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2020-10-21刘庆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

刘庆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也经历了最初的零星翻译到地位的逐渐上升,再到今天研究内容和成果的逐渐繁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研究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了越来越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对于文化这个概念,一直有着多样的见解,文化本身也有很多种类,但总的来说是与人的生活方式、精神活动、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相关的历史性产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发展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扬弃,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理论更是博大精深,如何处理这两者以及这两者的关系对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新中国70年

一、文化及文化理论

文化在不同的视域中有不同的概念倾向,并且还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可以说对于文化很难有全面而完善的界定,也就是说,文化理论只有被放到社会历史和特定因缘中,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化经历了持续复杂的演变,并将其大致归为人类智慧精神和美学的发展过程、特定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的成果这样三类意涵[1],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通过符合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把文化看作人所悬挂的人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这是符号学意义上的理解。

近年来,关于文化理论的研究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国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外的精髓文化等等都在逐渐向我们显现,其中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维度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后续与此密切相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虽然与不同的理论倾向和庞杂的观点著述,但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切入点,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研究,虽然我们的社会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社会中也会出现诸多的相关问题,国内也有许多学者从文化视角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借鉴其方法和路径对我们今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意义。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批判理论,主张文化革命,由于其时代和所处历史背景的特殊性,造就了这一趋势。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他们反对经济决定论而主张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革命思想,强调阶级意识和文化革命。卢卡奇认为社会中存在着物化意识,并且指出要扬弃物化就要依赖于历史的总体性的生成,而总体性的生成又取决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自觉。[2]卢卡奇的这种总体性的批判方法,成为后来者反思当代文化的重要方法,他所描述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也影响到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柯尔施也用总体性的理论来理解和观察社会历史,并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为特征的总体性革命理论,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决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所受的压迫也不仅仅在于此方面,还要考虑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葛兰西则通过分析了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并且借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这一概念,认为西方社会既要在政治上具有领导权,还体现出文化霸权,所以葛兰西认为在西方社会,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武装夺取政权,而是要夺取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

法兰克福学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之一,它引起我们对文化研究重要性的关注,这一学派深度研究意识形态、文化工业和交往问题。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成员在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理论观点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理论分歧,但总的来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文化是社会批判理论的落脚点,因为社会关系的持续变化会影响文化的某些领域,影响了文化依赖经济的方式,也影响着全部思想观念。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将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视为启蒙精神的一种文化工业,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挖掘,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文化批判理论。本雅明通过对美学思想和日常生活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艺术、美学)批评的方向。马尔库塞认为人应该有两种维度,可是技术理性的统治之下,丧失了否定和批判的维度,只有肯定的维度,产生了虚假需求和虚假消费,社会也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把科学技术视为意识形态,认为应当采取“大拒绝”的立场。

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战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通过利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利维斯主义初步形成了他们的文化唯物主义学派,然后在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他们的著作中,一种新的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通过对苏联出现的教条主义的反思,威廉斯在其《文化与社会》中,认为斯大林主义把文化界看作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但没有看到文化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过实践联结在一起的整体,也就是说,文化不仅能被决定,还可以发挥客观的决定作用。后来在霍尔的努力下,将文化研究从一种传统转化为一个成熟的学科领域,并且逐渐得以大范围的传播。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在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英国马克思主义在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曾经出现过阵营的散裂化趋势,后来在晚期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又逐渐回归,例如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方法,伯明翰学派在霍尔的领导下也进行了反思和回归。

除了上述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之外,还有许多人都有诸多相关论述,例如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理论等等,这些也都已引起我们的广泛研究。当然,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新的问题、新的元素也在继续融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中,当下很多理论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之中,学者也在结合现实不断的给予新的阐发和注解,仍有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

三、新中国70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历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研究的一步步推进的,因此,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历程是蕴含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过程中的。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初步介绍和评述,到展开讨论和争论,再到持续开展翻译和研究的阶段,相应的,也经历了由否定批判到选择性借鉴,再到对话的过程。

1.49年到78年——零星翻译

从建国到78年间,可以说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已经有了初步译介,但当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没有把其代表人物当作西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来介绍,对他们的思想也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梳理,因此也少有对文化理论的专门研究。总的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阶段存在着否定性批判的维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僵化的理解中摆脱出来,为中国人民更好地实现思想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3],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作了一定的理論准备。

2.78年到90年代初——初步发展

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了一个理论专题来研究,这既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批判西方思潮这一研究传统有关,也和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思想解放有关[4]。这个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逐渐开始流行,但前期仍以批判为主,从1987年随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逐渐上升,呈现了学术思潮的西方化,到了90年代初,有了更大的研究规模,逐渐渗透到了学术界之中,引起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了对卢卡奇的物化、葛兰西的文化观等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研究。但由于受到传统研究的影响,这一时期存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名实之争和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性的立场判断的不同声音,以至于后面俞吾金和陈学明在他们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中还对此进行了回应,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事实判断上而言无疑是存在的,也从价值判断上表达了他们的见解。总之,这一时期,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研究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和逐渐兴起提供了各方面的价值,学者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反观中国现实,并对一些中国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3.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逐渐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些改变让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此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为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增强带来推动力,为正确地总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提供了借鉴。[5]1990年,俞吾金、陈学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已经出版,这为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此外,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出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研究提供了许多思路和方向。这一时期已经涉及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色彩、文化批判理论、文化革命、文化哲学、杰姆逊的文化阐释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相关作品的翻译和论文也明显增多。

4.21世纪初至今——繁荣阶段

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文化理论都可谓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结点,那就是在2005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确立,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内相关学者和学生的逐渐增多。这一国内很多学者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研究和阐述,并对文化有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各方面的区分。衣俊卿等人早2003年出版了《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并且认为存在着由文化革命到文化批判的文化转向。这一时期除了对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外,对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大众消费、视觉审美、电影艺术等各领域都有了独特的文化研究,出现了对数字资本主义、城市文化、日常生活批判、消费社会批判、景观社会批判等各方面的研究,也开始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得到文化理论和中国现实加以对比和借鉴,并且不断有了与西方学者对话的诉求。

总之,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研究逐渐呈现出繁荣的面貌,研究的代表人物越来越多,思想也越来越丰富,对于一些代表人物的研究仍在继续,并且不断有更多的创新和发现,但关于部分代表人物的部分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未来我们仍需继续努力、继续保持学习的姿态,并且我们也需要摸索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找到我们中国的学术主张。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启示

由于理论成长土壤的不同,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对其理论进行鉴别和借鉴的过程,通过这一进程对我国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对我们在文化方面的建设亦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涉及了诸多领域,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倾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指向是人的解放。文化是人创造的,与人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为了人,应以人为本,立足中国现实,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合理的观念和思路,扬弃异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有着强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这提醒我们要自觉抵制一些霸权文化以及其他的不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文化倾向,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深刻认识也值得我们深思,例如如今很多学者认为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文化现象已经从“商品拜物教”发展到“景观拜物教”,我们需要意识到社会中的有些广告更多支配的是我们的无意识,或许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当下也有许多文化包装,我们需要对这些媒介和数字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进入了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历史方位,经济等各方面也在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之中,文化建设也早已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软实力,文化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精神力量。文化与政治也是密切相关的,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这些都不能够被忽略。虽然我们不能不去了解别的文化理论,并对之有所扬弃,但我们也要铭记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今天,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将之落到实处并加以创新发展,时刻关注资本主义新变化与当代中国的关联,逐渐在文化结合的历练中定位我们的自我主张,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郑祥福、卢烁乐:《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第112页.

[2]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38页.

[3]陈学明、姜国敏:《评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视野,2019年8月,第32页.

[4]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5]陈学明、姜国敏:《评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视野,2019年8月,第33页.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