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市浦口区一公里健身俱乐部消费人群的调查研究
2020-10-21孙伟皓
孙伟皓
摘要:随着南京市浦口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崛起,体育健身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有显著增长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一公里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基本情况、消费形式、消费水平、消费动机和行为进行分析,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目的。
关键词:一公里 消费者 分析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对一公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人群特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健身消费者的基本状况、健身方法和目的的调查研究,反映出一公里健身俱乐部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
2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南京市浦口区一公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3 结果与分析
3.1 健身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分析
一公里健身俱乐部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男性略高于女性,在年龄结构方面,18 岁以下人群和46 岁以上群所占比例相对较少。18 岁以下人群多为青少年,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较大,并且大多无个人收入,健身成本相对较高。健身消费者大部分集中在19-25岁,反映了该年龄段的青年易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消费方式,注重健康、娱乐和享受。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大多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经济负担不太重,具备健身消费的物质基础。
3.2 健身消费者的经济收入分析
在一公里健身俱乐部消费人群中,3000—4000 元收入人群所占比例为最高值,向两端递减,接近正态分布。一公里健身俱乐部是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健身俱乐部更适合中等收入人群健身消费。
3.3 健身消费者的职业分析
企业职员在一公里健身俱乐部消费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占被调查者的39.5%;其实是学生,占被调查者的27%。企业职员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相对充分的业余时间,成为了一公里健身俱乐部的消费主力军;学生多为大学生,有大量课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同时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让健身俱乐部成为了课余时间的首要选择。3.4 健身消费者的健身动机分析
在一公里健身俱乐部健身消费人群中,以强生健体为动机的健身者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塑型和减肥也占有不少比例,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艺术审美观逐提高,对自己的形体、外表有了更高要求。
3.4 健身消费者的健身次数分析
每周健身3—4次人數最多,占被调查者的44.7%;其次是1-2 次,占被调查者的32.2%。走访发现,俱乐部会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下班以后,健身意识较强。大部分健身者养成了一定的健身习惯,为了保持运动状态,坚持锻炼。所以每周保持3—5天的运动量。小部分健身者有的是为了追求时尚或追求新鲜感,有的是忙于工作、学习而没时间,于是偶尔去健身房锻炼一下。所以每周最多也就花1-3 天进行锻炼。
3.5 健身消费者的健身时间分析
健身消费者健身时间1—2 小时所占比例最大,说明俱乐部的消费者在健身时比较能坚持能真正达到健身目的。少部分健身消费者会选择2—3 小时的大运动量锻炼,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健身者来健身还是喜欢选择适量的锻炼来放松自己,并不一味追求大负荷的锻炼,同时也反映了一公里俱乐部从事专业健身运动健身者并不是太多。
3.6 健身消费者的消费形式分析
在一公里健身俱乐部中采用年卡的消费者所占比例最大,一是年卡相对较为划算;二是这部分健身消费者确实有对健身长期需求。一公里健身俱乐部针对学生特别推出学年卡,价格优惠,性价比高,是学生的不二选择。因此,一公里健身俱乐部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优惠的会员服务。
3.7 一公里健身俱乐部宣传方式分析
一公里健身俱乐部会员中经朋友介绍所占比例最大,可见会员本身的宣传效应力量不可忽视。近60%的消费者通过其他宣传方式了解俱乐部相关信息。因此,宣传因素对健身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能产生极大影响。综合分析一公里健身俱乐部在宣传力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作为宣传的首要工具却没能成为影响人们购买消费的主要宣传来源。
3.8 私人教练的课程收费昂贵
一公里健身俱乐部的私人教练收费有一半在200-500元,普遍收费是比较昂贵的,由于目前南京市浦口区经济水平与南京市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应制定合理的私教费用,使每堂课都能得到最大的经济回报的同时,并尽可能的去吸引更多的健身会员参与到私教课程上来。
4 建议
4.1 加强完善现有健身房的管理,尽量开发更多的健身项目,以便更加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健身者的需求。
4.2 健身房应在现在的收费水平上向会员们尽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地提升健身房的规格,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高档健身房,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收入人群也参与到健身热潮中来。
4.3 推出更多诱人的优惠活动,以便更好的刺激健身者的消费欲望,让健身者能够体会到真正的“物美价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地向广大群众推广健身的时尚性,健康性,在新余市掀起健身热潮。
4.4 制定合理的私教费用,使每堂课都能得到最大的经济回报的同时,并尽可能的去吸引更多的健身会员参与到私教课程上来。
4.5尽量延长俱乐部营业时间,关注动态工作消费人群的健身,丰富俱乐部的健身内容与课程,完善教练员队伍。注重其他消费体制的推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
参考文献
[1]孙涛,陈斐婓.江苏省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2006,12(5):211-212.
[2] 王洪.我国健身中心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1,11(3):3-5.
[3]田里.对我国健身房现状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3,5(3):9-11.
[4]孙书尧.健身消费市场流行趋势[N].消费日报,2012-07-06(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