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帝王研究之四

2020-10-21潘逸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
关键词:曹丕曹操

潘逸

摘要: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220年即位称魏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政治上确立九品中正制与士族缓和矛盾,并限制宦官和外戚权利而逐渐大权独揽;文学上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军事上击退东吴入侵,征服北方部落,开疆扩土。226年,亲伐吴失败大病而终,年仅40岁。本文对三国时期历史的查阅,简述曹丕的执政得失和性格特点,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三国时期;曹魏帝王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次子,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少有逸才,博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8岁能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邓展比剑),24岁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34岁嗣位魏王、丞相,改元延康元年,220年即位,即魏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政治上确立九品中正制与士族缓和矛盾,并限制宦官和外戚权利而逐渐大权独揽;文学上《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三曹”“建安七子”之称,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著有《魏文帝集》;军事上收复城池,击退东吴入侵,征服北方部落,开疆扩土。226年,亲自伐吴失败大病而终,年仅40岁,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

一、曹丕的执政成就

(一)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敢称帝

217年,曹丕运用计谋,在谋臣司马懿、吴质等帮助下,战胜了其弟曹植而取得曹操的继承权,被立为王世子。他积极调和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使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得到确立和巩固,成功缓和了内部政治关系,并取得士族的支持,为称帝奠定了基础。当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并进行修复,营建五都,结束了汉朝四百年统治。

(二)限制宦官外戚權力,大权独揽

曹丕称帝后,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确保了魏国统治期间始终未因宦官、外戚干政造成的政治危机。他还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逐渐移于中书省,由其本人直接控制而独断朝纲,强化中书省权利的同时,还不断发展了校事官制度。

(三)削夺曹姓藩王势力,集权中央

魏武帝曹操育25男,封任城王曹彰、陈王曹植等24个王公。曹丕育9子有赞哀王曹协、北海悼王曹蕤等8个王。因此,曹丕执政期间,其同辈子辈王公至少30人,为了削弱王公,特别是兄弟王公的势力,采取了藩王封地时常变迁,藩王无治权和兵权,藩王举动受到严格监视的办法,逐渐使治权军权等收集中央。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重大政权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的恶果。

(四)普儒家思想固皇权,重视文教

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打破年龄界线,提出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选人用人机制。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等。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大兴儒学,恢复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穀梁(又称“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儒家文化不断复兴。《谷梁传》强调尊重君王的权威,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和行为准则,主张严格贵贱尊卑之别,要求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五)沿袭屯田发展生产,充实国库

曹丕称帝后,曾下了息兵诏、薄税诏、轻刑诏等。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了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等问题。另外,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在《终制》中表示,寿陵因山为体,不封树,不立庙,不造园邑神道,不含珠玉,敛以时衣,陶器陪葬。曹丕提出“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他父亲曹操之影响。曹丕死后,按《终制》葬于首阳陵,率先垂范。

(六)收蜀三郡封权吴王,联吴弱蜀

219年,刘备发动房陵上庸之役,夺取了魏国的新城、上庸、西城三郡。220年,曹丕命夏侯尚、徐晃招降孟达,大破刘封,先后收复失地。222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蜀国大军,孙权主动加盟魏国并称臣,曹丕遂封其为吴王。此战,刘备率军东下,在夷陵树栅连营七百馀里对峙。丕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结果七日后传来刘备大败,这就是动摇了蜀国根基的著名战役,也是曹丕联吴弱蜀的经典之作。

(七)平定边患设置官府,开疆扩土

曹丕在担任魏王期间,就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称帝之后,又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击退鲜卑,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与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因北狄强盛,常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北疆边防作战,征服了北方蛮族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开疆扩土达到漠北,且解除边疆之患。

二、曹丕的文学成就

(一)《燕歌行》开启了中国“七言诗之先河”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约40首,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其诗歌形式多样,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为《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诗中“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清王夫之盛赞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之诗,虽是溢美之辞,但确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书、论体散文形成了“建安风骨”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散文据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和魏宏灿《曹丕集校注》比对计176篇,诸体全面、涉及面广、内容广泛,能突破体制的束缚,泄情怀于笔端,融入了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感悟,处处流露出语切情真、徘徊动情之语,常能触动人心,故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其书、论性类散文对传统题材进行了拓展性尝试,特别是书信体涉及内容的扩大,反映了当时文人间互相赠答的社会风习,而且还有此前少见的文学批评意味,把对文学的看法积极地带入书信体中详加议论。同样,对于政治主张与理想表达,也深刻地反映在其散文作品中,如《又报吴主孙权书》就是一篇优秀的外交文书,措辞严厉,软硬兼施,说理分明,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

(三)赋作开启了“文学的自觉时代”

曹丕一生创作赋共28篇,从总体内容上来看以抒情和咏物为主,从文体上看一改汉大赋之鸿篇巨幅为短小精悼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分类:一是生活纪实类。到建安时期,辞赋开始向短小化、行情化的潮流发展,如《校猎赋》就是一篇不过300字就描绘出一次田猎盛况的完整赋作。二是行写情怀类。如《寡妇赋》《出妇赋》等,将寡妇孤独生活的现实写照与一年四季景物变化的感受结合起来,景随情至般地衬托出寡妇无限的惆怅与哀情,笔触细腻婉转,怜悯之情跃然纸上。三是体物感物类。《登台赋》是一篇歌咏铜雀台华美壮丽的小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笔触清新细腻,洋溢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喜悦之情。鲁迅先生在《魏晉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四)典论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曹丕全集》收集了诗词歌赋、诏书等233篇,曾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同时,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文学批评之风,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文中要点有:一是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之说就来源于此。二是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作品的风格。三是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即“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曹丕的历史分析

(一)文学造诣

“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曹丕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缺乏曹操、曹植的慷慨之气,后世评价不如“三曹”中的父弟。

举钟嵘的《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其诗不及弟曹植,缘于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卓尔不群”。刘勰的《文心雕龙》说“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但是,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二)执政水平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司徒赵温举荐曹丕出仕,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故派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这说明曹操对曹丕的执政能力认可度很一般,从曹昂、曹冲,到曹植、曹丕的世子继承候选人的确定,曹操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决择过程。

曹丕执政后,藩王无治权兵权,形同囹圄,给魏国留下了重大政权隐患,为外臣夺权埋下伏笔。另外,为了缓和士族阶级矛盾和取得士族阶级的支持,采取九品中正制的用人选人制度,给士族阶级壮大力量和垄断官场提供了政治舞台,导致了士族政治腐败,魏国社会动荡,甚至导致了司马氏高平陵政变夺取曹氏最高权力的一场战乱,最终颠覆曹魏政权。

(三)军事才能

在把握战略上不准。夷陵战争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臣,曹丕竟册封孙权为吴王,从外交上暂时取得优势,但从统一全国的战略上是一次严重失策。既没有同时联合吴国攻击蜀汉,也没有借机发兵共灭吴国,因而,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绝佳时机。

在具体战术上不当。三次御驾亲征东吴,均无功而返。第一次是刘备败退回白帝城后,曹丕发现孙权在送长子孙登入魏国为人质之事上一拖再拖,不是真心归附,便三路攻吴,因中路重创,又染疫疾,孙权遣使纳贡言和而退兵。第二次是223年刘禅即位,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重新修好,联抗曹魏,于224年南征,东吴沿江设疑兵防守,恰长江水涨,叹“江南不易图取”。第三次是225年以“舟师”征吴,“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之声势,但吴军固守,又遇天寒结冰,无计可施,叹“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四)心性情趣

曹丕心胸狭窄。他曾向曹洪借钱不允,即位后便几番要杀之。于禁与庞德同去救樊城失败被俘,庞宁死不降,于却下跪求生,后丕故意壁上作画,令于羞愤而死。因曹昂在宛城战死而对张绣不满曰:“尔杀吾兄,何以见人!”绣心不安自杀,且其子张泉后来竟卷进魏讽谋反事件也诛。传闻曹冲表现惊才绝艳,曹操有让其继嗣之意,引起丕妒恨,一说丕用老鼠咬伤实毒蛇所致,另说冲重病,华佗医治,在药里动手脚而害死。丕登位后命曹植七步内作诗等等……

曹丕性格怪异。他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古称蒲桃。竟在其诏书中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可见其对钟爱食物的程度。217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丕亲临哭吊,在灵堂上致悼词竟是:“仲宣(王粲字)生前喜听驴叫,汝等学之送行!”祭祀亡灵几千年的文化恐只有他如此陋癖。

(五)德行操守

曹丕霸占先父后妃。据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记载,曹操死后,一向孝顺的曹丕,居然霸占了曹操的后妃。而且,一次当曹丕让曹操后妃侍奉时,不幸被卞太后当场撞见,卞太后猛然一惊,气得发抖,破口大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曹丕赐死皇后甄宓。甄宓原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袁败后曹丕曹操曹植均有占有之念,却被曹丕先得,还因甑氏传出曹氏父子很多绯闻。甄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尽。争夺后位的郭氏因无子,诬称甄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身世存疑,甄氏怒火中烧大斥,曹丕愤于公元221年赐其自尽。一种是赐死。甄多文才,于是寄情丝于笔墨作《塘上行》,曹丕见诗中所诉妻子爱怨之情,便逼服毒酒,死后还“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参考文献

[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10。

[2]吕思勉,《吕思勉说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曹丕曹操
心动杀人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山鸡舞镜
曹丕做好本分当皇帝
三国演义
曹操雅量惜才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我非常讨厌心胸狭窄的曹丕
曹睿给曹丕上的一堂亲情课
曹操梦中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