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酉阳杂俎》的道教文化意蕴探析

2020-10-21罗晓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仙境

摘  要:《酉阳杂俎》为唐代段成式所著,此书内容内容浩繁,包罗万象,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从道人形象、仙境描绘及道教法术三个方面切入对《酉阳杂俎》中所蕴含的道教文化内涵进行探析,可以一窥唐时文化风貌。

关键词:《酉阳杂俎》;道教文化;道人形象;仙境;道教法术

《酉阳杂俎》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晚唐段成式所著。此书分门辑事,鲁迅先生称其“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至以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2]关于《酉阳杂俎》的文化价值,此前的论者多注意到其中的佛教文化内蕴,而其所蕴含的道教文化内涵则少有人提及。然而事实上,有唐一代,不管从宗教的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来看,作为国教的道教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道人形象、仙境描绘切入,试图对《酉阳杂俎》中所蕴含的道家文化意蕴进行初浅的探析。

一、道人:道教在人世的代言形象

在唐时争言玄怪的氛围下,《酉阳杂俎》旨在征奇话异,而道家从追求长生成仙演化出来的一系列超越现实的方法仪式,服食引导、存神练气、餐风饮露等,在普通人眼中都显得神秘而刺激,因此,在段成式的笔下,其时广为流传的道教故事便自然而然地称为了反复述说描写的内容,而道教故事中的主角——多是道士或有道缘者,也直接充当了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角色。具体来说,此书中的道人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道士

所谓道士,指的是信奉道教教义,修习道术的教徒。《酉阳杂俎》中提到,道士有两类,一类为男性,称为“乾道”,也称羽士、黄冠等,与之对应的另一类为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书中所载既有典型的道士形象如灰袋道士、中岳道士顾玄绩、秦霞霁等人,也有如扬州东陵圣母庙主女道士紫霞、衣道服主香火的寿安公主这样的女冠,还有更多,是未记名姓的无名道士。这些道士形象,并非身着道袍、手持法器、演奏仙乐、吟唱道曲,在坛场翩翩起舞,斋醮科仪的普通道士,而更多地具备了神秘传奇色彩。

(二)好道者

基于唐代尊道教为国教的社会氛围,即使未曾入得道门成为专职的道士,亦有很多对道家心生向往的普通人,好道学道。《酉阳杂俎》中的好道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好道而自发地学道之人,如《前集卷二·壶史》中记载,崔曙年少时曾随“偏得黄老之道,善心算”的邢和璞学道;另一种是有道缘之人。书生何讽就是一个颇有道缘之人,因机缘巧合得到了脉望,不可不谓之颇有道缘,但因不识此物,白白浪费了飞身成仙的机会。在这一则故事中,成仙一事的偶然性与随机性,正是道教随缘、天命精神的表现。

(三)得道者

学道好道,因而得道。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至第一候,则宿疾并销,六情沈寂,名为得道,由此可以长生不老或是成仙。修道之人尽心竭力,苦苦寻求,最终目的就是得道。《酉阳杂俎》中修道之人众多,得道者却是寥寥。《前集卷一·玉格》青乌公入华山修炼,年龄达四百七十一岁,历经十二次试炼,却有三次未成功。还是在《玉格》中,另有一位傅先生,入焦山七年之后,太上老君与其木钻,让他用这个来钻穿一个五尺厚的盘石,四十七年后,得道成仙。结合此二人经历来看,共同点在于都是入名山修行数年乃至数百年,经历对其修道信念坚定与否的试炼,在某种外物(金汋、神丹等)的助力下成仙,这正切合了葛洪在《抱朴子》中一再强调的“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之说。

二、仙境:道教的理想世界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潜心修炼、飞身成仙,因而建构出一个完整的神仙系统和美妙无比的仙境。与世界各大宗教的“理想世界”构想相比,道教对神仙世界的设置显得更为复杂,并非单纯的由宗教所预设的一个超验的彼岸世界,而包含了彼岸化色彩较浓的神仙世界和具有强烈此岸化倾向的与凡尘世界同构的地上仙境两种类型。

(一)诸天及洞天福地思想

《酉阳杂俎》中,细细描述了道教的“理想世界”的情况,唐代诸天思想和洞天福地思想已經呈现较为完善的面貌,且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这些洞天福地入口大多位于中国境内的大小名山之中或之间,它们通连贯通通达上天,构成一个特殊的世界。其中栖息着仙灵或避世人群。随着洞天福地的仙境格局在唐时得到系统整理和进一步完善,最终得以正式确立,一套道教特有的与此岸世界同构的“人间仙境”在道教仙境信仰中取得了中心地位。

(二)人入仙境模式

本应孤悬于彼岸的仙境回归到了与尘世同构的此岸世界中,这就为信道和不信道的凡人进入仙境铺设了一条可到达的通道。仙境转移到洞天福地这样一个与凡人居住的世界相通的空间,为普通人因为偶然原因进入仙境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这在《酉阳杂俎》中体现为大量人入仙境故事的记载,而观棋、服食、洞穴则是此类故事中最常见的主题内容。书中讲述了李班由入瓜穴到寻故道得还的短短一段奇遇,至家则是“来已经四十年矣”,凸显了仙凡之间时间的巨大反差,这一点跟道教的仙凡时间观完全一致,而“入穴中行可三百步”,在由凡世向仙境的空间转变中,洞穴往往是凡人进入仙境最常见的通道,这种进入仙境的方式正切合了洞天说。刻意交代的故事主人公“颇好道术”,以及仙境中所见的“床榻上有经书”,被赋予了明确的道教色彩,体现出道教化改造的痕迹,一种“有意为小说”以宣传宗教思想的创作意识贯注进人入仙境型笔记小说之中。

综上所述,《酉阳杂俎》作为一部笔记小说,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其中更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对于道教仙境的笔记式记录,诸天思想及洞天福地思想列然纸上,可见道教发展至唐代,构拟的神仙世界的彼岸图景有了相当的成熟度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人入仙境的道教故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题材与主题,而以此为主题的小说,对道教宣讲教义、自神其教的宗教目的又有着不容小视的促进作用。最后,《酉阳杂俎》中所记叙的道家法术,无不神乎其神、超出人力,这正是道教追求自身独立性和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性,并以此抬高自身神圣地位的宗教意识自觉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4]  杨庆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

作者简介:罗晓艳(1992-),女,文艺学硕士,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仙境
茶山仙境
雨后梯田如仙境
闲亭观海
西湖入冬
游瑶琳仙境
老年节思故友
漫步在冬日仙境
爱丽丝梦游仙境
花园仙境 鲜漾盛开
爱丽丝梦游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