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企业管理新思维

2020-10-21王朝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业生产管理

王朝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背景

自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技术已经经历了三次标志性的变革,分别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是新的技术突破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引起了工业生产模式的巨大转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

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发展、不断融合,每一次信息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工业生产的巨大进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持续创新,同工业生产的不断融合,使得全球工业正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4.0新阶段,新一轮工业互联网革命正在孕育之中,新一代智能制造正走向前台。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载体,也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和重要支撑。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政府基于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全面优势,先后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并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政府基于电子、机械、自动控制和工业管理软件等方面的优势,联合西门子等企业,推出"工业4.0"国家计划,并在2019年又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政府提出 “互联工业”的概念,发表了“互联工业:日本产业新未来的愿景”;英国政府提出了"英国制造2050"的新工业战略。在中国,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7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分三阶段实现我国达到工业强国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二、工业互联网的独特价值

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机器、原料、产品、人、上下游厂商、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生产和运营流程优化;连通各方资源,打造新的成长模式,帮助企业开展业务转型、商业模式创新。数据+联接+平台+应用构成了工业互联网的独特价值。

数据是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包括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交换,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据处理、建模分析,数据是实现工业互联网价值的“物质基础”。工业大数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关联性、流程性、时序性和解析性等特点,更加注重特征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特征之间关联性的机理逻辑。对工业机理的理解和沉淀,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是展现工业互联网价值的基础。

联接是工业系统互联和工业数据传输交换的支撑基础,不仅仅包括通过网络将机器与机器连接,机器与人连接,也包括生产系统和商业系统数据传递等整个产业上下游环节的连接。由于工业互联网打破了OT和IT的界限,实现了底层设备和上层系统的互通,将推动产线实时监测、动态优化、个性化定制、远程维护等新的服务模式。为此,生产网络需要利用TSN、边缘计算、5G、IPv6、SDN等技术来实现更低延时、更多连接、更高质量、安全可靠、灵活组网的能力。信息网络则利用互联网的泛在连接的特点,打通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准确、统一的数据来源在企业内部建立流畅的信息流转通道;而企业外部,则通过互联网打通上下游各个环节,实现诸如千人千面的定制化设计,实时追踪的物流进度,从而得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快捷的运转效率。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平台本质是基于数据和聯结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的各类通用能力,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新生态。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神经系统。类似于互联网中的域名,标识是识别和管理物品、信息、机器的关键基础资源,为产品溯源、物流跟踪、缺陷分析等许多上层应用提供了基础。

应用是实现工业互联网价值的最终出口。工业应用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将工业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模型化、软件化和封装,用户通过工业应用的调用实现对特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和企业管理方式数字化改造,支撑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和后勤服务等,改善企业的管理方式,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打造高效、灵活的企业经营模式。

三、工业互联网给制造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

伴随着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同样发生着变化。早期的企业管理主要关注如何在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来适应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向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协作模式;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工人的觉醒,管理的关注点慢慢朝向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方面,用改善劳动条件、调节人际关系等方法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丰田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成了大型制造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互联网时代,海量的数据、互联互通、扁平化、社交化的特点,更是带来了管理的深层次变革。

工业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变革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是组织方式等,而这些变化又会给企业在管理方面带来冲击和变革。

1.生产流程的可视化。传统的制造企业生产状况(如生产线的生产进度,设备开机率,质量问题,订单完成情况等)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人工记录、报表反馈或者口头汇报,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可信度也无法得到保障。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在靠近机器的位置接入网关设备或者直接利用智能化仪表,从而广泛的、自动化的收集生产数据。从物料投入到成品出货的全部生产过程,记录生产过程产品所使用的材料,设备,产品检测的数据和结果以及产品在每个工序上生产的时间,人员等信息。这些信息收集后加以分析,就能通过系统报表和驾驶舱等方式实时呈现生产现场的生产进度,目标达成状况,生产品质状况,以及生产的人,机,料的利用状况,让整个生产现场完全透明化。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的企业生产情况不再是模糊的、部分的,而是非常清晰和全面的,从而可以迅速的掌握企业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2.数据驱动创新和业务模式变革。大量的制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沉淀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会成为整个工业互联网高效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未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初创企业可能凭借某个创意,就能够快速和低成本地组织研发资源、生产资源、供应链资源等,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再比如,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凭借广泛应用的工业设备和其提供的数据,开发出针对这些设备的维护与分析APP;或者是工业软件提供商通过云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应用数据后,提供更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做到降本增效,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好的经济效益。

3.产业链的整合。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企业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透明连接成为可能,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原材料等多环节协同。比如生产商的产能、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向原材料供应商开放,原材料供应商根据生产商的原材料消耗情况,动态调整自己的产能和库存,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资金快速流转、商品稳定供应的要求。同时顾客与生产企业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原先的单纯的买卖关系。通过发挥社交平台(小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的作用,企业可以更好的引导顾客,培养忠实的品牌“粉丝”;而顾客声音能被有效的倾听,可以更加广泛的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而这些反馈相对于传统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更真实、更灵活、更高效,有利于产品的创新真正贴近顾客的真实需求。

从工业互联网对传统的企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带来的变革我们可以发现,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信息化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再造,这些变革也带来了企业管理上的变化:

4.生产过程的关注点从工人变成机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联网设备的应用,使得原先依靠工人为主的生产制造模式逐渐被智能化机器所取代。所以传统的工长制、班组制的管理方式将逐渐过渡到以可视化、数据化为主的管理方式。生产过程人中的参与程度不断减少,但是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机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5.管理的对象从企业自身扩展到上下游。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体系的竞争。工业互联网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产业链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使得用户能够在获取比较充分信息的情况下断理性的判断产品的价值以及是否同自己的需求相匹配。这时候,企业需要同上游企业密切沟通,还要充分吸纳客户的意见,以维护其产品的优势地位和在目标客户群中的口碑。

6.企业管理者自身局限性影响管理。很多传统的制造型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学历、知识结构限制了其在企业转型时期所能采取的措施和应对的策略。而那些眼界开阔、积极接受新知识并勇于创新的管理者则会积极引入新的设备、技术、人才,在企业内部进行适当的变革,加强员工的培训,鼓励创新,从而迅速享受新技术带来的管理红利。

四、制造企业的应对策略

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是一种推动力,更是一种机遇。如果应对得当,将会减少企业的能耗、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提升企业的制造工艺、简化企业的组织架构、发挥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企业的管理:

1.架设企业IT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连接。将原本沉淀在各条产线、各个部门的互不相通且格式各异的数据和信息通过联通企业的网络连接起来,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资源平台。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建设相应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一方面从宏观上为决策者提供完整信息,管理好采购、财务、销售、生产订单管理、发运货管理、成品仓储计划控制等企业运营层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从具体生产执行层面,告诉生产部门各个产品的生产进行到哪个工序,完成了多少;车间现场的车床等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有没有出现故障,故障什么时候能排除;产品质量检验的合格率是多少,是哪些地方不合格等等。改变原先依靠人工和经验的管理方式,让数据说话,企业的经营狀况一清二楚,生产的瓶颈展露无遗,管理者可以依据准确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升公司经营效率,确保战略方向正确。

2.变革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的竞争焦点无疑越来越转向科技与知识的竞争。而科技与知识的竞争归结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随着“90后”甚至“95后”逐渐进入企业,这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员工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这时候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要改变原先的层级过多的组织架构,改为扁平化的管理方式,鼓励创新,鼓励员工与客户的交流互动,随时随地为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管理的改进与提升提出建议,使价值创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同时,在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高度自治、自主经营,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认可激励的措施,全面承认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贡献及工作努力,及时对员工的努力与贡献给予特别关注、认可或奖赏,从而激励员工开发潜能、创造高绩效。

3.以客户为中心,重构价值链。当前,企业产品服务延伸到了价值链上的各类客户。工业互联网更为关注制造企业如何以工业制造为本,通过“智能+”打通、整合、协同产业链,催生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从而提升企业、整个行业价值链的效率。企业通过建立覆盖从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和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支撑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不同产品线和外部关联企业间的工业领域知识和数据互通,个性化定制生产和生产能力共享,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缩短了产品升级周期、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五、 结语

前三次工业革命所诞生的巨大成果,创造了经济的奇迹和社会的繁荣。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兴起,这些信息技术与同工业技术深度融合而产生的工业互联网,也在客观上驱动着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方式的优化。基于此,制造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新技术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积极推动企业管理与时俱进的变革,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真正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6):6-9.

[2]薛晓峰.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业管理 积极推进企业管理由能人控制向管理协同转型.上海企业,2019(5):73-75.

[3]刘颖,刘晓雯,张亚超.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的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企业导报,2016(12):147-147.

猜你喜欢

工业生产管理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管理的另一半
食品与水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