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教材《中文》名动兼类词初探

2020-10-21张立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

张立超

摘  要:本文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系列教材12 册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的词汇中的名词动词类兼类词的数量、类型、词性辨析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对汉语教材《中文》的名动类兼类词进行统计、分析和辨析,为汉语的兼类词语教学探索经验。

关键词:汉语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分析;统计;词性辨析

在学习汉语词汇时,难点主要在于汉语词汇中词性的复杂性。在汉语学习中,词汇和语法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往往就连母语的学习者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常汉语的词性和其所在句子中里的语法功能也不是能够一一对应的,而词性的模糊又会让语法变得难上加难,因此词性的分析与确定在汉语教学中就变得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教学资料就是教材,教材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媒介,因此汉语教材中词汇词性的标注与划分的研究就非常重要了。

本文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系列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名动类兼类词进行统计、分析和辨析。

一、《中文》教材兼類词统计

一、汉语教材《中文》中的名动类兼类词数量统计与类型分析

(一)名动类兼类词数量统计

《中文》教材中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的12 本教材中共收录的词语有5226 个,去掉专有名词、成语、俗语、固定短语后,标注了词性的词语有 1452 个。而其中有两种以上词性的兼类词有127个,具有两种以上词性的兼类词有69个,兼类词总数达到196个,其中属于名动类的兼类词就多达77个。

《中文》的兼类词里总共有 26 个兼类的类型,按教材的词性标注,将这 196 个兼类词按照词性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其中名词与动词兼类的词汇,占了兼类词汇总数的 39.2%,是教材中最大分类的兼类类型。名形兼类词占了 11.7%,动形兼类词占了 11.7%,名词、动词与形容词,这三种词性的兼类占了兼类总数的62.6%。而《中文》教材词汇中名词的总数量大于动词的总数量也大于形容词总数量。这是因为汉语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词性本身也占了绝大多数。

(二)汉语教材《中文》中的名动兼类词类型分析

1.职业、职务类:从语义上来看,这类词既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也可以是指这种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这类词既具有动词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名词的基本特点。

如:代表、导游、编辑、侦探、保管、翻译、陪练...

2.行为及影响类:从语义上来看,这类词既可以表达一种动作的行为,也可以指出动作的结果或后果;这类词的动作属性不够典型,作为名词也不像一般名词所具有的施事性,所以与一般名词也有一定的区别。这类词可能就是出于语言精简的原则,用动作的行为来表示动作的结果或后果。

如:计划、决心、设计、体会、发明、收获、要求...

3.动作名称类:从语义上看,该类名动兼类词既可以是表示一种动作的行为,也可以专指动作本身的名称;这类词的动词性也不够典型,而且作为名词在语法的搭配上也会与一般的名词有差异。这类词可以直接用动作来表示动作本身。

如:比赛、发明、运动、爱好、工作、教育、录音...

二、汉语教材《中文》中的名动类兼类词词性辨析方法

语义关联法。现代汉语中兼类词是指那些形体相同、读音相同、可以表示两种独立而又有关联意义的词汇。例如《中文-第9册》例句:1、我在旁边帮王处长翻译英文;2、我给王处长当英文翻译。这两个例句中“翻译”这个词在两个句子中的形体和读音相同,但是第一个句子表示“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第二个句子表示“从事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这个工作的人”。这两个词的意义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很强关联性的。因前一个词在句子中表现出来的词性是动词词性,而第二个句子表现出来的词性是名词词性,因此我们把他认定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与动词类兼类词、简称“名动兼类词”。

由于兼类词现象属于等级比较高的语法情况,因此在判定一个词是否是兼类词的情况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如有词性难以分辨的情况,可以用该词性造句,并在句子中分析词语此时所表达的语义,看此时同一形态词语在不同词性时的语义是否有关联性。

下面举例说明有些情况不能视为兼类词。例如《中文-第9册》例句:1、我的同学;

例句:2、我和他同学三年。

这两个句子中的“同学”一词,看似很像兼类词,但第一个句子的同学是名词;第二个句子中其实是一个动宾短语。两者不在同一级语言单位,因此他们不是兼类词。又例如《中文-第11册》

例句:1、我要去江苏省上学。

例句:2、你要省点钱。这两个句子中“省”这个词,在两句话中读音和形体完全相同,但词义上没有关联性,因此只是同音同形词,不是兼类词。

2、同镜框架法:在句子中语法功能的不同是词性变化的标志。方光焘在30年代就提出在缺乏形态变化的句子里,应该根据“词与词的相互关系,词与词的结合”这样的“广义形式”来区分词性的主张(方光焘1939)。因此词的组合是划分词性的一种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笔者设计了“同镜框架法”来鉴别词汇的词性,进而判定这个词是否具有兼类词特征。例如以《中文》教材中的词汇“研究、通过、成绩、缺点”为例。

例句:1、今天上午学校的教师大会研究并通过了优秀教师的提名人选。

例句:2、老师耐心的指出了我学习中的成绩和缺点。

例1这个句子中的“研究”和“通过”属于句子中的并列关系词,在这个句子中这两个词所起到的语法功能是并列的。由于这两个词中的“通过”一词是单一的动词词汇,并不是兼类词。在这个句子中所扮演的语法功能也是动词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在这个句子中与他相同语法功能的并列词汇“研究”也一定具有动词词性。这种方法是利用了语法的稳固性原理,如果在稳固的语法规则中,处于相同或并列位置,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两个词可以互为镜子,相互验证对方的词性。同理,例2这个句子中的“缺点”为名词性确定的词性,且词性具有唯一性,因此可以判定同句中处于并列语法关系的“成绩”一词也具有名词词性。

三、结语

虽然兼类词只占汉语词汇很小的比例,但是却是比较难的语法知识点,其中名动类兼类词又占非常大的比例,所以教师们对各种教材中的兼类词进行统计、调查、辨析以及教学研究就非常有必要了。兼类词语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法能力,同时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对词汇的理解和认知,更能增加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希望能对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起到一点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2]  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马建忠.马氏文通[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  尹春梅.HSK词汇大纲词的兼类问题通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7.

[6]  陈蓓.现代汉语兼类词定量分析及认知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方光焘.体系与方法[J].语文周刊,1979.第28期

[8]  温锁林、刘开瑛.汉语名动形兼类词的鉴别方法[J].语文研究,1998.第1期.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统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时代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管理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