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莱街派出所: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

2020-10-21冯锐宋晨

派出所工作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辖区派出所民警

冯锐 宋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建于1946年,是被国务院命名的“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秉承“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三件传家宝,一代代东莱人继承优良传统,忠诚履职尽责,让东莱街派出所成为“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

进入新时代,东莱街派出所紧扣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全力打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公安新形象;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百姓的新需求;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内涵,积极探索打开群众心结的新途径;紧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拿出新招法,赢得了广大群众普遍赞誉。

第一篇

铸牢红色警魂  对党忠诚履行新使命

时间回到火热的1946年。

4月28日,哈尔滨解放,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同年8月,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重任的东莱街派出所宣告成立。196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革命化、群众化、战斗化的公安派出所”。

传承“东莱故事”,播撒“人民情怀”的种子

74年来,东莱街派出所历任班子把所史教育作为全体民警“必修课”和新警从警“第一课”,不断在传承“东莱精神”中汇聚前行的力量。

“每名新来的民警都要在所领导和老民警带领下走进荣誉室,聆听老民警讲述东莱的发展史,了解派出所各个不同时期队伍风采和工作亮点,感受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让‘人民情怀的种子种进每一位民警的心中。”东莱街派出所所长刘学钢说。

今年8月6日至8日,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在吉林和黑龙江调研。其间,赵克志来到东莱街派出所,认真了解东莱的光荣历史,充分肯定了多年来的工作成绩:“东莱街派出所不简单!在波澜壮阔的人民公安发展史上,一代代公安民警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好东莱街派出所的好经验好做法,把东莱街派出所作为开展教育整顿的生动教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让‘东莱精神在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发扬光大。”

东莱街派出所副所长姜禹说,“那些我敬重的前辈、难忘的经历,给了我永动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东莱人的情怀。”

东莱街派出所的民警大多是“80后”。如何让青年民警在加入东莱这个集体后快速产生认同感,从而“找准定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东莱人”?如何让老民警在经历职业瓶颈期后持续焕发青春?

新老民警“一对一”,用一个个“东莱故事”感染民警,提升民警“思想自觉”是他们自己开出的药方——

老民警为新民警以身作则,从处理案件到下片儿走访,从日常工作习惯养成到思想上的教育引导,让新民警时时刻刻以东莱人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为标准约束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

马颖是东莱街派出所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教导员,现任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政治处副主任。2003年来到东莱街派出所时,她是一名户籍内勤。

“以前总听别人说东莱好,可我来到这个队伍的第一天,就被‘上了一课。”马颖回忆。

当时,所内正在进行大扫除,负责和马颖对接的老民警在简单介绍完所内情况、分好工作任务后便去干活了。新同事们热情地和马颖打招呼,“手下清扫的工作没有一丝懈怠,认真极了”。

“从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里,我看到了大家对这个集体的珍视与热爱,让我不自觉的从那一刻起产生了同样的感情。”马颖说。

紧抓政治建警,催生队伍奋进前行的强大合力

东莱街派出所有这样一个传统——

每周一早上,所里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民警立正肃立,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向国旗庄严敬礼。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薛飞,东莱街派出所民警,是最熟悉这项活动的人之一。20多年过去了,薛飞从观看仪式的孩童,成长为如今参加仪式的人民警察,从听父辈讲一代代东莱人忠诚奉献、爱民护民故事的倾听者,变为续写“东莱故事”的传承者。

同时,东莱街派出所还把党建的触角延伸到所外,大力开展“党员结对帮”活动,通过“多帮一”“一帮多”,让党员民警与困难家庭、困难儿童、孤寡老人结对帮建,增进群众对党的支持与信赖。

以问题为导向,锻造律令如铁、执纪如钢的坚强警队

上世纪70年代,东莱街派出所以“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作风,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

上世纪80年代,东莱街派出所的民警从拒吃一顿饭、拒收一份礼做起,树立起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74年来,东莱典型层出不穷,对党忠诚、为警清廉的动人事迹举不胜举。”东莱街派出所所长刘学钢说。

东莱街派出所将要求具体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一日生活制度》《十项警务活动规范》等措施,用铁的纪律管理和约束民警。为保证所内这些制度的落实,东莱街派出所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严要求。例如派出所实行每天四次点名制度,一名老民警一次迟到三分钟,虽然情有可原但是为了保证制度的执行,所领导仍令其在全所民警大会上作检查,不仅使本人心服口服,而且也教育了全所民警。

在东莱,教育整顿工作从未松懈过。

他们把教育民警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名利关,拒腐防变,自觉经受考验作为新形势下爱民为民的重要内容,要求民警不断进行自励、自警、自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抓”“四不”原则,即抓预防、抓监督、抓反馈,后门不开、私情不领、送礼不要、吃请不到,有效地加强了对民警廉政行为的管理与监督,增强了民警拒腐防变的自我约束能力。

信仰传递薪火,实现东莱精神的复制裂变

“要通过传承弘扬龙江优秀精神、总结推广‘東莱先进经验等措施,让全省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迅速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活跃起来,强化在先意识、拿出争先劲头、确保领先目标、激发创先激情,让‘东莱精神花开在龙江、香飘在龙江,着力提升全省‘学东莱先进派出所比例,示范引领整个公安队伍提振精气神、彰显新作为、奉献新时代。”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李毅说。

“东莱精神”不断被学习和发扬。据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荣市街派出所教导员赵静介绍,荣事街派出所就是将学习“东莱精神”与荣市街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小组的先锋示范作用,以“五新党建模式”为基础全面推动派出所党建工作规范化。

建所至今,共有400余名民警在东莱街派出所工作,其中涌现出一级英模1名,二级英模2名,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4名,100多名民警作为先进典型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局推广,先后向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分局输送了196名优秀领导干部。“东莱精神”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在哈尔滨公安机关开花结果。

2018年4月23日,哈尔滨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局长刘亚洲履新上任第一个工作日的第一站就选在东莱,并在当时深情提出:“东莱人要再讲东莱故事,在制高点上再登高,让东莱红旗高高飘扬。”

“爱人民、讲奉献、保平安的东莱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东莱红旗始终没有褪色,东莱传统始终在传承发扬,今后也是我们全市公安机关秉承的方向。我们会立足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实际,多角度全面复制东莱精神,让东莱精神成为引领哈尔滨公安扎实进取、团结奋进的旗帜。”哈尔滨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亚洲说。

第二篇

坚持人民至上  谱写服务人民新篇章

“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是东莱街派出所的三件“传家宝”。究其本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东莱民警

——“温暖、服务、帮扶”送到家

东莱街派出所给予特殊群体足够的关怀,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家,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全所25名民警全部都有专门的帮扶对象。

东莱街派出所原教导员马颖和赵玉梅大娘的故事一度被传为佳话。

赵玉梅无儿无女,老伴很早就过世了。在马颖调到东莱后认识她的时候,已经有几代东莱人接续照料过这位老人了。

那时,赵大娘已经81岁,身体还算硬朗,不仅是辖区老太太巡逻队的成员,还时常“做些芹菜炝花生米送到所里来”。

直到现在,马颖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去看望大娘的情景:老人指着家里挂满墙的东莱民警照片,如数家珍地向她介绍这些最亲的孩子对她的好。

“大娘念叨起的每一个人,都让我非常羡慕。我觉得,那是作为东莱人独有的骄傲。”马颖说。

从此,工作之余,马颖用心地照顾老人:中午没事的时候帮老人收拾屋子、洗衣服;给老人买爱吃的蜂蜜蛋糕、爱喝的“今天”牌酸奶;领着老人去江边看风景,吃“狗不理”包子;老人最喜欢剪纸,马颖就给她买来几大捆红纸让她可劲儿剪;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个美女,80多岁仍然钟情于红色,于是每次上街,只要有好看的红衣服马颖都会给她买回来……

马颖没对象,老人借着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机会,帮马颖征婚;马颖怀孕了,老人每天都要到派出所看上一眼、送上自己扒好的核桃仁;马颖的女儿出生后,老人把自己和宝宝的合影放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前年,赵大娘因病过世,享年89岁。在老人病重期间,马颖天天守在赵大娘身边,陪伴老人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时光。

后来,马颖又做起“老太太巡逻队”中三名年过八旬大娘的“监护人”,甚至定期领着她们到浴池洗澡……

程金梅是东莱地区的老住户,是东莱民警的重点帮扶对象。23年连续7任民警的接力帮扶,让程金梅熬过了人生中最难度过的时光。

上世纪90年代,程金梅所在的皮件厂破产,爱人刘志华身体不好又没有工作,家里一下子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生活让这个家庭陷入了绝望。

当时的管片民警王新志上门走访后,自掏腰包帮程金梅在自家三楼阳台上开了个食杂店。很快,这个阳台食杂店成了附近居民区一个独特的景点,也成了支撑程金梅一家生活的来源。

随着商超变多,食杂店的生意有些寥落,但程金梅不想关,因为这个食杂店是一种纪念。

东莱民警

——“百姓之家”建设者

在东莱街派出所的所史展室内,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其实,在东莱民警心里里还珍藏着一项最高荣誉:辖区群众自发制作的“百姓之家”牌匾。

日日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这块“百姓之家”牌匾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

1998年11月,当时的治保主任郑志华与社区群众计划着送一些什么给东莱街派出所,以此来表达对民警平日里无私帮助的感谢。

“吃的、用的他们都不收,写表扬信、送锦旗又留不长久,大家一合计,不然给送块匾吧,就写‘百姓之家,立在派出所门口。”郑大娘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那天很冷,还飘着小雪,但大家一听说是要给东莱街派出所送牌匾,就全都跟了过来。为了给民警们一个惊喜,大家直接就把牌匾抬到了派出所门口。

时任东莱街派出所所长的孙富民看着牌匾上“百姓之家”四个字,看着顶着风雪而来的群众们,心里既感动又心疼。转身回到所里,孙富民抄起镐头,在派出所门前挖了坑,和群众们一起把牌匾立了起来。

在辖区居民赵大娘的衣柜里,有一件被熨烫的平平整整的红色棉衣外套,“是去年过年的时候东莱民警送的”。每次有人到家中做客,赵大娘都会把这件外套拿出来“炫耀”一番。

其实不光是赵大娘,每逢过年,东莱街派出所都会将辖区的孤寡老人们接到派出所来团圆,给老人们送上“年货”。后来群众心疼民警们春节不能和家人一起团圆,便提议民警們把妻儿接到派出所一起过年。

2013年,在社区民警陈亮的走访回执单上,有群众提出公安窗口岗位最好在“大礼拜”也能对外办公。

民警的工作时间群众说了算!

东莱街派出所随即在周末只休一天的基础上,通过微信预约等方式,保证群众有需求民警可以随时到所里服务。

“有人放煤气自杀!赶紧出警!”今年6月,东莱街派出所民警徐思滨接到110指挥中心派来的警情。

徐思滨迅速赶到现场,跑到3楼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煤气味儿。凭着日常入户走访积累的经验,徐思滨知道这栋楼两家阳台有一条将近一脚宽的缓台通道相连,于是他把身上的手机、打火机、手表等易产生静电的物品丢在一旁,准备从这条唯一的通道进入当事人家中。

徐思滨一只脚踩在缓台的一边,另一只脚悬空去踩对面一边。半悬在10多米高的阳台上,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一想到屋里人命关天,徐思滨咬紧牙关,眼睛一闭,脚下一用力便荡了过去。

进入房间,当事人已经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徐思滨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屋内门窗,将当事人连背带拽地拉出了房间。从单元门出来的那一霎那,周围的邻居、围观的群众以及当事人的家属的掌声响成了一片。

当徐思滨将这次出警经历讲给母亲听时,母亲沉默了一会儿,红着眼眶哽咽地叨咕了一句:“傻孩子……”

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尚志派出所与东莱街派出所情况有些相似,辖区面积不大,但地处百年老街,商企林立。数十年来,一代代“尚志人”以“东莱人”为榜样,秉承“亲民、爱民、传承、奉献”的工作理念,不断的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模范派出所,多次荣获“全国公安系统廉政爱民优秀基层单位”和“全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学东莱就要做到8个字‘爱岗敬业  勤政为民,没有对老百姓那份从心底里升起的深沉的爱和浓浓的情,我们的脚步就不会踏进千家万户,就做不到‘百家熟,更不会建立起深厚的‘警民鱼水情。”尚志派出所吕宏波说。

东莱民警

——抗击疫情“定心丸”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

1月31日,全体民警带着消杀工具深入辖区,首先来到了12户特困群众家中,为困难群众住所杀菌消毒,并为每户送上了30副医用口罩。民警还到辖区和重点管控场所,宣传预防疫情的常识、注意事项和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辖区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形势、第一时间掌握防疫知识。

东莱街派出所辖区是哈尔滨市的老旧城区,居民小区大多为非封闭式小区,大大小小共有50余栋住宅楼,人员成分复杂,出租房屋众多,防疫任务较重。派出所加强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九小场所”的管控力度,全力配合街道办事处、社区、防疫、物业等部门,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对全部小区进行硬隔离防控,建立了12个封控卡点,24小时派人值守,确保防疫工作“零死角”。

“老太太巡逻队”的“元老”郑志华家里的食材,基本是东莱街派出所民警送来的。

“刘所说这个时期更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就给我拿了好多牛奶。疫情期间他们这么忙,这种小事还都能想着我,他们是真的把群众当成亲人对待的。”郑志华说。

有一次,民警郑建华在给郑大娘送菜的时候,注意到客厅的地上铺了纸,上面晾着一堆花生,便附身看了一下。这一看可把他吓了一跳。

“大娘,这花生都长霉了啊,可不能吃了啊,会生病的。”

“您要是想吃花生,我去给您买点,这些长霉的我可就拿走扔了,下次千万记得坏了的东西别舍不得……”说着,郑建华又看了看老人家里其他食物的保质期,确保没有任何问题才离开。

东莱民警

——助力复工复产的最大动力

3月12日,道外客運站按照规定正式开始有序运营。东莱街派出所所长刘学钢带领民警主动与客运站对接,了解企业运行模式和存在的困难。客运站魏站长提出,希望派出所民警配合客运站的同志一起管理相关疫情地区线路客车的乘客不能超过50%时,刘学钢当场决定从即日起每天派出两名警力配合道外客运站的检查工作,切实落实乘客隔位乘坐的公告要求,保障道外客运站营运大客车的正常运营。

此外,东莱街派出所还提前与准备复工的企业对接,主动登门指导辖区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帮助协调区疫情防控管理各部门,协助企业建立从业人员体温登记表和人员入住信息表,设立体温检测缓冲区,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准备。针对政府鼓励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强化巡逻、维持秩序,主动与街道办事处一同划定摊位、指导安全,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点赞。

“东莱街派出所关注辖区经济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关注民生,他们助力经济发展的举措,商户受益,群众受益,政府也受益。”东莱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成巨说。

第三篇

疏解百姓心结

开创践行“枫桥经验”新途径

“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外学枫桥、内学东莱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都要向先进典型看齐,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提升工作质量,增强奉献担当责任意识,树立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比能力、比素质、比业绩、比成效,努力开创龙江公安工作新局面。”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毅说。

信仰的力量

——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东莱街派出所就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百家熟”闻名全国。跨越半个多世纪,新时代“枫桥经验”又赋予了“东莱精神”新的内涵:从过去的“百家熟”,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到今天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莱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所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传承没有变。“东莱人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有了‘自己人般的信任。”刘学钢说,如今,民警“说话群众听、做事群众帮”的局面水到渠成,让东莱警务实践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今年6月,各个企业商户陆续开始复工复产。这时商户业主王先生气冲冲地找到了派出所,大喊:“有人占我房子不给钱,警察管不管?”东莱街派出所副所长陈亮将王先生迎进了调解室。

还没等他开口,陈亮先是笑着问:“哥,外面挺热的吧?我把空调给您打开,这个温度可以不?”说着又给他倒了杯水。

王先生的气瞬间消了一半。冷静了一下,他向陈亮说明情况。

原来,他之前把商服租给了一个卖陶瓷货品的人。前些日子房屋到期,王先生去收租,可租户不给钱不说,还占着商服不搬走。王先生想把房子收回来,但是屋子里全是陶瓷商品,发生损毁事情更麻烦。双方僵持不下、吵了起来。没了办法,王先生才到派出所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陈亮先安抚王先生的情绪,又将租户请了过来。经过开解,陈亮了解到租房方受疫情影响,店里好几个月没开门,“没有收入”,想让王先生减免一些租金,可又不好意思说,这才导致的事情升级。

在陈亮的耐心调解下,王先生同意减免部分租金,租户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双方达成了和解。

“东莱调解联盟”

—— 三天解决积压三年的矛盾

东莱街派出所把辖区划分4个网格,把治安防控、纠纷调处、信息搜集、服务群众延伸到每个网格,主动协调街工委,推动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当好化解纠纷的组织者,通过“端口前移、合成作战”的联动模式,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对于一般邻里纠纷,采取网格信息员、单元长、楼长、院长、社区主任、社区民警参与的现场调解办法;对于较为疑难复杂的矛盾,则邀请辖区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物业等部门参与,启动多元调解,共同商讨,现场解决,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防止小矛盾激化为大纠纷、一般性案件升级为重特大案件、个体性问题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东莱街派出所还把辖区比较有威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群体纳入了“东莱调解联盟”,由此建立“大调解”格局,让“最了解”与“善调解”一起发力,在化解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上探索出最优解法,最大限度地做到就地化解矛盾、矛盾不上交。

东莱街派出所辖区小区房屋老旧,经常出现上下水跑漏等问题,太古小区6号楼1单元的下水问题甚至持续三年了都没解决,隔三差五就要找社区。

今年3月,矛盾升级:楼层低的觉着是高楼层的用水不注意才堵了下水道,楼层高的觉着自己用水很小心,没这个义务总是交钱帮着通下水道,双方一度僵持不下。低楼层的业户甚至把水阀关掉,断了楼上的用水。这可愁坏了东莱社区主任修莹。

无奈之下,修莹找到了刘学钢。

了解情况后,刘学钢当即建议修莹启动“东莱调解联盟”。于是,区人大代表、街道办司法所所长、社区工作人员、律师、管片民警一起到了6号楼1单元。经过认真排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单元二楼和三楼之间的下水管连接处设计存在问题——是个直角,污垢长时间堆积,将下水堵得死死的。

由于是房屋设计问题,现在已经无法再更改管线了,调解联盟便将三楼以上的业主召集到了一起,说明了情况,建议由社区联系专业人士,定期进行管线疏通,费用由3楼以上的业户平分,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时,再把管线问题解决。

就这样,困扰了群众三四年的问题,两三天的时间就解决了,解开群众心结的同时也让辖区更加和谐。

浓郁的“百家熟”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创建活动中,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东莱精神”正在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新动能。

去世前的趙玉梅老人是群众和民警之间的一条纽带。谁要是想问个路、咨询个事儿根本不用上派出所,赵玉梅老人就能解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辖区内大水晶街市场有200多个小摊位,摊主们经常因为谁占地多了、谁挡谁家了而闹纠纷,动不动就互相拉扯着要上派出所评理。赵玉梅每次都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路上。时间久了,摊主们都亲切地称赵玉梅为“市场调解员”。

东莱街派出所还推动党政联动共治,通过每个月向街道报告、向社区通报辖区治安分析情况,进行“联会、联动、联情、联调”,构建起“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把化解矛盾、打开群众心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近5年来,东莱街派出所通过实施党政联动共治机制,把30余次可能引发敏感性案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东莱辖区的草市街因烧烤店云集而闻名。进入夏季,前来品尝烧烤和放松的人络绎不绝。东莱街派出所在草市街设立了民警执勤点,一方面为食客提供咨询、救助等服务;一方面组织商家建立调解团,发现苗头及时有效处置。矛盾共解、风险共防的机制,让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

据了解,东莱街派出所凝聚各方面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区别矛盾演变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于2018年初创建纠纷化解流程化管理平台,至今累计联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65起,妥善处置敏感事件32起,辖区连续21年实现矛盾纠纷可控率为100%。

执法规范化

——实现矛盾化解人性化

疫情期间,派出所时时会接到因居民对防控工作不了解而引发的居民和疫情工作人员纠纷类的警情。对此,东莱街派出所坚持人性化执法,换位思考,结合实际制定了“暖心劝说、用心化解、口头警告、传唤带离”的四步处置模式。

去年10月,辖区一位退休老人去社区按手印,不凑巧的是当天指纹机出现了故障,无法办理。社区人员对老人说留个联系方式,等指纹机修好后再通知他。可谁知老人突然脾气上来,大骂社区工作人员,还说“要死在这”。

社区主任修莹立刻给管片民警打了电话,民警赶到现场后,稳住了老人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在老人冷静下来后将其送回了家。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有民警在,我们就有了安全感,在处理事情时心里也有了底。在处理群众纠纷时,我们有时候言语不当很可能会使矛盾升级,但是民警们不同,他们更加专业,处理起事情有理有据,更能让百姓信服。”修莹说。

东莱街派出所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经验在全市广泛推广,各派出所纷纷在立足于本辖区实际对东莱经验进行学习创新,带动了全市矛盾化解工作的进步。

“我们学习东莱街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先进经验,积极面对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解开群众心结,建立了派出所街工委会商机制,对辖区涉访矛盾进行逐一梳理,归类确定牵头部门主责化解,避免面上‘齐抓共管、实际互相推诿现象。”香坊分局六顺街派出所所长卢鹏飞介绍。

第四篇

赓续改革创新 打造社会治安治理新格局

“实施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是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必由之路。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敏锐感受新变化,准确把握新规律,着力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更好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毅说。

多年来,东莱街派出所以改革的精神,在“防、治、打”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平安建设的新途径。

身体力行,创新推动便民利企措施迭代升级

在东莱,爱民为民始终有一整套的制度作保证,并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定点服务”、上世纪60年代的“四必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三项便民措施”、上世纪80年代的“向群众报告工作”、上世纪90年代的“便民服务卡”以及“一次办成事,二次送上门”承诺,再到延(错)时服务、“四零”服务承诺和借助科技手段的“五微”警务……

如今,“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事不便”的理念,已悄然植入每一名民警的心中。

近年来,东莱街派出所围绕程序最简、速度最快、服务最优,推出了以民警高霞名字命名的高霞帮办、简化速办、平台代办、视频商办、民警捎办等“五办”措施。针对身份证丢失的来哈办事入住旅店群众,可通过派出所研发的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免去来回奔波之苦。

民警入户核查时已采集录入信息的群众,在办理居住证时可简化程序,实现电话预约办理……在东莱街派出所,互动触摸式显示屏、便民服务角、饮水机、常备药品、最新的户籍政策解读……这些经过再三打磨的细节,温暖着群众的心窝。

新晋妈妈小张和老公从牡丹江到哈尔滨打工,老公每天起早贪黑忙,刚坐完月子的她在家带孩子。这位新晋妈妈有心给宝宝办理医保卡,无奈自己出不了门,实在没办法就给东莱街派出所户籍员高霞发了求助微信。

高霞立即启动了帮办服务。通过视频,高霞和社区工作人员确认了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主动登门帮宝宝拍照、取走申报材料,帮办团的社区民警则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办理了相关手续,证件制作完成后又送上门。

东莱街派出所推出“容缺”办理机制,在群众办理过程中申报材料和相关证明缺失的情况下,如果办理事项可查询其真实性,就先予以办理,办事群众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补齐相应材料即可,避免群众多次往返。

同时,延伸服务触角,建立微信服务联盟,以社区单元为单位划分服务网格,每个单元的主任家成了固定服务约办点,义务担任“短跑代办员”,让群众办事“多点可办”“就近可办”,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东莱街派出所辖区内大小企业共有700多家。为了更好地服企助企优化营商环境,东莱街派出所成立了“东莱助企服务队”,每半个月把企业组织到一起召开例会,聆听企业意见建议,了解企业需求,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方便企业和群众,还实行每月进企业、商家办证服务,定期到辖区内陶瓷、家居、五金、建材等企业现场调查,为企业员工办理居住证,获得一致好评。

2016年12月的一个深夜,气温将近零下30度。东莱街辖区一家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糕饼店楼上管道经不住低温被冻裂,管道中的水涌向了存放着合作社300多户农民一年收成的地下室,地下室存放的粮食总价值380多万元。

糕饼店张老板急得直跳脚,焦急中瞬间想起了东莱街派出所的包片警长薛飞。

接到张老板的求助,薛飞二话没说,急忙从暖呼呼的被窝里爬出来,当即叫了三个年轻同事驱车赶到了糕饼店。他一边指派一个民警赶紧上楼排查漏水处,呼叫市政部门上门维修,一边甩了警服,开始和同事及店主找来的几个亲友紧急转移麻包。

一袋粮食足足有百余斤,几个人整整扛了五个小时。天都快亮的时候,麻包终于转移完。薛飞和同事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累得话都说不出来。

看着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揩拭著满头大汗的四位民警,张老板哆嗦着嘴唇感谢:“这些粮食是我的命,也是300多户农民的命,谢谢!谢谢你们!”

聚焦打击主业,确保辖区社会环境更安全

东莱街派出所辖区面积不到0.8平方公里,汇集了道外汽车客运站以及建材、五金、家居、种业、酒店等大型批发市场,共有大型仓库4个,是哈尔滨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也是哈尔滨市区治安复杂区域之一。

针对近年来非接触性犯罪高发实际,东莱街派出所出台了《打击电信诈骗工作方案》,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签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责任状》,在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力度的同时关口前移强化宣传,针对老年人口多等情况,以网格宣传防范为基础,在社区民警下片时反复向群众普及防骗知识以及犯罪分子常用诈骗手段,切实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同时,组织全体民警开展辖区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摸排工作,每周两次对辖区内公寓写字楼、出租房屋、空房和重点人员进行清查,及时发现相关线索。

据了解,近五年来,东莱街派出所辖区没有出现黑恶势力垄断的场所和行业,没有出现实施包括电信网络诈骗的聚集性犯罪活动场所窝点,没有发生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杀人、抢劫恶性案件和系列侵财案件,却利用“流”过东莱辖区的人流、数据流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00余人,其中在逃人员200余名,打击成果始终在全分局29个派出所中排名第一,辖区可防性案件数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走在全市前列。今年以来,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30.3%,治安案件下降36.4%。

东莱街派出所实行专项盯控与动态管控相结合,把辖区公路客运站、商贸市场、出租房、公寓房作为治乱重点,研发“微信采”小程序,建立房屋中介和出租人报备制度,创新推出“出租房屋分等级切块管理法”“蛛网式公寓管理法”,按照用途、种类、隐患程度将出租房屋划分成六种、五类、三块,在每月20日前专门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出租房屋登记率、外来人口登记办证率和人户一致率及重点高危人员管控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倒查,使社区民警迅速掌握了“以房管人”的工作新方法,对辖区内重点、难点、高危人群的熟悉情况提高了、精确了,真正做到了“管得住、控得牢、信息掌握准确;出事少、治安好、让群众感受安全”。

目前,东莱街派出所辖区出租房屋登记率达到了97%,外来务工人口登记率达到百分之百。

遍地“红袖标”,群防群治带来更多“平安红利”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东莱街派出所便以治保会为依托,专群结合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进入新时代,东莱民警率先在全省实施了网格化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新格局,辖区治安秩序始终保持平稳有序状态。

1980年前后,辖区的老党员、老治保主任们积极参加义务巡逻,组建起了一支闻名全国的维护辖区治安“老太太巡逻队”。

现年85岁的郑志华大娘是“老太太巡逻队”的元老。右臂上的红袖标一戴就是四十多年,时至今日依然活跃在东莱的大街小巷。

郑大娘是个热心肠。为了做好巡逻工作,她每天组织辖区的大妈们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起来锻炼身体,同时也对辖区内的治安情况进行实时的巡控。由于她们戴着红帽子、系着红袖标,因此被辖区的街坊邻居们亲切地称为“红警灯”。

东莱街派出所把辖区学校、商户、物业、企事业单位的保安力量和市场摊主组织起来,组成了16支志愿巡逻队,每个月把这16支志愿巡逻队伍的主要负责人员集中起来,发动他们在辖区定期开展24小时的巡控工作,通过科学划分网格,与楼栋长相呼应,治安防范聚点、连线、辐射成面。

如此,“东莱群众”遍布街头巷尾、庭院楼道,成为派出所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构建起“空中有监控、社区有管理、企业有联防”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

据了解,作为警民共建联防的有益补充,志愿巡逻队已经吸纳100余名热心企业志愿者。自组建以来,共协助派出所抓获盗窃违法犯罪嫌疑人10余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

近几年,东莱街派出所通过群众提供的线索或群众参与破案超过100余起,通过警民携手,创下了三年抓逃200人的全市派出所纪录。

“智能化”元素,助力实现社会治理信息化

东莱街派出所实行群防群治与智慧安防相结合,在发挥“红袖标”“小红帽”“老太太义务巡逻队”群防群治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十户一保、百户一会”的人防新模式。同时,全力推进智能安防,将辖区300余个高清监控探头、5个高空“鹰眼”与派出所监控室实时连接,实现了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时空、全域化、全覆盖,打造了“智安小区”,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辖区4个社区中有2个社区实现连续3年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东莱民警在入户走访中也融入了科技元素,以楼宇单元为单位建立了“户户通”微信群,在辖区种子、鞋料、建材、大排档业户聚集的行业场所建立“企企助”微信群,運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群防群治新模式。

目前,全所累计自建了行业场所微信群44个、消防管理微信群9个、辖区单元微信群160个、治安志愿者微信群12个。

在一次下片走访时,民警钟奇峰的手机微信一直响。打开微信一看,原来是“户户通”微信群里有信息员发布信息。信息显示钟奇峰分管的某场所存在涉赌行为。

按照信息员提供的信息,钟奇峰立即和同事赶赴现场,抓获涉赌人员5名,并责令该场所进行整顿。

此外,派出所还与辖区内有监控平台的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与商家物业联系,经授权将商家警营场所内的摄像头通过手机软件接到了民警的手机上,可供民警随时查看,实现了商家自查、警方巡查的“双保险”。

为了扩大防范覆盖面,东莱街派出所专门设立“平安大讲堂”,组织平安志愿者参与平安宣讲,定期向辖区居民、在校学生传授安全防范知识,迄今已组织20余场次宣讲,受教育3000余人次。不仅如此,东莱重新打造“安防体验馆,通过一系列情景式模拟互动,向群众传播安全理念,让群众掌握自我防护的本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2万余人。

猜你喜欢

辖区派出所民警
井陉苍岩山派出所积极排查辖区流动人口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四)缺钱的你别再被骗了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九)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