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弱势儿童群体的人文关怀

2020-10-21刘亚旭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刘亚旭

摘  要:本文通过简述阅读对弱势儿童群体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根据弱势儿童的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开拓思路、积极创新。

关键词:弱势儿童;延伸作用;特色服务

目前,在我国近4亿多儿童中存在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特困儿童、流浪儿、孤儿这一特殊群體占儿童总数相当大一部分,如何在保障他们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倡导其自强、自立的精神,构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少儿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应开展多侧面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重建生活的信心,学会关爱别人、勤奋自立,反哺社会。

1  特殊儿童群体阅读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前提。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首先应该利用常规的书刊资源,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活动,通过科学的阅读导向,潜移默化的发挥精神激励作用。[1]

弱势儿童群体他们是权利的主体,应平等享有儿童的阅读权利和教育权利。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信息、娱乐职能,肩负起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任务,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  少儿图书馆在弱势儿童群体中的延伸作用

弱势群体既然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我们必须为其建立专门的馆藏、设施等相关资源,提供专门的适应他们的服务,排除掉他们对于图书馆利用的不适应。把他们真正地当做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援助,如同情、爱心、热情的层次上,这是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起码素质和职业精神。[2]

2.1 残障儿童

残障儿童一般包括肢体残障,视觉、听觉残障、语言残障、精神残障等生理和精神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少儿图书馆应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增加语言训练活动、认知学习活动、生活技能活动、心理辅导活动等,为这些残障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游戏、锻炼的场所。

2.2 贫困儿童、农民工子女、孤儿

相对于残障儿童来说,贫困儿童、民工子弟、孤儿等在生理上没有缺陷,但是他们在心理、生活和经济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待这些孩子们方面,少儿馆首先应在经济上给予相对的支持,比如开展免费借阅图书活动、临时义务教学、赠送文具图书,同时提倡与孩子相互沟通、游戏或义教等方面的帮助和交流。组织一些非开发景点的户外运动,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2.3 失足少年、留守儿童

近年来,由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家庭为了生活不得不抛下孩子出外谋生,这些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和关心,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一心理现象,少儿图书馆应着重从他们的心理方面入手,以少儿馆为中心依托学校、少年管教所和相关机构提供持续的心理关怀,注重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逐步培育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努力营造他们健康全面成长的环境。

3  针对弱势儿童群体的特色服务

3.1 体现人性化服务,方便残障儿童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最能体现人道主义的深度,展露人文思想的底线。[3]

(1)为肢体残疾儿童设置特色的专用设施,如无障碍通道,阅览室内设有专用座椅,阅读桌可根据残疾人的要求调整高低。书库内所有书架的间隔距离都特意放大,足可让轮椅通过,卫生间的配套设施应当完备,例如残疾人专用马桶、扶手等。门口处设置声控系统,方便残疾儿童出入。

(2)在为盲童服务方面,可采用现代科技开展工作,例如采用TTS(Text To Speech)即“从文本到语音”。把文字智能地转化为自然语音流。这样可以使盲童阅读更多的书籍,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有声资料设备如有声视屏、电子阅读机、磁带、CD、MP3等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知识来源,并采购一些盲文书籍,供他们阅读。另外还可以从社会上招募一些口齿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志愿者来为盲童提供朗读书籍服务。这样不仅从读书内容上丰富了孩子们,也加强了人与人心灵上的沟通。

(3)智力残疾儿童虽然有其特殊性,儿童图书馆应给他们针对性的帮助,从而达到一种相互促进与弥补的作用,儿童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越环境,把阅览室划分为几个区域:语言训练活动区,认知学习活动区,谈心交流休闲区,现代技术活动区。为这些智残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游戏、锻炼的场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要方法得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可以使他们得到较快的发展。

3.2 其他边缘化儿童

边缘化儿童是指那些生存状况较差、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较弱、生活经济来源不稳定的社会群体,具体包括贫困家庭的儿童、农民工子女、孤儿、留守儿童、失足少年等。

生活于边缘化家庭的儿童,他们大多数都会有自卑心理,自我封闭,不愿与同龄人交往,不愿参加社会活动。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难光靠他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需要社会和儿童图书馆的共同协助。针对上述情况可以有如下对策:

1、建立帮扶保障体系,做好边缘化儿童的扶助工作。

儿童图书馆可以和街道、社保所、学校等单位相互配合,在图书馆尝试建立弱势儿童扶助工作站,成立专门的弱势儿童管理档案室,针对他们不同的困难情况进行分类扶助。

2、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家的生活质量。

在边缘化儿童中,父母从事低收入职业或失业的人数最多,比例最大,因此帮助他们的父母增加收入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实际困难更加有效的途径。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社会各方资源,为弱势家庭的家长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加家庭收入,从根本上改变边缘化儿童的生存状况。

3、争取社会支持,开展特色帮困扶助活动。

儿童图书馆应与新闻媒体积极合作、扩大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通过社会、企业和个人筹集专项资金等方式为边缘化儿童捐款、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发动和鼓励相关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对少年儿童“一助一”帮困扶助活动。

4、开展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聘请心理学专业人士开展心理咨询,进行个案指导,形成图书馆、家庭、互动的教育网络,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克服和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关注弱势儿童,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爱心,而且必须在母爱的基础上生华,形成一种无私的、无偿的、无选择的神圣爱。在帮他们架起生命桥梁的同时,用我们的努力,帮他们扬起生活的帆。

参考文献

[1]  胡  莹.开拓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成员的途径[J].图书馆杂志,2006(5)41

[2]  王素芳.关于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与反思[J].图书馆杂志,2006(5)3-9

[3]  陈祖琴,张惠玲,郑宏.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