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书信 指引青春的明灯
2020-10-21孙俊强
孙俊强
作品简介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在29岁到31岁旅欧期间写下了这十二封信。《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早期作品,展现了朱光潜先生的艺术见解、美学思想和修养学识,内容涉及读书、修养、作文、选课、情与理、人生境界等多个方面,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作品梗概
一、谈读书
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有选择地读课外书。有价值的书至少要读两遍,要把快读与慢读相结合,要做读书笔记。
二、谈动
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解愁的最好方法是多活动,多运动。
三、谈静
此篇所说之“静”指的是心界的空灵,是感受、领略生活趣味的能力,“静”不仅可以使你领略趣味,而且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教育界本着良心参与社会运动,也不算越职。总之,救国和读书都不可偏废。
五、谈十字街头
学术思想出了象牙塔到了十字街头后,难免流为俗化。我们于叫嚣、扰攘中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淹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
六、谈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每个宇宙自有一套判断标准、衡量价值,绝对不能混淆乱用。
七、谈升学与选课
做学问全赖自己,做事业也全赖自己,与学校资格没有关系。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禀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在社会发挥效用。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八、谈作文
读书只是预备的功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作描写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作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九、谈情与理
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生活胜于理智生活。人生既然把生活作为第一要务,就不能只有理性,不能做教条刻板的机器人,要做到感性与理性二者兼得。
十、谈摆脱
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首先要做到“摆脱得开”。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十一、谈在罗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效率越来越成为人追求的指标,但其背后却是越来越浮躁的人心。不能深入,不能耐得住长久的寂寞,贪容易而恶艰难,都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十二、谈人生与我
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于朱先生来看,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一是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中的人和物玩把戏;二是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别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阅读指导
一、漫不经心做“摘抄”
摘抄是積累语言、学习语言的好方法。我们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句式、段落乃至篇章,下笔时才能辞直义畅,痛快放达。具体摘抄什么呢?可以是文中重要的观点,可以是精彩精辟的语句,还可以是意味深长的语段;摘录可以原文实录,也可以择要选录。
二、选我所爱写“评注”
评注,可以着眼于词语的表达、内容的理解,还可以着眼于自己的感悟。评注可以以旁批尾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用摘要归纳的方式处理。这样在阅读中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自己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
三、抒我所感写“读后感”
读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就是在发表读后感。写读后感,首先介绍自己“读”的内容,就是概述读物的内容要点或主题,也可以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读书心得的“得”是因“读”而发,但是如何“发”,就需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写作中要注意叙议结合。“叙”就是引述文章中体会最深的一句话、一个故事或一个人物;“议”就是在叙述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是“叙”的深化。
专题探究
专题一:畅谈阅读收获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来如聆听长者语重心长的劝导,如同老友诚恳真挚地交谈,亲切自然,让我们受益颇多。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读后感。
专题二:交流读书经验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倡导养成读书的习惯,倡导要多读读课外书。把你读课外书的经验写下来,在班级的读书经验交流会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专题三:深化读书感悟
人生多选择,选择爱好兴趣,选择未来理想,选择人生道路……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得与失。请你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就“人生选择”这一话题谈一谈你的认识。
片段赏析
谈读书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赏析
选段主要讲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作者一开篇循循善诱,用连环炮式的反问引出观点:能不能读课外书,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接着作者又引用了孙中山的例子,极具说服力。
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
仅这一句,就振聋发聩,点明了读书的重要意义。“光”是革命的道理,也是人生的道理。作者形象地阐明了读书明理的意义。
谈作文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
读书只是预备的功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作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作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作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作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作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赏析
选段重点谈作文的方法。第一段讲“写生”对作文的重要意义,第二段讲“写生”须以“作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论据充分,细节丰富,语言恳切,富有感染力。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这一句运用类比,用学画来阐释学习作文的方法。“临帖”指读书,“写生”指观察生活,易于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