,床边蜡烛的微弱光线照不清母亲的脸,母亲永远陷入了黑暗。摄影机仿佛也受到了悲伤气氛的感染,一向稳定客观的镜头也出现了微微的晃动,在曝光不足的环境下努力捕捉喀迪丝最后抚摸母亲的手。当我们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画风突然一转,下个镜头中的喀迪丝手持火把奔跑在山谷里的小路上,一边跑一边大喊:“走开,你们这些魔鬼!”喀迪丝究竟是在驱赶什么,是出现在附近的野狼,还是她心中的孤独和脆弱?毕竟母亲离世不是一切的结束,生活还会继续,现实不允许她沉溺脆弱,悲痛过后要唤醒自己重新开始生活。第二天埋葬完母亲后,跪在墓地前的喀迪丝已经看不出前一晚的悲痛,她尝试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对话,尝试用收音机听见外界的声音,尝试寻找新的、可以采集的蜂蜜。

《蜂蜜之地》似乎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又似乎只是向我们展示了喀迪丝生活的瞬间,我们好像只是在她的人生中短暂地路过了一下,然后又匆匆离开了。短短的85分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女性的生存境遇等诸多问题。片中一些不经雕琢的、源自内心的台词更是充满了哲学与诗意。《蜂蜜之地》全片采用自然光照明,几乎没有人工光干涉的痕迹,画面依然生动灵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摄影师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色彩,用这些鲜亮的颜色,将画面点缀得活泼生动,比如喀迪丝标志性的绿头巾和黄衬衫,一块块黄澄澄的蜂蜜,邻居家中蒂芙尼蓝的小卡车,皑皑白雪中喀迪丝大红色的头巾,以及最重要的自然中大片的、象征生命的绿色。身着鹅黄色衬衫的喀迪丝出现即亮点,在任何画面中都成为一抹柔和的温暖色,之所以选择这个颜色,也许正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看起来孤单的喀迪丝并不是可怜又落后的弱者,物质的匮乏会导致生活的拮据,但心灵的质朴与纯净却是她留给自己的珍贵礼物。

猜你喜欢

纪录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48部作品入选2021年第四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纪录片要有精气神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马莉 独立纪录片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