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中环境监测的研究
2020-10-21杨文君
杨文君
摘要: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是一个新兴的理论和概念, 生态环境监测能够给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足够的事实依据以及技术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深入的了解到环境问题, 该问题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污染物排放对健康产生的危害的问题, 而是开始扩展到保护自然环境、使得生态平衡以及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生态环境监测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监测技术
1生态环境监测的概述
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上的时空格局进行度量,并通过监测生态条件和变化因素,从而获得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变化趋势。从监测对象上来说,生态环境监测与城市环境质量监测有所不同,与工业污染监测也有所不同。目前我们所说的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在于宏观的、大范围的生态破坏问题,主要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有机综合影响的优势。因此,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草原、湿地、湖泊、海洋、森林、农田以及物候、气候和动植物等。在研究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时,生态监测是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是发展生态监测的基础条件。
2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分析
2.1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
在生态环境环境监测中,其核心原理是准确性原理,即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活动得到的生态环境信息是历史的记录,是环境历史的实际反映。因此,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在满足准确性原理时,就必须实现以下三个基本原理。
1)代表性原理。所谓代表性原理是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具有有限的点或断面代表“无限”的環境整体,并以有限的采样频率来代表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同时,以有限的数据信息来代表无限的生态环境信息。
2)完整性原理。完整性原理是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需要采用生态环境的要素、相素以及环境压力等组合而生的监测模式,来反映生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和复杂性,这也是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性的体现。
3)规范性原理。规范性原理是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来综合反映环境监测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深刻体现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精密性。
2.2监测对象
1)监测的范围。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范围包括城市、农村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其范围既是流域性的,也是全国性。具体范围的划分应根据需求和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划分。2)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保护部门、相关的资源部门等。3)环境“相素”。环境相素主要包括:同一个环境要素和环境介质中的多种监测,例如水环境监测中的水相、生物相等;环境空气监测中的气态相和固体相等。
3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技术分析
3.1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流程分析
1)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在进行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时,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即根据受监测区域所反映的特点,对实地的气象、季节以及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做好现场调查,对调查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为后期的环境监测提供充足的判断依据。2)确定监测项目。在环境监测项目的确定中,首先要确定环境监测布置和采样的时间和方式,选择正确的样品保存方法,做好环境样品的分析和测试工作。3)得出处理数据,上报数据信息。在完成了实地调查和信息收集之后,通过数理计算方法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同时,将最终确定下来的信息进行复审,确认无误后及时上报。
3.2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技术改进
1)作为最先进的3S技术,在其应用于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与地面的监测技术相结合,实现宏观和微观兼得的全面的生态监测。2)实现一体化的网络设计,在生态环境环境监测中,建立一体化的网络设计,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中由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发展为生态环境的风险评价,实现了生态监测的预警机制,提高了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
3生态环境监测的任务和特点
它要对人类影响环境和改造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在我县开展全国生态监察试点工作中, 我们对试点的雁洋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本底监测, 并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发展规律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为生态监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保证环保局在项目审批, 执法管理中能有目的性的引导, 从而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它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行业同时它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工作, 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复杂变化过程, 受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 还有自然因素等的影响。
4 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
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国内 对 生 态监测类型的划分有许多种,常见的是从不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城市生态监测、农村生态监测、森林生态监测、草原生态监测及荒漠生态监测等。根据生态监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
4.1、宏观生态监测: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宏观生态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4.2、微观生态监测: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工作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根据 监 测 的具体内容,微观生态监测又可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污染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
5 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
目前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为地面现场调查、低空的航空照片判读和外层空间的卫星资料解析。三种方法彼此互补,缺一不可。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特点,反映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状态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定量指标。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将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深层次的服务于环境管理中,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玉红.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4).
[2] 刘星.环境监测技术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6,(1).
[3] 游正锣.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
(作者单位: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桐梓分局)