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浅析

2020-10-21格平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格平措

摘  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念,是教育工作者在做好学生的学科学习辅助工作外,更深层次并隐藏在浅层的教育目标。想要使初中学生更好地形成德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德育价值体系,养成正确的德育行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统筹客观条件,从而创设出良好的德育价值体系养成环境,使学生在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下完成主观德育价值的建设。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教书育人”这一词汇是对初中阶段基础教学目标所做出的总结,“教书”是指初中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的教学,是较为表层的教育目标,而“育人”则是相对存在于内在价值之中,聚焦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工作的教育目标,即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作为学生主观意识层面的内容,在培养过程中难以按部就班地按照具体的流程开展教育实践,而是更多地需要教师利用客观条件对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行影响活动,使学生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念。基于这一原理,教师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应始终围绕学生的主观因素与校园生活中客观因素,寻找德育教育开展策略的制定方向,从而统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

一、发挥教师职能,引导学生德育习惯养成

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主要的接触角色与教育角色,其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一言一行往往更加受到学生的关注,并在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价值观念养成。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通过约束自身言行举止的方式充分发挥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职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使学生在关注教师德育行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德育行为基础。

笔者在德育教育实践中首先对自身的教师形象进行了改善,以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代替了传统严厲的教师形象,与初中学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强了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例如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常常注重倾听学生的表达,并以诚恳的态度表达自身的建议,时刻注重与学生交流时的谈话礼仪。笔者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行为,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影响力,使学生在教师交流语言的影响之下审视自身的交流习惯,并以教师为行为准则约束自身的语言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礼仪。在德育教育中,教师的影响即能通过与学生友好相处的最大化影响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二、打造监督机制,发挥学生客观制约作用

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还可利用打造监督机制的方式发挥出学生之间相互制约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客观环境下时刻注意自身的德育行为,在长期的坚持与维护中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价值观念。为了切实地打造初中班级德育监督机制,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对学生的组织职能,组织学生参与并共同完成一套合理的班级德育行为准则。准则的敲定往往能够使学生的相互监督行为更加具有规范性与实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相互监督,并在行为准则下开展对自身德育行为的思考。

例如笔者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组织初中学生集体性地制定了一套符合德育教育内容的行为规范准则,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方式为准则增加了实效性,为后续在班级中的实际执行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后续的准则执行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这两种身份的制约下,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德育行为。通过准则制约方式的建立促成了班级学生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学生在彼此的监督与自我的监督下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在约束中渐渐形成了常态化的德育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德育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保障。

三、创设评议环节,给予学生反馈反省空间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时刻对学生的行为保持关注,并引起重视。学生的具体实践行为往往是其自身德育价值观念的直观展现,观察其行为往往能够看到学生实践所反映出的自身的德育问题,教师在观察实践中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在教育实践中创设针对学生问题的评议环节,将学生实践中的德育问题放在环节平台中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反馈,让学生在教师评议的反馈中反省自身的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德育价值体系,形成更好的德育观念。

例如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表现出一些个人卫生习惯方面的问题,于是将其放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集中的评议活动。在评议活动中,集中化的行为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特殊的习惯问题,并在教师的评价反馈中得到改正自身行为的方向,从而在改正的环节中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价值观进一步确立与成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正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工作。利用良好的教学策略统筹客观德育教育条件,往往能够使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深入学生的主观意识层面,使学生在客观因素的作用下真正建立起良好德育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向忠.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7).

[2]庄加育.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6(12).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