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构建

2020-10-21廖涵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翻译

廖涵

摘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民族若想发展其文化,除自身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同时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吸纳外来文化,仅仅拘泥于本土文化,且不懂得博采众长的民族往往容易趋向灭亡。翻译则在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建构过程中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简述翻译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国翻译史上重要的四个阶段浅析翻译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构建。

关键词:翻译;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与建构

一、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翻译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和构建的助推器。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时为止的近3000年间,翻译活动经历了三次高潮,每次翻译高潮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1】

二、翻译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世界上各主要文化系统的发展都与翻泽活动密切相关。公元8至13世纪,阿拉伯国家由于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哲学、自然科学文献以及印度文献,在数学、医学、自然科学、教义及人文科学方面均处于当时全球文明的峰巅地位。【2】另外,翻译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丰富性。纵观古今,翻译始终都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和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阿拉伯国家,因其翻译了大量的古希腊文献已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出现了古希腊文明。同理,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若不是出现了一批翻译能人志士,国人怎能进一步地睁眼看世界,中国怎会引入诸多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新知识。

三、 翻译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构建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生存至今,始终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且保持着其鲜活的生命力,完全离不开中国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海纳江河的气概。在发展和构建中国民族文化中,翻译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从汉末以迄宋初一千多年的译经事业,以南北朝时为鼎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翻译时期。僧人是当时翻译的主体,统治阶级借佛教来麻痹人们于是对翻译活动予以大力支持,且为其设有专门译场。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少知名的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大师,如支谦、道安、鸠摩罗什、玄奘、赞宁等。支谦主张译经尚“文”,道安提出“五失本”、“三不易”,鸠摩罗什注重“文余额而诣,旨婉而彰”。【3】这些各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丰富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想象世界和宗教信仰,使得佛教经典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佛经翻译活动成为了当时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出现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了我国沿海地区,许多西方传教士在此背景下前来中国寻找信徒,扩展天主教势力。在此过程中,这些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播了基督教,同时为中国带来西方的科学知识,拓宽了当时人们的视野。1606年,中國著名的科学家,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等科技著作,开启了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4】明末清初时期,科技翻译以天文学为主(89种),占到了科技译述总数的近 2/3,同时也涉及数学(20种)、地理、地质、生物和医学、军事科学等学科。【5】

明末清初时期的科技翻译,不仅让西方科学文化及其科学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同时当时的人们也意识到中国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学习了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考察实证。另外,这次科技翻译高潮促进了中国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也为后来的西学东渐翻译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起,一步一步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封建王朝的地主阶级开始认识到欧洲国家的强大,便寻求其强大的原因,发起了自救的洋务运动。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其中,通过各种途径将西学的新技术和新观念传播至中国,以启发民智,推动社会进步。【6】人们对于西学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开始慢慢接受,最后开始主动学习吸收,于是大规模的西学翻译便产生了。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第三次翻译高潮,中国翻译领域出现了新的曙光,即汉语白话文化,不仅使汉语语言表达更为平实,更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其交际功能较文言文来说更加凸显。与此同时,这次翻译浪潮中,由于当时俄国前革命时期与中国政治形势的情况很相似,所以大量俄国文学、哲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西方的自由主义精神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俄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和坚定信念引起了国人心中的强烈共鸣,给了国人极大的勇气和力量,也给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总之,第三次翻译高潮,无论是在翻译层面,还是在思想意识和汉语语言层面上都有着深远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不仅是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更是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与建构中翻译从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佛经翻译到现代翻译,翻译不仅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译语语言和文学以及当时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注入了新鲜血液。另外,也开阔了国民思维和眼界,为中国革命指明道路,同时让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五、参考文献

[1] 张永中. 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116-117.

[2] 恩斯特·卡西尔著,干晓等译. 语言与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988.

[3] 贾林滋. 从中国翻译史上四次高潮谈翻译对文化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3, (4): 191-191.

[4] 杨全红. 旧观与新探——李之藻翻译思想归结[J].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2016(00): 117-127.

[5] 李建中,雷冠群.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6(07): 84-86.

[6] 罗飞. 中国翻译史的四次高潮与社会文化[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6): 243-244.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