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配置方案及应用效果
2020-10-21庹秋露
庹秋露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的配电线路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但是,电气系统中“高功率传输,光功率分配”的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对配电系统的忽视,导致传统配电网络设备的性能落后,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络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用电。因此,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技术就随之在不断的发展。智能配电网以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配电系统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有效的解决用户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还可以改善能源分配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及供应和消耗的效率。
关键词: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配置方案;应用效果
引言
配电自动化已经成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在配网自动化中故障指示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使故障指示器更好地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相关学者不断加强研究力度,对故障指示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故障指示器的经济性,对配置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配电线路在线监测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为工作人员排除故障提供重要的依据。
1配电自动化技术概述
配电自动化技术简单来讲就是集配电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一体的且有先进运行理念为依托的综合性的技术方式。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节约大量人力资源,而且还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将其予以反馈,从而为保证设备的及时检修创造了条件。同时,配电自动化技术也是监控电能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结构灵活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保证配电控制的多样化,并以操作人员具体需求为依据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促进人机交互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使人们日常应用更加便捷。
2检测流程
自动检测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人员操作,从而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自动检测装置可以对将故障试验。系统配置等进行整合,所有的环节都可以在测试主站中完成,并结合图像识别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检测。
2.1系统配置
在进行测试工作时,可以以实际需要为基础,对测试方案进行专业的配置,根据试验项目设置统一的试验内容。系统配置灵活性较强,并建立统一的模型,对各项参数和电流精度等进行明确,在对摄像头进行选择时,需要确保其可以长时间进行摄像,并具有自动化的识别功能,根据不同的试验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方案实行,避免在配置过程中出现错误。
2.2故障试验
在对短路问题进行试验时,设备通过控制单元,会建立统一的模型,短路波形一经形成后,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观察,对故障位置进行判断,并利用图像技术准确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在测试主站对信息进行传输,并对主站的故障信息接收情况进行查看,在不同环节中,需要与故障上报要求相符合,系统可以对试验的有效性进行判断。接地故障试验与短路故障试验的原理没有明显的区别。
3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配置方案及应用
3.1合理调度电力
配电自动化技术不仅推动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还能基于配电网用电高峰背景下,以用户用电需求为依据实现对电力的有效调配,使得配电网供电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在用电低谷状态下,系统化的调配也是降低供电损耗的有效手段。通常而言,用电高峰和用电低谷是配电网调配必须经历的阶段,对于供电高峰期来讲,要将配电供应保障作为重点内容,从而在调配的应用下保证配电的正常供应。而对于正常供电和用电低谷期来讲,要将配电效率作为侧重内容,以此使配电损耗得以降低。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是配电网运行调配人员更好地、深入地了解配电网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以配电网运行参数的采集与分析为路径,直观了解和掌握配电网荷载程度、电网畅通程度和电网电源的分布位置等,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配电网电力调配的实现,以电力供应重点区域为面向保证其供电,确保配电供应的高效化和智能化。就配电供应正常或低谷状态来讲,可以以配电网自动化技術具有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功能为手段,来剖析配电网运行参数,从而实现电力损耗数据的有效合理的获取,并在信息处理能力辅助下对配电网电力供应方案进行制定与计算,从而使配电网供应的电能损耗在原有数据上得到显著的降低。
3.2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智能配电网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自动管理分销网络,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该技术取决于实际用电范围和能耗,并可以确保自动分配电量。此外,该技术可以完全满足各种需求区域的能源状况,并避免在低功率需求区域提供大量配电输入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其次,随着时间收集相关用电量,使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用户的实际用电量,从而合理掌握用电量,避免浪费资源。当然该技术与手动配电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因为该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配电错误的风险,并且避免因为员工的情况而发生用电问题,避免了人为导致的配电错误。该技术还支持大数据计算功能,通过GIS平台证明使用相关设备的合理性,并有效避免了人力资源短缺。假如出现用电问题,可以尽快的查找故障并隔离问题区域,以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3.3实施配电自动化运维工作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具有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用户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广的特点。同时,在配电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当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较快,因此如何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维护已经成为了当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通信网络、终端设备、数据库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机构。在加强配电网运行管控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如下3个方面。首先,应当及时检查自动化终端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当立即解决。其次,定期实施有关配电网的巡查工作,通过加强对于终端设备的检测,从而确保设备的可靠性。最后,应当及时更新后台信息,通过加强配电网建设的跟踪力度,从而及时调整配电网运行方案。
3.4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仍然处于探索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可以执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安排充足的技术人员投入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才能推动配电网运行管控的合理化以及规范化。通过培养出一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人才,从而迎合当下配电网发展需求;通过建立新的工作岗位,从而适应配电自动化建设对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运用精益化管理工具,加大对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人才的资金投入,从一部分运维人员会技术带动全部人员会技术,从而向新的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过渡。
结语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技术功能的特点和实现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可以发现现阶段配电网和配电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输配电的安全以及有效性。总而言之,就现如今的用电而言,智能配电和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刘小强,姜丹炜.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注意事项[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28-229.
[2]康文韬,何振翔,刘鹏飞,等.基于不停电作业安全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改造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9,41(2):35-38.
[3]耿俊成,宋英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经济运行及优化配置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9,40(5):537-53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