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0-10-21张晓欣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飞速发展、世界格局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发生剧烈变化、我国面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回顾、分析我国的外交历史,把握我国外交要旨,顺应时代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外交,对于我国推进实现繁荣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世界格局;外交历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外交心态
1.世界之变局,中国之机遇
当今时代,世界权力转移对象出现根本性变化、国际格局剧烈动荡、世界秩序出现坍塌风险 、要素比拼前所未有。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迅速崛起,曾为人类创立过辉煌文明的东方世界正在重回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缘冲突的阴霾也愈来愈浓重。世界在大发展和大动荡之间左右摇摆,国际失序甚至失控的危险在逐年增大,国际规则面临普遍性修订重构,国际社会面临着将影响未来人类命运的关键选择。在这种情形下,新兴国家既需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更需审时度势,认清风险,防止在变局中迷失自己。
2.回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历史,把握新时代大国外交内涵
2.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协调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新中国的外交经验,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中央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外交新理念新构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纪元,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气派。
2.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进程
2.2.1坚持独立自主与主权完整的“站起来”阶段
1949 年至 1978 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奠基阶段,外交表现为“主权维护型”外交。在冷战体系初步形成、国内解放战争尚未全面结束的特殊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方针,旨在维护主权独立完整、保卫新生政权生存、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具有强烈的权力制衡色彩。
此时,中国外交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与多国建立友好关系或感情基础,积累了参与国际经济对话与合作的经验,为中国文化特色大国外交的调整与转型打下基础。
2.2.2致力于和平发展与开放合作的“富起来”阶段
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召开,经过前30年的建设、探索和实践,中国的政权生存已基本得到保障,这促使中国较早走出了冷战思维。但经济建设仍与世界有不小差距,鉴于此,邓小平顺势提出了基本路线,中国外交从此进入了以服务国内经济建设和实现现代化为主的阶段。中国采取了“理性融入”的根本立场,为中国外交增添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基于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事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新讨论了时代主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析论由“革命与战争”向“和平与发展”过渡。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外交价值判断开始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标准,从“生存”转变为“生活。”
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有大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在这一外交新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从容地应对了上世纪八九十代政治风波,在既存国际体系中保持自我独立性,利用国际环境促进自身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一时期,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覆盖不同制度国家的伙伴关系网络。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被国际体系边缘化的处境彻底改变。
2.2.3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履行大国责任并行的“强起来”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发展新时征程。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日渐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际社会地位显著水平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以更高的站位、更科学的态度制订和实施外交战略。世界经济秩序观、国际社会责任观、国家利益观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特色大国外交新内涵。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在实践中更加有所作为。中国十分注意发挥主场外交的作用,积极参加了多边外交活动。2013 年以来,圆满举办了多场重要国际会议,对不同全球议题贡献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智慧和彰显中国实力的中国方案。首脑外交也更加活跃。在维权意识方面,始终坚守自己国家经济利益的原则底线,表现出了一个维护公司海外发展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有为”。
3.结语
大国外交战略首先是要调整外交心态 ,使中国从近代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屈辱外交” 的阴影和 “受害者心态”中走出来, 从中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下中国所产生的“孤独” 与“愤怒”的心态中走出来 ,相对的,树立一个有自信心、平常心、责任心的大国形象,展现平等相待、命运与共的大国姿态;大国外交战略服务于中国的大国化进程, 可以促进调整大国关系, 以大国方式处理自己的国内外事务 ,承担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责任, 维护大国地位, 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发挥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 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2013-11-06.
[2]李志永.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之论.太 平 洋 学 报,2015(2):20-21.
[3]李兆祥.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1.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晓欣(1998.8—),女,江苏省南京人,南京市江宁区河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