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分析

2020-10-21申俊坤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申俊坤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机械自动化逐渐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与传统的手工劳动模式相比,机械自动化生产实现了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的提升,切实满足了人们快速增长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行机械自动化,掌握其核心技术以及制造模式,对于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从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将其,深入分析了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核心技术以及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制造模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逐渐从农业手工生产迈向了机械生产时代,在计算机产生之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生产的有效结合,机械自动化便初具雏形。通过计算机上自动化控制系统向机械设备发出指令,能够操控机械设备进行活动,从而切实减少了工业生产以及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工业水平以及人类的发展进程,一个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充分意识到了机械自动化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在各行各业都开始着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以及各行各业都开始更加注重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起步较晚,在核心技术以及制造模式方面还比较落后,甚至受限于西方国家,这就导致我国机械自动化的行业工业寿命普遍不长。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机械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以及制造模式,力求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情况

机械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悠久的历史。详细来说,对于原始人类来说,人们通过使用石头、木棍等工具,实现一些人手工无法完成的操作,这可以看作是机械发展的先驱。随着人们智力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原始人开始将一些有效节约体力的工具充分的应用于生活之中,例如鼓风机、水车以及火堆等,通过这些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十六世纪以前,机械设备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这主要是人们的研究还没有达到那一步造成的,而在十七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瓦特首先对传统的蒸汽机进行了改革,这标志着人们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也显著推动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到了十八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了采矿行业、纺织行业、冶金行业都开始应用蒸汽机来进行工作。当这些产业逐渐实现机械化之后,机械制造工业化也逐渐开始形成,并且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成为重要的产业。而机械工程也实现了从个体化、分散化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的转变。

二、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

对于机械自动化来说,掌握了其技术核心,才能够充分的保障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起步较晚,国家早期对其的重视和培养发展力度也不够充分,这就导致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想要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就需要下足功夫、加大投资、耐下性子搞科研,对西方的先进技术核心进行积极地学习以及系统的掌握,并加强和西方发达国家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的交流。在掌握这些技术核心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能够实现我国技术核心掌握的不断扩大。现阶段,我国所掌握的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三种。

2.1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就是指采用数字化控制的方法对一个生产流程中的机器进行操控,从而让机器自己工作,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数控技术能够对机械设备的移动位置进行操控,同时也能够操控机械设备的移动速度以及变化角度等,从而实现工业化的生产。现阶段,数数控技术主要应用于设备的加工、机械产品的制造以及生产技术的管理等方面,举例来说,制造行业、信息行业以及医疗卫生行业都有数控技术的应用。现阶段,一个医院是否具有达芬奇机器人成为评估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达芬奇”机器人就是人通过数控技术来对机械设备进行操控,从而实现远程手术。另外,全身CT扫描诊断仪也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疾病的诊断。

2.2网络化技术

网络化技术,就是指通过借助多台计算机同时操控,实现各种数据的时会传输以及远程管理,从而实现机械生产的自动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快速传输。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络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第三方资料的有效分享,从而将这些重要的资料进行使用,提升自身的生产制造水平。

2.3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就是指通过这种技術的应用制造出一些高水平的智能机器,从而完成一些精细要求比较高的设备制造以及操作。高智能机器通过相关操作人员编写好的程序,能够实现既定项目的操作,并且与人工操作相比,其发生失误的概率极低,能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向,因此,我国需要切实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实现机械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三、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

现阶段,在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这就催生了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现阶段,常用的机械自动化制造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流水线生产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指按照固定的流程来对产品的生产进行安排,让员工在固定的位置只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二,智能化控制生产模式,智能化控制生产模式是一种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完全脱离了人力操作,使得生产的质量和精准程度不断放大,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由于人力操作造成的失误。

四、结语

综合全文,对于机械自动化来说,掌握其核心技术和制造模式对于机械自动化地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想要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就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断将自身的优势进行扩大,从而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民敬.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2):153-154.

[2]温家亮.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1):8.

[3]赵传生.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6):165-166.

[4]孟晓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与制造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5):155.

猜你喜欢

机械自动化
浅谈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
机械自动化设备应用技术刍议
论述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及其制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