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0-10-21

新华月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民生经济

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奋斗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这次会议求真务实、科学谋划,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激发干劲,对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经济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看到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工作预案,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进取,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促发展抓落实。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强化民生导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勤勤恳恳干出来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0年的经济工作,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对全党全国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把牢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着力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引领我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所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面对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防范风险、迎接挑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必须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发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成为发展的指挥棒、行动的度量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推进对外开放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只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新发展理念对表、向新发展理念看齐,才能做到同频共振、知行合一。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唯GDP论英雄,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要切实抓好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中,凸显了“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鲜明导向,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行动方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19年以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步伐加快,从推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举措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到出台外商投资法、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功举办第二届进博会……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提供了制胜法宝。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种种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无论从供给要素还是从需求空间来看,中国经济依然具备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发展潜力不会自动释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搏击弄潮,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强底气、增添动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关键是牵住改革“牛鼻子”,以重点带动全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国资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开掘强劲动力。

开放助推发展,发展呼唤开放。做好2020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朝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既要“引进来”,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降低关税总水平,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也要“走出去”,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促进互利共赢。

改革开放任重道远,闯关夺隘战鼓催征。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为我们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关键点和着力点。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只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才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开辟我国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的总攻。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这项重大任务。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要聚焦“硬任务”、咬住“硬骨头”、打好“组合拳”,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以精准施策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使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2019年以来,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等持续发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有丝毫懈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幣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强化风险意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既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又加强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引导金融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做到守土有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筑牢金融安全的“防火墙”。

确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化民生导向,把“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作为2020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9年以来,各项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减税降费,促进就业,提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让老百姓用上更多平价优质药品……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内生动力。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社会稳定之基。稳字当頭,就业为先。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必须抓好就业。2019年以来,随着多项稳就业措施落地,新岗位、新业态进一步壮大,就业潜力持续释放。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但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2020年稳就业任务依然艰巨。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办实事、多解难题,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民生福祉。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发挥市场优势,增加民生服务供给。医疗、养老等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关切的热点,也是民生工作的重点。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既能增加民生服务供给,又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既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可以释放需求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完善机制和政策,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聚焦群众需要深挖市场潜力,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同心合力、真抓实干,努力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交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优异答卷!

(综合2019年12月13-17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为新华社评论员)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民生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民生寄语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