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分工及其当代价值

2020-10-21朱喆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

朱喆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中系统分析了唯物主义的相关理念和观点,对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有关社会分工问题的研究,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和推动作用。在全球化发展的现代,系统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分工问题,能够有效帮助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和理解唯物主义史观的内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德意志形态;社会分工;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许多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都已是初具成熟形态。对社会分工问题的诠释更为系统。本文从社会分工理论的概述;社会分工的理论地位;和社会分工的当代价值来叙述。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分工理论的概述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分工提出了具体的概念,这也是帮助其在研究异化劳动过程中发现和探究分工的本质,并建立有别于古典经济政治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分工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劳动一旦被承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分工就自然不得不被理解为财富生产的一个主要动力。人类活动——社会劳动一旦被异化了,分工也就成为人的异化活动和设定。”社会分工是产生私有财产的原因。

(一)社会分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范畴

“分工”即是指:分别从事各种不同而由相互关联的工作。马克思开创性的提出社会分工的具体理论,这是一个有别于黑格尔的纯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特定规律的个体。马克思根据这一基本原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针对社会分工的具体情况提出: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交往的过程。这是首次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对社会分工的系统性阐述,也是和其他任何思想家的区别所在。”

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可以明显地发现社会分工的两个特色:一方面确立了社会分工理论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和所有制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理论作为一个概念和理论,推翻了黑格尔建立的哲学逻辑,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次对社会分工做出了界定。认为:“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以及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分工为群居动物所特有”。

(二)社会分工的形式结构

《德意志形态中》中认为:“社会分工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任何的社会形态之中,社会分工都是联系生产力的关键和核心所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纵向分析——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分工形式

在所有制更迭的过程中,马克思从纵向的发展将人类历史的社会分工划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原始部落阶段,原始的社会分工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由此萌生了奴隶制度的萌芽。第二阶段是公社所有制阶段的分工,由于奴隶主和奴隶阶层的出现,形成了代表城市和农村、工业和贸易的对立关系。第三阶段是封建等级制度阶段,开始出现商业和工业的社会分工,但是这时候的社会分工还是较小的,也只是集中在少数有少量资本的工场之中。第四阶段为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工业和商业的真正分离,使得社会出现新的分工,城市之间受到地域限制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形成大机器时代,社会分工也成为最为普及的大工业时代。第五阶段为共产主义阶段,主要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即出现的社会分工,根据社会调整的要求,根据兴趣进行社会工作。在这一时期,人民从社会劳动中完全解放出来,虽然依旧会有社会分工,但是人们是自愿参加劳动活动,不再受到机械和资本的束缚,实现人在这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实现全面的发展。

这五种类型的所有制阶段,就是马克思谈到的人类社会的五大基本形态的最初阐述。在物种所有制有低向高演变的过程中,社会分工起到了纽带和催化剂的作用。

第二.横向分析——不同阶段的社会分工形式

在社会分工的横向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首先,是纯粹畜群意识下的社会分工阶段。这种主要是和很多动物类似的分工模式,主要的分工标准是通过不同的性别进行相应的分工。其次,是自然分工阶段。自然分工的依据标准的体力和需求等因素进行分工,这也是人类有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再次,是真正的分工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实现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真正意义上的分工。这也是商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表现。通过城乡的分离,形成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以及工商业等四个方面具体分工。最后,是自由分工阶段。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再受到生产资料的限制,也没有明确的社会分工需求。

总之,社会分工理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蓝图。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分工的理论地位

虽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并没有针对社会分工提出具体的概念,但是有关社会分工的基本思想已经成型。所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分工理论,对于我们及时掌握和研究马克思注意的社会分工理论的核心、研究和解决社会生活多样化背景下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社会分工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和其他相关范畴保持著较为完善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发展的学科,社会分工理论也随着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发生着发展变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所在,社会分工一直是联系诸多唯物史观的纽带,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从社会分工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看社会分工的理论地位

社会分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由哲学领域发展到经济学领域。社会分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社会分工理论确立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物质生产需求的重要性。确立社会分工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实现“社会个人的生产”。

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第一要素即就是现实情况下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活动。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考虑衣、食、住、行等方面也成为人类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哦。所以,人们进行一切的生活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马克思认为:“当人只是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身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生活本身。” 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从历史唯物角度分析,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正是通过社会分工体现出来的,而生产关系也是通过社会分工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通过针对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阐释了社会分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关系,从而运用辩证的观点,发现并阐明了社会分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

(二)社会分工理论和人类发展的历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延续,和社会分工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社会分工的形成,人类文明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分工理论可以看做是人类发展的杠杆和标杆。正如恩格斯对文明和社会分工的论述:“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节点,在这个阶段之中,有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充分的发展,完全可以改变整个社会。” 社会分工推动了人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基础。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是社会分工的分离标志,同时成为一种结构性的存在方式,“精神分工的前提是物质分工”,即使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的物质条件都要有相应的历史条件制约。社会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它是物质的产物,而不能决定物质的作用。社会分工理论正是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界限和标志,使得社会实践工作能够在有序化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社会分工理论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符合。正如社会存在一样,社会分工也是受到当时的所处的物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通过社会分工理论,系统完善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社会分工的当代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在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时下,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新时代要求下对中国社会分工的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的全面系统的认识。这就要求针对全球化大背景,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社会分工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挖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分工理论对中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启示,这正是我们亟需要考量问题,这也是实现社会分工理论当代价值的重要表现。

第一,有助于我国把握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马克思将社会分工作为着重强调的重点问题,是因为社会分工的进步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还不够完善,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方面还不够完善。所以对我国社会建设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要从现阶段的社会分工和社会情况进行分析,实事求是,根据社会的具体情况,逐渐形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向结合的发展体系,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人民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坚持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实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有序进步;其次,依靠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帮助国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契机。

第二,有助于我国了解新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得出的结论:社会分工必然导致世界的普遍联系。所以就为我国的对外关系和贸易提供了不小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使得我国在世界分工中的处于不利地位,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得分工也呈现全程化或者国际化的特点,使得社会分工开始突破国界、走向世界的新局面,这也导致每个国家都卷入了国际分工之中。由于我国的技术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国际分工中很容易产生通过廉价劳动力、高能耗和牺牲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最终很容易形成环境被污染、资源被浪费的现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新时代形势下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争取在不合理的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项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想要在国际分工之中建立自己的优势相当困难。这就要求到注重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为我国的又好又快发展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结束语

社会分工思想不仅是马克思注意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分工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须坚持的重要环节所在。在全球化视角之下,对社会分工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同时分析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当代启示,有助于我们将理论基本原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我们系统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脉络,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唯物主义史观的核心所在,推动我国正确认识国际和国内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所以在很多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所以作者希望更多的專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凡跃.马克思生产理论的两种维度——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J].探索,2014,(3).

[2]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2003年版,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编,第43页。

[3] 贾云秀,杨文圣.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有制形态演进思想的再认识[J].河北学刊,2013,33(5):121-124.

[4] 陈菊.《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方法的两个层面[J].齐鲁学刊,2013,(4).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