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2020-10-21齐宝忠
齐宝忠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前沿的单位,承担的工作千头万绪,处理的事情五花八门,需要民警精通“十八般武艺”。
但不可否认,派出所工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仍然还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头一号“秘诀”是“勤”,而头一门“功夫”就是“走”——“走”不到群众的身边,一切都无从谈起。
“改革先锋”、著名公安英模、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筷子巷派出所退休民警邱娥国当年担任户籍民警时,给自己定下了“勤、沉”两字方针,要求自己在辖区内“勤走、勤问、勤思、勤记”,深入广大群众,了解辖区情况。两个字中,“勤”在先;四个“勤”中,“走”第一——这就是当年邱娥国的“看家功夫”!
同样是老模范的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西罗园派出所民警杨秀奇,也就是20年前在北京曾经家喻户晓的“片警杨子”,当年也是靠着一个“走”字打开的局面。一开始,他在社区开展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于是,他走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终于找到了垃圾清理这个“突破口”。酷热的盛夏,他连续20多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带领民工,拿着铁锹,推着小车,清理堵塞的垃圾口。环境整洁了,老百姓也接纳了这个手脚勤快的小伙子。再后来的20多年中,杨秀奇一直不停地奔走在西罗园社区,和社区百姓结下了越来越深厚的情谊。
没有一个优秀社区民警是不擅长“走功”的,但有人的走法与众不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副所长宝音德力格尔,他的辖区有5个嘎查,地广人稀。他要走遍社区,光靠一双脚是不行的,只能借助摩托车。从警20多年来,他用一种“刷记录的工作方式”守护着居住在1672平方公里辖区的900多户居民。他每月深入辖区20多天,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先后骑坏了8辆摩托车,走访牧民16万余人次。牧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赛因察戈答”(汉语意为好警察)。
不止是英模民警如此,很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脚下功夫”也都非常了得。肖志刚是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高桥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发现他对社区的情况“如数家珍”。问他为何如此了解,他说,社区民警的工作是“走”出来的,如果不深入社区,就掌握不了一手信息。当时记者还注意到,从7:57分上班到上午10点,仅仅两个小时,肖志刚的微信步数就达到了10034步。
和肖志刚一样不停奔走在社区的普通民警有很多。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公安局魏城派出所民警李飞从警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时间,李飞成了魏城镇最能走路的步行达人,当地老百姓都爱叫他“飞”警官。高高瘦瘦的他,几乎每天都是朋友圈里运动步数排行榜的冠军。他每天不仅坚持花6个小时走3万多步巡守社区,还活跃在社区的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微信群里。哪户的房子裂了一道缝,哪户又生娃了,哪户和哪户是亲戚……一问“飞警官”一个准。“因为每天都在社区走家串户,已经让我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不是群众离不开我了,而是我已经习惯每天跟群众在一起。大家就像我的家人一样!”
从警十年的李飞靠一双脚板赢得了“飞警官”的称号,从警五年的姚望也不含糊。姚望是安徽省黄山市公安局屯溪分局老街派出所民警。五年来,他用双腿丈量屯溪老街,踏过了老街的每一块石板,对老街了如指掌,成了群众心中的“热心人”“暖心人”。他每天要走两万步,节假日的步数更达到四万步以上。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奔波的脚步。
跟大多数社区民警独自“暴走”不同,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太平派出所社区民警陈金刚、陈海涛——在所里被大家称为“金涛兄弟”——则是“搭档”在一起,几乎每天都走出3万多步的成绩,长期高居微信朋友圈步数排行榜前两位。莫非哥俩是每天约着一起走路锻炼?带着疑问,这天一大早,樊城分局政治处的樊珊就赶到太平派出所。跟着他俩在社区忙完一天,樊珊一看自己的手机,不出所料,32765步。“他们3万多步的‘琐碎付出,换来了我们的一方安宁。”樊珊将这一过程发到朋友圈后,网友这样点赞。
2020年初,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各地派出所民警在保证接处警正常运转的同时,又面临“阻击疫情”的头号任务。紧张的疫情防控中,他们的“脚下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朝阳门派出所55岁的社区民警张昭宁,疫情期间每天的步数稳定保持在三万步以上。实际上,他管理的社区范围并不大,只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那些住宅楼他是一层一层爬的,那些门也是一户一户敲的。也许做任何事情都怕“认真”二字,在张昭宁的严防死守下,社区无虞。他也因此被群众称为社区的“安全阀”。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朝天宫派出所社区民警杨震则被称作是社区的“当家人”。疫情期间,核查信息、防控宣传、封闭小区……这些都是他的日常工作。他东奔西走,每天超过3万步,一干就是接近30天。每当辖区居民问杨震为啥闲不住时,他总是说:“只要你们好好的,我多走几步路算得了什么。”
疫情中每天“暴走”在社区并不只是男民警的“专利”,论起“脚下功夫”,“巾帼”同样不让“须眉”。疫情发生后,贵州省安顺市公安局西秀区分局东街派出所副所长、片区民警李燕琼除了第一时间带领警务室与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楼院进出口进行管制,并和社区人员24小时排班值守外,每一天,她还要在辖区内来来回回排查10多次,竭尽所能地将每一位居民的情况摸清摸透。辖区里的一位阿姨开玩笑说:“燕子,为什么大家的步数只有一两百步,你的却是两万步?”她给阿姨解释说:“为了大家的平安,我们多走兩步是应该的。”
要说最让人震撼的“步王”,那还得说是北京市公安局门头沟分局大峪派出所社区民警门振昌。抗疫期间,社区门口的防控点位、流动人员的实时管理、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每一处都有门振昌的身影。微信显示,门振昌那些天每天的步数竟然达到5万!简直是“战疫力”爆表。粗略算来,疫情发生以来,他巡查了大约3000多公里,电话和上门核查流动人口几千人次,卡口宣传、上门宣传几百次。“只有我们多走几步,多做点工作,老百姓们才能早点过上正常的生活。”门振昌说。
过去,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社区民警往往为了核对一个数据、一个姓名,都要到辖区居民家里来一趟。有时候见不到人,还要来两次、三次……而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很多事情不用见面就可以办得妥妥帖帖。但是广大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仍然没有停下他们奔走的脚步。因为他们知道,社区警务是做人的工作,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完全代替民警的一双脚。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构建和完善之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警务工作任重道远。敢问路在何方?路,仍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