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的董仲舒形象简析

2020-10-21李国新马吉照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董仲舒唐诗

李国新 马吉照

摘 要:唐诗中提到汉代大儒董仲舒相关典故的作品不下数十首。这一历史人物意象出现在唐人笔下时,有时作为刻苦治学的榜样,有时作为古代博学多才之士的典型,也有的重点感怀他任胶西相时的经历,唯一一首对董仲舒持批判态度的诗歌则指向其阴阳灾异学说。唐诗中的董仲舒形象的多主题变奏,既反映出这位一代大儒在唐代的接受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唐代士人的文化心态。

关键词:董仲舒;唐诗;士人心态

一、引论

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思想主张对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在众多燕赵历史名人中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位。

然而董仲舒也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在古代,他几乎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第三人,长期受到圣人般的尊崇,在特殊时期“批林批孔”的运动中,他是被猛烈批判的封建巨头,今天,人们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但他重阴阳、言灾异基本被归为糟粕,独尊儒术造成的专制影响仍令很多人耿耿于怀。那么,唐诗里有哪些歌咏到董仲舒的诗歌,唐人如何看待董仲舒呢?

唐诗中提到董仲舒相关事迹的作品不下数十首,虽然大都是运用典故比拟时人时事,但看他用来比拟何人何事,用他的哪些侧面,既是对这位一代大儒在唐代的接受史的反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唐代士人的文化心态。

二、董仲舒在唐人眼中是刻苦治学的榜样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董仲舒早年治学的情景:“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1]p703而唐诗里的董仲舒以及董家的帷帐,首先也是用作刻苦用功、读书治学的榜样,“下帷”一语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广为运用,成为读书生涯的代名词: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寂寥荒馆下,投老欲何为。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牟融《题朱庆馀闲居》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李瀚  《蒙求》

请益先求友,将行必择师。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朱湾《咏玉》

奋迹登弘阁,摧心对董帷。           李商隐《咏怀寄 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需要指出的是,董仲舒“下帷”治学的榜样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运用,诗人们采用这个典故简单而传神地刻画出勤学书生形象,其用意往往是反弹琵琶,实际表达空怀诗书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如“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行行游且猎篇》),“男儿称意须及时,闭门下帷人不知。年光看逐转蓬尽,徒咏东山招隐诗”(权德舆《放歌行》),表面看是否定了书生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诗人们自身都是青灯黄卷下苦读的书生文士,不可能真的自我否定,而是蕴含着恰恰相反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同样典型的例子如河北诗人刘言史(因曾在枣强做官,世称“刘枣强”)的《放萤怨》,他反用董仲舒不窥园的典故,抒发的是坎墰不遇的读书人空怀满腹经纶而找不到出路的失望和激愤: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青云杳渺不可親,开囊欲放增馀怨。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末句“漫”可解为“空,徒然”,如《三国演义》第32回:“(袁)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后有人诗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2]p181刘言史以董仲舒比喻不得志的困顿书生,说他们白白囊萤苦读,从少年熬到白头没有出路,不如干脆再不读书了,醉生梦死去求解脱,这在读书人只有科举一途的古代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虽是一番气话,读来令人心酸无比。

三、董仲舒是古代博才多学之士的典型

以上着重董仲舒治学的勤劳刻苦,也有的唐代诗人专注其学问深广: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 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名列“燕许大手笔”的盛唐宰相、文学家张说把董子的才学与文学家扬雄并提。

述圣鲁宣父,通经汉仲舒。 钱起《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是将董子与至圣先师孔子并举。也有人用到董仲舒向汉武帝进天人三策的典故: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寄永平友人》

当然,唐代诗人在酬赠送别之类诗歌中引述到古人贤才,其本意在于赞颂当时赠诗的对象,董仲舒典故在这一类唐诗中的运用,反映出董仲舒在唐人眼中一个典型侧面就是其博才多学的宿儒形象。

四、董仲舒任胶西相期间的表现给唐人突出印象

董仲舒对策得到汉武帝激赏,后来任胶西相。胶西王蛮横,有野心,董仲舒出任胶西相有极大风险,实际是政敌的打压迫害所致,他却在那里赢得尊重,这一段经历也令唐人缅怀:

武帝未能忘塞北,董生才足使胶西。    赵嘏《平戎》(时谏官谕北虏未回,天德军帅请修城备之)

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   刘禹锡《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刘禹锡以任胶西相时的董仲舒比董评事,送姓董的朋友,就搬出董姓的名人,这是古人作诗的习惯。而且,用董仲舒因被打压迫害安排到胶西反而能受到胶西王尊重的历史故事,安慰这位朋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符合刘禹锡坚强、乐观的一贯性格,与其“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名作在精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唯一一首对董仲舒持批判态度的唐诗

晚唐著名诗人罗隐专有一首咏史诗,诗题就叫《董仲舒》: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 南门又北门。

这是唐诗中唯一一首对董仲舒持批评态度的作品。

《汉书·董仲舒传》云:“(仲舒)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唐初颜师古注曰:“谓若闭南门,禁举火,及开北门,水洒人之类是也。”[3]按照董仲舒阴阳灾异学说,求雨时需关闭南门,开放北门,董仲舒在这方面的言论在他生前曾险些招致杀身之祸,在身后仍然引起诗人罗隐的诟病。

今天看来,阴阳五行说并无科学道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董仲舒之言灾异,其实质是想用天降灾异之说来保持儒家立场,对朝政发挥批判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在秦汉进入“大一统”时代后,儒家知识分子面对至高无上的专制皇权做出因应和限制的积极努力。[4]p3因此,罗隐诗对董仲舒的批评停留在阴阳灾异学说的表面,抑或甚至是反对儒生批评朝政,其精神境界反在仲舒之下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颜师古.汉书注·卷五十六[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韦政通.董仲舒[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

猜你喜欢

董仲舒唐诗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马诗之四
碍眼与碍心
不公开表扬
优贤不扬历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董仲舒的“不表扬”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