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博物馆如何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发挥作用
2020-10-21孙静
孙静
摘要:当今社会,博物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是因其拥有众多可以承载文化精神的藏品,还因为博物馆发挥了越来越大的教育职能。未成年人教育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博物馆教育的优势、不足和思考探讨几个方面浅谈博物馆如何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 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探讨
博物馆发展初期,职能被定义为“具有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功能”的机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定义多次被修改,职能也在不断地改变。博物馆的定义中,越来越注重博物馆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角色定位。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中,教育职能已成为第一功能,而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其教育职能中重要的部分。博物馆人的视野不再局限在博物馆内部,而是走向外部,放眼于整个社会,在实践中探讨怎样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资源的优势
在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中,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根据2002年的观众统计数字,博物馆60%—70%的观众来自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在于利用丰富有趣的教育形式,弥补了课堂教学偏抽象思考的不足。
(一)场景化的学习场所
从学习心理学上看,学习过程中,看、听、说、触摸等多感官协同学习比单纯的文字等抽象形式的学习,能更好地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获取知识的速度更快,记忆更牢固。书本上的知识有些因为远离生活,缺乏具象的资料,因此比较抽象,博物馆陈设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同时借助一些场景化的复原,将抽象的知识以馆藏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生动具体,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幅地提升,效率更高效。
(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相较与学校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博物馆面向未成年人的活动,有非常多的形式。
1、展览为基础的参观学习
博物馆教育的资源是基于馆藏文物、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业务中获得的知识,是博物馆专业工作者在博物馆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博物馆的藏品、陈列、展览是展示传播这些知识的载体。未成年人通过观察展品、阅读展板、聆听讲解等方式来获取这些知识。一般有学校组织和自发参观两种,自发参观因为目的性更强,效果也最好。在参观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各种主题日体验实践活动
在各种节日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制定针对未成年人的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以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为主,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便于学生将这些知识和概念通过实践转化为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寓教于乐,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我馆常年开展各种主题日活动,会吸引大量未成年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知识存储。
3、走进学生课堂的讲解活动
博物馆利用自身的优点,根据自身的特色制作教案,开设专题课程走进学校,为学生服务。此种课程不以文字为主,将图片视频资料作为主要课件,甚至可以借助实物(文物复制品)让学生建立具体的印象,吸引孩子们对其产生兴趣。笔者曾做过此种尝试,为在校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讲解青铜器及其制作过程,以图片和视频資料为主,并针对两个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程,学生对其接受程度较高,表现出浓厚兴趣。
二、博物馆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博物馆,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以“实物”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二十一世纪后,随着馆际交流的加深和互联网应用的深化,许多博物馆都积极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活动,但是不能否认,这些教育的目的侧重于中小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知识的习得,关于如何开展更丰富的活动,更加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还需要继续探索。
(一)馆内教育环境及设施
未成年人观众在生理、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现代博物馆的文物研究、陈展设计和讲解说明等方面,还是主要针对成年人。比如文物研究偏学术,学术名词过于深奥难懂;陈展设计无论是展柜、说明牌的高度还是文字的大小等都按照成年人的标准设计,不符合未成年人的生理需要;讲解说明的解说词书面化等,学生不感兴趣等。博物馆教育应从这些差别入手,来开展博物馆教育。
同时,受到文物保护、活动经费、场地限制、人员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很少有博物馆能够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素材,或是设置专门的活动场地,比如可触摸的实物模型、无条件开放的实验室、图书室、工作室等,也制约了博物馆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馆校合作
学校和博物馆教育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因其教育形式的不同又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因此,博物馆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莫过于与当地学校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双方的合作比较少。教师因不熟悉博物馆的现状和专业知识,难以在博物馆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博物馆主办的活动因缺少学校的参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寻找合适的途径,提高学校的参与与合作的积极性,建立长效地合作机制,是馆校合作成功的基础。
三、解决办法探讨
博物馆应将未成年人视为教育的主题,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从未成年人观众的角度出发,研究、策划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一)馆内方面
摆脱辅助学校正规教育的刻板印象,不只依靠视觉上的聆听讲解教育活动,为未成观众创造一个自由、开放、互动、临场感强的学习环境。设计针对未成年人观众的展览,设计符合他们身高、认知程度的展柜、展牌、说明文字;在展厅中划出专门供未成年人观众体验的活动区域,举办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将文物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设计不同的讲解词。
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功能,如对未成年人开放图书馆、资料室,设置面对未成年人的活动室、工作室等。
(二)馆校合作
和学校加大合作力度,分层级合作。比如参与到学校教材的编写,将博物馆专业工作者在博物馆研究中获得的知识,融合进未成年人的教程中。历史性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从通史出发,将文物资源融入到历史中,编写有趣又贴近生活的历史教材。加强和教师的合作,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帮助教师熟悉博物馆的资源,同时分享自身的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料。
结语
博物馆拥有大量的实物资料,主题包罗万象,是未成年人了解世界的百科全书,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设计贴近未成年人的教育形式,加强馆校合作,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默.优化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理念[J].博物馆研究,2009,4:25-28.
[2]朱峤.浅议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J]. 博物馆研究,2014,3:25-28.
[3]丁福利.论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3:50-56.
[4]乐悄俏. 基于信息视角的博物馆藏品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博物馆,2015,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