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小学高段别字使用率”研究策略初探
2020-10-21刘微
刘微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关于写字评价的建议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准确,少写错别字。”我摘取了“少写错别字”中的“别字”作为研究内容,以期我班学生通过方法和规律的找寻,减少作业中的别字现象,提高语文素养。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对减少别字的教学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降低别字率
一、查找原因,分类解决问题。
在课题研究伊始,我是迷惘的,是对所有新生事物的一种畏惧。我该研究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怎么进行研究?一长串的问题萦绕于脑海。既然是研究教学问题,那么必然少不了教师与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让教师教学更有效。于是我采用了调查问卷法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现状和教师的教学困惑。
(一)设计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调查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耐心分析一下为:前期调查重在了解该课题存在的价值以及学生对该问题的重视性;中期则是检查学生过程性参与程度和前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后期则是对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总结。三次调查也反映了学生在不同研究阶段所呈现的学习变化。教师的调查主要是呈现教师对研究存在的价值以及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访谈。
(二)分析问卷,找准研究方向
在对我班45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31%的学生在学习中别字情况严重,74% 的孩子为别字的产生而烦恼, 81%的孩子认为别字对学习造成了影响。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学生对“降低别字使用率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访谈结果一致认为有必要研究这个课题,找到降低别字使用率的有效途径。
(三)在调查结果中提取有用信息
从学生和老师的不同看法中可以看出:引导学生重视别字的危害也是我研究的重点,而重中之重就是学生和教师都关心的方法的获得。寻找最有效的减少别字的方法和方法的传授作为我研究的重点。
二、降低小学高段别字使用率的重要意义
在“降低小学高段别字使用率的”的研究策略探究中,老师学习探索发现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教导学生耐兴培养学习兴趣,预防并纠正错别字现象出现,、加强学生的意识,减少错别字,培养正确的识字习惯。这不容置疑让学生就是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生活文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识字习惯,培养优良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受益终身。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使自身未来发展受益匪浅。进一步得使我国教育事业又向前方迈了一步。
三、以趣激学,在活动中学习。
在确定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后,我们就进入课题研究。研究之前还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寓教于乐,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之到达顶峰更上一层楼。
(一)引导学生形成改错的意识
在《告别别字 我能行——形声字》教学设计中可以由一则轻松幽默的别字笑话导入。举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这样的一个笑话:“学生小明,放暑假去农村体验生活,住在一个房东老大娘家,老大娘非常喜爱小明,对小明关怀备至。有一天他给他的父母写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爸爸妈妈,我现在住在房东老大狼家,老大狼每天早上都把我咬醒。父母看到了他的信惊恐万分,大叫道,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跟老大狼生活在一起……”孩子们在笑声中意识到写别字的尴尬,认识了正确书写汉字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学生打下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
(二)在游戏活动中,纠正错别字
在教学过程中又始终贯穿孩子们喜爱的“猜字谜”“编字谜”活动,把汉字的规律隐藏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学习起来特别容易。“过关”游戏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斗志高昂,竞争激烈,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举例,在《告别别字 我能行——形近字》教学设计活动中,我一共交给了孩子们区别形近字的三种方法:编字谜、创儿歌、联实际。比如说编字谜,老师先出示字谜:“心上一片田”和“因由记心中”,让学生猜字谜,学生猜出了“思”和“恩”后再共同探讨谜底和谜面的关系,总结谜语的规律,最后让学生练习为“躲”和“躺”编字谜。通过猜——讲——练的过程熟练掌握拆字记字法。
(三)寻找汉字的规律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寻找汉字的一些规律。学生产生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不明白汉字的构字规律,另一个方面就是不理解字义造成的。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以将一些构字规律教授给学生,比如,对于一些字的偏旁部首,如:“扁、篇、遍、编”,“旦、胆、担、但”。教师应告诉学生虽然这些字都由同一个部首构成的,但是读音并不是完全的一样。还有容易混淆的字的字义,教师多多的为学生讲解字义,如“名片”,而不是“明”,“名片”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卡片,带有自己的名字的,所以不是“明”。这样有助于学生区别汉字的,从而能够減少学生书写错别字。
(四) 抓准信息,高效运用
在实际行动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利用方法纠正错别字,提高自身学字识词效率,这都并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找准关键点下手,集中精力放在弱处,逮住机会直接命中常错处的要害,多多试炼。例如,“举行火眼金睛汉字辨析纠错大赛”这类的赛季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发现并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高质量丰盈自己,高效运用不断挑战自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不断积累,收集错别字。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写的错别字,收集起来。教师应分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定时帮学生纠正错别字。这也算是教学相长,教授学生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重在归纳,学会举一反三。
教的目的是要学会使用,在研讨课中我始终如一的坚持活动——归纳方法——运用的教学环节。每一种类型先设计活动,再让孩子探讨同类型规律,最后用这种规律来解决问题。
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应更多关注孩子方法的掌握,而不是教师的一味讲授。
通过一学年的课题研究孩子们对学习中的“别字”现象引起了重视,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学会了利用形声字和形近字的特点避免写别字的方法。在研究中我在同事们反复的听课磨课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查看相关的资料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的思想逐渐成熟。虽然许多观点还不够成熟,许多不足之处,但一想到是自己用心去完成的,心里就充满力量。鼓励自己下次研究继续进步。
参考文献
[1]熊云惠.中文错别字规范化校准系统设计[J].新乡学院学报,2020,37(03):44-47.
[2]王敏.打一场错别字消灭战Ⅳ[J].新闻论坛,2020(01):100-102.
[3]吴莉萍.小学生错别字预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